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②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观锦江触景生情。②槎(chá):木筏。陶谢:指陶渊明和谢灵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如”字,突显了江水的海势,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 B、颔联说自己已年老,写诗变得敷衍,面对春天的花鸟,已没有了过去的深愁。 C、颈联侧面描写江水,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等来表现锦江的水势之大。 D、尾联以一“焉”字,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表达了诗人对陶谢的思慕之情。(2)、诗歌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创作态度,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初,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嬴,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 , 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宾客皆惊。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过见侯生,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信陵君大破秦军于邯郸下。信陵君不敢归魏,使将将其军以还。赵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若无所容。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七》)
材料二:
范雎之仇魏齐亡过平原君。昭王乃遗赵王书曰:“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越,又不出王之弟于关。”赵孝成王乃发卒国平原君家,急,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印,与魏齐间行,念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而信陵君闻之,畏秦,犹与,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哉?”时侯嬴在傍,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一见赵王,赐白壁一双、黄金百斤;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万户侯。当是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以急士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重见之,大怒而自刎。虞卿遂留于魏。魏赵畏秦,莫复用。困而不得意,乃著书入篇,号《虞氏春秋》焉。
(节选自《风俗通义·穷通》)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公子患之A数请B魏王C敕D晋鄙救赵E及宾客F辩士G游说万端H王终不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此处指信陵君有意空出左边的位置以待侯嬴,表示恭敬。 B、“诚”,如果,与《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的“诚”意思不同。 C、“范雎之仇魏齐”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材料二中“驾如野迎之”与《鸿门宴》“沛公起如厕”两句中的“如”字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无忌有三千门客,隐士侯嬴不过是个守门人,公子大宴宾客,亲迎侯嬴来赴宴,还请他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令在场宾客大为吃惊。 B、魏公子请求魏王救赵无果,侯嬴为公子献计,可找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因为信陵君曾为她报过父仇,所以她能万死不辞地帮助信陵君。 C、范雎的仇人魏齐逃亡到平原君处,秦王写信威胁赵王,赵王害怕,派兵包围平原君家,平原君赶紧让魏齐前往投靠虞卿,叫二人逃离赵国。 D、魏齐和虞卿想借助信陵君逃到楚国,信陵君害怕秦国,起初犹豫不见,后在侯嬴劝说下驾车迎接他们,然而魏齐怒而自杀,虞卿也未受重用。(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②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
(5)、侯嬴两次进言为何都被信陵君采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草诀
聂鑫森
安于山,本是乡下培花育草的花匠,十年前创办了这家私营企业——湘楚花木公司。他脑瓜子活,吃苦耐劳,又是知花识草的行家里手,在春秋更替中,让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他也成了这个行业叱咤风云的人物。①他当初租赁的这一大片荒山野岭,姹紫嫣红,嫩绿鹅黄,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安于山的公司有健全的机构,苗圃部、花木部、营销部、后勤部、接待部、党支部、工会,员工竟达五百之众。总部是一个竹篱小院,在芳草萋萋的土坪上立着一栋三层青砖小楼,各个部门都有单独的办公室。
在一场大病后,安于山突然有了莫名的疲劳感,他觉得,自己该急流勇退了。好在儿子很听他的调派,先读林学院的园林系,毕业后老老实实到公司来当普通员工,在苗圃部、花木部、营销部、后勤部各干了两年,为人低调,做事踏实,还入了党,从上到下赢得了好口碑。
“晓林,爹当总经理已经力不从心了,你来干吧。”
身高体健的儿子连忙说:“爹,我经验不足,您得先扶我上马,再送我一程。”
安于山微微一笑:“你还有话没说出来,担心我‘干政’!放心,我不会。你怎么安排领导人选,怎么开展业务,我一概不管。”
安晓林大声说:“行!我可以走马上任了。”
令安于山诧异的是,儿子从二月上任后,公司的一切都按原程序运行。新官上任,调换各部门领导人选是个常例,儿子居然没有任何动作。
安晓林只是在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时,说:“我们是花木公司,总部大院里不能不摆放几盆花草,这是脸面啊。你们每人去挑自己喜欢的一盆花草,花盆外壁贴上写了自己姓名的标签,搁在花架上吧。”
安于山虽不在现场,但早有老部下悄悄打手机告诉了他。他又喜又叹:不调换领导班子,应该是为了大家情绪的稳定,好;在总部多摆放花草,不过是世俗的面子工程,是不在紧要处做工作,唉。不过,安于山没有当面告诉儿子自己的想法,尽管还没成家的儿子,隔三岔五都会回家来探望父母。
阳历的元旦快到了。每天都是大雪飘飘,寒气砭骨。安于山屈指算了算,儿子上任十个月了。②这十个月的业务报表复印件,儿子总是随意地放在家中客厅的圆桌上,业务量、利润都是平稳中略有增长。安于山知道当下的市场状况,能这样就很不容易了。
这天晚饭后,安晓林说:“妈,不影响你看电视,我和爹去楼上的小客厅聊天。”
安于山有些意外,他马上说:“好。聊什么?”
“我知道爹一直想问,为什么让各部门领导领养一盆花?”
“对。我想听听你这是什么花草诀?”
楼上的小客厅,墙上挂着几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字画,红木小圆桌上摆着一壶热好的黄酒和两个浅口小瓷碗。
安晓林给瓷碗斟上酒,说:“爹,我敬你,你喝一小口,我全干了!”
安于山说:“黄酒度数低,我也干了。”
两只瓷碗轻轻碰了一下,然后父子两人仰头喝了个底朝天。
“爹,元旦后,我要调整领导班子了,当然,是部分调整。您在位时,一人拉琴一人唱,不设副总经理,我现在要设一个了。”
“谁?”
“营销部主任古文玉。”
“理由呢?”
“我先说领养花草的事。古文玉当初选了一盆荼蘼花,枝叶长得很鲜活,开花却要到晚春。古诗说‘开到荼蘼花事了’,它开花时,春天就快结束了;古人又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我记得他的年纪,一入夏,就满六十了。”
“对。虽然他快退休了,但这盆花却依旧被侍弄得很好,到暮春时,白色的花开得又多又美,花草的姿态可印证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那天,他找我办退休手续,打算按月领退休金。我说想留用他,原职原薪,他同意了。不过,他不肯要原薪,说只需补全退休工资不足的部分就行了。然后他又告诉我,要换养一盆晚香玉,白色的有香气的喇叭状花,可以从6月开到11月,也是告诫自己虽近暮年,仍要奋发努力。他想出了不少营销新招:端午节前夕,他推介应节的龙船花;重阳节快到时,他向老人推介万寿菊;为迎接教师节,他和教委联合举办活动,邀请企业家赞助,向全市的名、老教师馈赠绿叶红果的万年青,一下子就销售了上千盆!”
“古主任是个人物!③但你表姐刘艳,在花木部当主任也有年头了,才四十多岁……听说她领养的是月季花,又叫月月红,花开得红艳艳的。”
“爹,你的消息很灵通。不过,为她的花浇水施肥的,是总部大院的一个女清洁工,她自己从来没动过手。不过,表姐常自夸,她的月季花是艳压群芳的。她还常常不在办公室,听说是逛商场、看电影去了。她也不喜欢到花木部的基地去,谁也不敢说她,她是‘皇亲国戚’嘛。”
“可她的业绩不错呀。”
“爹在位时,是爹暗中帮忙筹划。我上任后,是我委托苗圃部的主任江天流去安排生产,她仍然受之无愧。江天流只比我大两岁,上有老母,下有两个孩子,妻子是个小学老师,从不因家事耽误公事。他一明一暗领导着两个部,轻轻松松的。他领养的是一盆飞燕草,用心又用情,开花时节,淡蓝的花像一只只燕子毫不张扬地衔泥筑巢,很让人感动。”
“表姐毕竟是咱自家人,你要手下留情。”
④安晓林给自己倒了一碗酒,咕咚咚喝了下去,然后说:“爹。花木部和苗圃部,是公司发展的主动力,得用贤人、能人,表姐必须让位!”
“那让她去干什么?”
“去接待部,不是当主任,是当一般的接待员,得八个小时坐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的客户。”
“她要是不愿意去呢?”
“可以回家去逍遥,工资照发。不过,工资不由公司发,由我私人支付。爹如果不同意,我把总经理的宝座奉还。”
安于山说:“我没说不同意……花木部的主任谁当呢?”
安晓林说:“我建议,把苗圃部、花木部合并成一个部,叫花木苗圃部,由江天流当主任。古文玉当副总经理,兼管营销部。其他各部门的领导,一概不动。从他们领养的花草上,我认识了他们,这就是我的花草诀。过了元旦,我准备开个大会,我先从认养花草谈到干部的调换,再谈公司发展的长远计划。”
安于山猛地仰头大笑,说:“儿子,这个花草诀说明你有眼力,也有胆气,好!你怎么认定就怎么干,我不干涉,哈哈。”
楼下忽然传来响亮的叫喊声:“你们快下楼,和我一起到院子里去闻闻梅花香!”
安于山回应一声“好嘞——”,然后悄声对儿子说:“你妈老来疯啦,召唤我们去踏雪赏梅。她知道我们会谈些什么,她这么高兴,我也放心了。”
安晓林说:“妈是个明白人!”
(有删改)
(1)、下列关于“花草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草诀”在文中含有通过花草判断他人生活和工作态度的意思,小说以此为题,饶有兴味。 B、安父对儿子上任后的表现“又喜又叹”,他并未完全理解儿子,为下文揭开“花草诀”蓄势。 C、文中的花草具有象征意蕴,荼蘼花“寂寞开最晚”,象征着古文玉会在退休时得到认可,担当重任。 D、从安母召唤大家踏雪赏梅可知她对儿子的“花草诀”也有所领悟,呼应了结尾的“妈是个明白人”。(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姹紫嫣红”“嫩绿鹅黄”两个词语,从颜色入手写花木公司的兴旺,直观形象,符合背景设定。 B、②句写晓林总是随意地将公司业务报表复印件放在客厅,不作说明,体现出他性情洒脱的个性特点。 C、③句省略号处语意未尽,根据后文“又叫月月红,花开得红艳艳的”推测,安于山有提拔表姐之意。 D、④句中晓林说话前“咕咚咚”喝酒,既表现此时他想敞开了说的心理,又体现出他对自己原则的坚持。(3)、小说第二段介绍安于山的公司,看似闲笔,实则闲笔不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这篇小说选自组文《风雅二题》,“风雅”一词可指人物的举止风度。那么,文中人物的“风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
4、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四十或五十年前,欧美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这种见解,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所否定。在我国,古代作家如《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农丹》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廷,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且提出各朝代气候变异的事例,记载于上述书籍中。
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下列初步结论:①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②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范围为1-2℃。③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0.5-1℃。④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
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区域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虽然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如十七世纪的寒冷,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都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如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寒而欧洲温暖。相反,如西伯利亚高气压倾向欧洲,欧洲东北风强,则北欧受灾而中国温和。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方就要同时出现严寒。
最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丹斯格拉德教授,在格陵兰岛上某地的清冰川块中,以O18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研究结冰时的气温,结果是:结冰时气温高,同位素就增加,气温增加1℃,O18就增加0.69%。兹将他所制近一千七百年来格陵兰气温升降图与本文中用物候所测得的同时间中国气温图作一比较,如图所示。A表示从三世纪到现时的中国气温的波动。B表示同时期用同位素所测得的格陵兰岛的温度。格陵兰与中国相距二万余公里,而古代气候变动如出一辙,足以说明这种变动是全球性的。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1913年,竺可桢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地质与地理学系攻读研究生。尽管其主修气象学专业,但所修课程却并不局限于气象学,他还选修了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的自然科学史课程。科学史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竺可桢日后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竺可桢就养成每日观测物候、记录气象资料的习惯。从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他每天都将亲自观测的气温、风力、云量以及相关的物候现象记录在日记的标题处,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到临终的前一天,几无例外。西方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和深厚的国学功底,使竺可桢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鸟瞰东西的宏阔学术视野。
在研究中国历史气候时,竺可桢发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历史时期都相对缺乏天文学、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现象的连续可靠记载,气象仪器观测的数据资料最多也只有两百年的历史,无法解决漫长的历史气候变迁问题,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只能利用反映气候变化的其他证据来证明,方法有很多,如:湖泊沉积、植物孢粉、冰川进退遗迹等。在方法选择上,竺可桢曾在信中写到:“关于气象记录,仪器记录我们也远不及西洋,但是十六世纪以前历史时代的气候文献恰恰远胜于西洋,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的所长方能取胜于人,同时也批判地接受了古代文化遗产。”事实上,早在美国求学期间,竺可桢就开始系统搜集中国和世界气候变化的资料,包括考古、动植物分布、冰川进退、雪线升降、河流湖泊冻结、气象观测记录等,所涉中国古代文献从经史子集到方志游记等无不广征博采。竺可桢认为,这些史料中有大量气候变化的信息,系统地加以分析研究,就可以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来弥补我们在仪器设备方面的不足,这一想法成为竺可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科学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长期的积累中,竺可桢融文、史、哲、天、地、生多学科知识于一炉,将不同来源的气候史料素材进行融合筛选,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处理,再逐步分析鉴别和利用,陆续发表了有关气候变迁的专业研究论文九篇。这些前期积累不仅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逐渐形成了竺可桢独具创新的历史气候研究方法。
(摘编自徐飞、江增辉《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现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学者中,沈括最早对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提出了质疑。 B、在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里,寒冷波动趋势总是自东而西。 C、受西伯利亚的高气压控制,中国和欧洲两地的冬天可能冷暖不均。 D、东西方国家同样存在难解的历史气候变迁问题,如冰川进退遗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研究结论,殷商以前的年平均气温和一月温度都高于现在,可见五千年来的中国气候由热而冷的渐变趋势。 B、十七世纪,中国的寒冷比欧洲界了五十年,可能是因为寒冷的传布往往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到欧洲大西洋海岸。 C、基于某地结冰时气温与O18的相关性,可以采用O18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方法制成较为可信的某时段该地气温升降图。 D、气象仪器观测的数据资料最多不超过两百年,我国在研究历史气候时,应该充分利用古代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古代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在加拿大东部安大略省用古代土壤中所遗留的孢子花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距今三千年至二千五百年间有一次寒冷时期,与格陵兰相似。 B、维苏威火山于公元63年开始地震,至公元79年突然大爆发,将庞贝城和赫克兰尼城淹没。中国于公元46年大地震,祸及42郡国。 C、雪线的升降与一地的温度有密切关系。以我国五千年来气温升降与挪威的雪线高低相比,虽有先后参差之别,大体是一致的。 D、十二世纪,中国气候加剧严寒,荔枝两次冻死。在大约一千年的记载中,日本京都樱花开花的平均日期,第九世纪最早,十二世纪最迟。(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文中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晋到南北朝时期,两地都经历了低温阶段。 B、唐朝时,中国和格陵兰都出现了气温最高点。 C、十七世纪中后期,两地都出现极端寒冷天气。 D、十八世纪中后期,两地都处于气温的上升期。(5)、请结合竺可桢的研究经历,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中华传统学术资源的现代价值。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3年8月30日,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网络短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该剧讲述了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故事。它化身成一个可爱的女孩,并与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相遇。随后,两人一同踏上了万里旅程,历尽艰辛,终于返回祖国。
材料二: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回38件流失的文物艺术品,并在曼哈顿举行了交接仪式。这些失散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经过初步鉴定,专家判断这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的文物。
文物“回家”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6、语言文字运用Ⅱ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儿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与兰花完全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二月兰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我今春才悟到的。
因为病,因为懒,我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了吗?”
又是一次小病后,我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
我知道,春归去了。
(1)、文学作品中,标点标示的停顿,往往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①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简单的花。
②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2)、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骆驼就这样慢慢地走,走过我的整个童年,走过我的整个故乡。
B、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羊的眼睛里,有一种透明的固执和天真。
-
7、语言文字运用I
海豚是一种非常聪明且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动物,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_ , 特别是海豚的大脑皮层与人类非常相似,不仅具有分层,每一层也控制着不同的功能,例如信息处理、高级认知等。①海豚的EQ在哺乳动物中仅次于人类,②这也导致它们拥有不逊色于人类的交流能力。③海豚拥有多种不同的交流形式,④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当属声音。⑤宽吻海豚在出生一年后会形成自己的“标志性”哨声。⑥通过哨声可以使小海豚与其他海豚保持联系,⑦如果脱离群体,⑧它们就使用哨声呼唤亲人朋友,⑨甚至还能模仿母亲、朋友和其他同伴的“标志性”哨声,⑩以引起得其他海豚的注意或者寻求帮助。除此之外,海豚还有许多非发声的声音交流,如用尾鳍、胸鳍拍打水面,发出响亮的轰鸣声。
虽然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更倾向于使用声音交流,但也还是有许多交流是通过视觉进行的。现存的海豚大多也会 _ , 比如斑点海豚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长出斑点,从而让其他海豚知道它的年龄,也有一些图案可用于狩猎时的伪装或者作为快速区分不同物种的依据,还有些海豚身体表面会留下许多争斗的伤痕,表明它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士。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简述第二、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25个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在参加家族聚会时,引用了《陈情表》中的“ , ”表达对长辈的孝心,表示希望长伴身边。
(2)、好友来访,小李笑着引用《客至》“ , ”两句,表达居于陋室,在寂寞之时嘉客临门的喜悦之情。
(3)、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吟咏历史人物的事迹抒写自己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如“ , ”。
-
9、古代诗歌阅读
金陵凤凰台置酒(节选)①
李白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②。
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
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注】①本诗作于开元年间李白游历金陵期间。②凤凰台;位于金陵(今南京)的一处名胜,传说曾有凤凰飞来,因而得名。此台历史悠久,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李白在游历江南时经常驻足。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即承应诗题,叙写宴饮之事,一个“延”字把本来无情的自然之物写得有情,同时暗含宴饮时间之长、兴致之高。
B、第三句诗人以“长波”写江水之流长,以“万古”道历史之绵长,以一“写”字将二者结合,寄寓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C、第四句写诗人在凤凰台极目远眺,看云彩舒卷自如,心情也随之舒畅,表现出开阔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情与景巧妙融合
D、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置酒凤凰台追思历史上的往事,表达了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诗歌借“凤凰”意象表达了多重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0、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赵孝成王问曰:“昔伊尹为臣而放其君,其君不怨,何可而得乎此也?”子顺①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弼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已矣。”王曰:“方以放君为名,而先生称礼,何也?”子顺曰:“以礼括其君,使入于善也。”曰:“其说可得闻乎?”答曰:“《商书》言太甲②在丧,不明乎人子之道,而欲知政。于是伊尹使之居桐,近汤之墓,处忧哀之地,放之不得知政。三年服竟,然后反之,即所以奉礼执节事太甲者也。率其君以义,强其君以孝道,未有行此见怨也。”王曰:“善哉!我未之闻也。”
魏安釐王问子顺曰:“马回之为人,虽少才文,梗梗亮直,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至于亮直之节,臣未明也。”王曰:“何故?”答曰:“闻诸孙卿③云:‘其为人也,长目而豕视者,必体方而心员。’每以其法相人,千百不失。臣见回,非不伟其体干也,然甚疑其目。”王卒用之。三月,果以谗得罪。
(节选自《孔丛子·执节》)
材料二:
记曰:“舜见瞽瞍④,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注]①子顺:孔子六世孙。②太甲:商朝第四位国君。③孙卿:荀子,两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名讳称“孙卿”。④瞽:舜的父亲。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有A贤子B而不为父C则父之处D家也苦E有贤臣F而不为君G则君之处H位也危(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括,引申为约束之意,与《过秦论》中“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的“括”,含义不同。
B、“即所以奉礼执节事太甲者也”中的“所以”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C、“吾欲以为相”中的“以为”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D、“父固不得而子”中的“固”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固”含义相同。
(3)、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尹身为臣子而放逐他的君主太甲,让他生活在商汤墓穴附近。子顺却认为伊尹这么做正是以礼事君的表现。
B、魏安鳌王询问子顺是否可以让马回做国相,子顺不置可否,魏安鳌王只好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C、当父亲瞽瞍朝见舜时,舜坐立难安。孔子却认为此时瞽瞍不该把自己当作父亲,舜也不该把自己当作儿子。
D、韩非子认为真正的忠臣,应该是能使君主尊贵,把国家治理得好的人;真正的孝子应该是不指责父母的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顺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弼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已矣。”
②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
(5)、从上面两则材料看,儒家和法家对于“孝”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
11、现代文阅读Ⅱ
材料一:
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
王千里①孙宝平一直固执地认为,砌水泥墙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是个问题。他的观点自然引来众多工友的嘲笑。
②“咱们这活,只要是个人就能干、都会干,还传统手艺,你咋不说是门艺术呢!”
③“孙宝平,你是不是放工以后在家里闲着没事短视频刷多了?咱们这就是砌墙抹灰的活计,自古以来哪个村没有十个八个泥水匠?你说说,这能叫什么传统手艺呢?还传承呢,传给谁?”
④“孙宝平呀孙宝平,你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如果砌水泥都是一门传统手艺的话,那俺家媳妇的烙饼技术,得称得上是非遗了。”
⑤众人在笑声中调侃着孙宝平。孙宝平不吭声,不回答,不理会他们,自顾自拿了靠杆往砌好的一堵墙上靠,严丝合缝。他砌的墙砂浆饱满,砖块均匀,一条直线样。
⑥在脚手架下打下手的孙平江早就跃跃欲试:“宝平哥,你歇会儿,我垒几行砖试试。”他胸有成竹,嘴角挂满自信。
⑦孙宝平不声不响,拍了拍手,小心地下了脚手架。孙平江撅着屁股爬到脚手架上,片刻的工夫开始吆喝起孙宝平:“宝平哥,你上来吧,我真的不行。”孙宝平抬头看去,一行红砖逶迤如扭动的蛇身,砖体把绷直的线绳挤得东斜西歪。他叹了口气:“下来吧!”没埋怨,没嘲讽。
⑧倒是孙平江,脸膛红如猴屁股。刚才说这活人人都能干、都会干的就是他。现在的他,在心里感叹一声,咱就是个打下手的命,砌水泥真的就是一门传统手艺呢。
⑨孙宝平在砌墙前,要求提前把红砖洇透。砂浆灰的水泥标号、稀稠程度也是有要求的。他分外关注的这些,是跟砌墙息息相关的。干砖、干灰、稀灰,水泥标号低了、高了,直接影响墙体的质量。他的完美主义到了什么程度呢,就他放工以后的行装,都让那些一块儿干活的工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⑩乡村建筑队收工的时间相对来说要晚一些,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饭菜的香味在村庄里飘起的时候,工头才让他们收工回家。那些建筑工下了脚手架,拍拍手,随手点着一支烟,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朝家里走去。
孙宝平下了脚手架,先去水池洗手,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搓洗干净,然后甩甩手,把手上的水仔细擦干。接着,来到搅拌机旁的工具箱旁,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又来到垒砌成框架的房屋里墙内,掏出衣裤换上,换下的衣物随手放进布袋里。从里墙出来的孙宝平,衣着干净,一双黑布鞋,一身白褂黑裤,有些仙风道骨了。
还有没走的工友,浑身沾满泥浆,望着换好衣服出来的孙宝平,咂着嘴:“宝平呀,你真是多此一举,咱就是干活的人,又不是放工以后去相亲~”孙宝平笑笑,提着布袋朝家里走去。村里有人知道他在村东干活,见了他,笑着招呼:“放工了,宝平!”孙宝平回之一笑。他们望着一身干净衣服,步履轻松的孙宝平,眼里满是艳羡。有不知道孙宝平在村东干活的,就问:“宝平,又进城了?”孙宝平笑笑.摇头:“干活呢。”
大家都是穿着脏衣服回家,衣服浆得很硬,竖在地上过夜,第二天又套到身上。孙宝平跟别人不一样,回到家以后,掏出布袋里的脏衣服,自己去水塘边把衣服洗了。搭在门廊旁的晾衣绳上,一夜风吹,第二天早上衣服就干了。
有人背地里感叹,打拼了二十年,还不如一个泥水匠的日子过得舒心呀!说这话的是张秋生,一个早年进城打拼,如今定居在城里的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有一次回乡,他听说了孙宝平的事,就在镇上悦客来酒楼特意请孙宝平喝了一场酒。
一个公司老板请一个乡村的泥水匠喝酒,说出去也是稀奇事。实际情况是,张秋生和孙宝平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孙宝平从小水性好,张秋生是个旱鸭子。早年,孙宝平从村后两米多深的水塘里,救出了正在水里挣扎的张秋生。张秋生发达了,是来报恩的。
那晚,张秋生端着酒杯,望着衣着月白小褂,黑色长裤,千层底布鞋,一脸泰然的孙宝平,眼里忽然就汪满了泪水。自己在外打拼二十多年,见惯了钩心斗角,厌恶了商场争斗,遽然回首,再见到幼时朝夕相处的玩伴,内心陡生几分温暖。
他举着酒杯,一脸真诚地跟孙宝平说:“宝平哥,泥水匠在城里已经不叫泥水匠,叫新产业工人。你就放一百个心啦,有人传承传统手艺的,国家重视呢!”
孙宝平抿了一口酒,轻轻点头。
窗外,夜色温柔。小镇的街道上亮起了霓虹灯,健身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了。
材料二: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友们嘲笑孙宝平竟然把砌水泥墙当作传统手艺还心忧传承问题,可见这些工友缺乏专业意识。
B、孙平江不服气,自告奋勇去垒砖,结果却一塌糊涂,孙宝平没埋怨、没嘲讽,说明他为人宽厚。
C、孙宝平追求生活品质,平日里注意自己的衣着和仪态,常给人以仙风道骨般的超凡脱俗的感觉。
D、张秋生在请孙宝平喝酒的过程中忽然眼里汪满了泪水,因为他在孙宝平身上感受到了真情和温暖。
(2)、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插叙了孙宝平救张秋生的事,交代了张秋生请孙宝平喝酒的原因,丰富了孙宝平形象。
B、小说结尾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夜晚温馨美好和街道绚丽多彩,暗示了小镇将加快城镇化进程。
C、小说将孙宝平和其他工友作了对比,赞扬了他虽为普通劳动者却有着追求完美生活的精神。
D、小说语言乡土气息浓郁。如“脸膛红如猴屁股”“咱就是干活的人,又不是放工以后去相亲”。(3)、小说第②段写了孙宝平的三次笑,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对这三次笑的理解。
(4)、结合材料二,说说孙宝平身上具有怎样的“工匠精神”。
-
12、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影子说”是揭示《红楼梦》人物设置和结构建构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前人有关“影子说”的论述涉及许多方面,有关乎人物的,有关乎事件的,也有关乎小说题旨的。甲戌本脂评“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的概括,最早揭出了《红楼梦》人物设置的这一特点。影映关系中的人物被称作“影身人物”,即指文本中拥有相似特质、具有互相映照作用之人物,人物间的联系包含外貌、性情、身世、命运等方面。
还有一些评论与人物或事件的结局有关。《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王希廉评:“花冢埋花,虽是雅事.却是黛玉结果影子。”第四十九回评:“第三首《月诗》固好,然‘一片砧声’‘五更残月’及‘秋江独夜’‘团不永’等句,不但为香菱结果影子,且是黛玉、宝钗小照。”姚燮在第五十九回也有类似评论:“从莺儿口中写出宝钗平日不爱花艳光景,与前贾母到宝钗房中嫌其太喜素净,一同闲中点缀,为后来宝钗守寡作影子。”七十四回陈其泰评:“袭人留房,而知薛婚之已定,晴雯被逐而知黛玉之必死。如镜照影,若离若合。”这些有关“影子”的评论是就事情的相似性而言的。若以“人影”概括人与人的相互影映的话,那么这些即可谓之“事影”。另外一类是关乎小说题旨的。第一回王希廉评:“《跛足道人歌》及甄士隐注解是一部《红楼梦》影子。”此可谓之“题旨影”。
“影子说”的内涵颇为复杂,以上这些只是粗略分类。无论“人影”“事影”“题旨影”,都与叙事结构有关。《红楼梦》围绕着宝黛钗几位核心人物设置的众多互为形影的影身形象,共同构成了小说颇具规模的叙事结构。
(摘编自王富鹏《论<红楼梦>影子人物体系的建构与小说叙事结构的形成》)
材料二:
小说中的“影子人物”又称“镜像人物”,是指小说家有意设置的互相映衬的人物形象,是东西方文学共有的现象。该提法最常见于红学研究,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人,所以写宝钗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贾宝玉也有影子人物,脂批第二回云:“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
“影子人物”的形成原因,学界基本有两种观点。
其一,从对偶美学的角度阐释。浦安迪在《中国叙事学》中提出叙事受阴阳互补思维的影响,对偶结构不仅是古典诗文的中心原则,也渗透在结构较松散的小说戏曲中。他把鲁莽的李逵和伪善的宋江称为互相影射的“成对人物”:他们彼此赏识又互相抗衡。沿着这一思路,田晓菲将《金瓶梅》中的白玉莲称为潘金莲的对偶,在命名、肤色、遭际等方面揭示了一人的若即若离、相反相成。
其二,借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影子人物。刘纪蕙在《女性的复制:男性作家笔下二元化的象征符号》一书中指出,弗洛伊德认为恋爱多是一种自恋式的、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自我”是大众认可的、男性追求的某些特质,当个体的取舍面临矛盾,男性的自我概念就有了分裂倾向。美国学者罗杰士总结了影子人物的两种产生方式:其一为“重叠复制”,即数个形体重复呈现同一个概念;其二为“分割复制”,即同一个整体由两个对立的部分呈现,如灵与肉,情与理。
李渔家庭婚恋小说常出现一夫二妻的三角模式。有研究者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双姝模式”分为“一男二女”和“双妹对比”两种范式,前者主要叙述二女围绕一夫展开行动,其原型是舜与娥皇、女英的神话故事;后者强调二女之间性格、身份、才学的高下区别,其文学渊源可追溯到谢道韫与张彤云的二元文化意象。
事实上,后世小说中这两种范式多有重叠,李渔的作品也不例外,即共事一去的两位女性人物可能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李渔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才子佳人小说大行其道的时代,然而李渔总有一些独出心裁的设计,让他的作品与众不同。
李渔的第一款杀手锏,是影子手法的“加倍使用”,即不只设置一对影子人物,还连续制造多个巧合,运用对偶思维敷演成一篇小说。
李渔的第二款杀手锏.则是将聚光灯打在一个形象之上,让原本不起眼的侍女占据关键地位。如《拂云楼》中,丫环能红的智慧被大写特写,能红与小姐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情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双美形象在李渔小说中反复出现,应与李渔妻妾成群的现实生活、热衷享乐的人生态度有关。“齐人之福”是多少封建士大夫求之不得的“理想人生”.这深受晚明放诞风潮之浸染。李渔拟话本小说中的影子手法其不足也很明显,一来思想深度上还欠火候;二来从叙事的角度看、人工斧凿的痕迹较重,限制了对人物厚度的挖掘.令读者难有《金瓶梅》《红楼梦》那样悠长的回味。
(摘编自殷富华《机巧还是机械?——论李渔小小说中的影子人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影子美学为抓手,深入剖析文本相关现象,有助于引领读者对小说复杂的叙事格局形成更加深入的认知。
B、材料二从美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对影子人物成因进行分析,显示出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灵活的跨领域研究眼光。
C、“影子说”的创作方法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作家,也催生了西方类似叙事模式的建构和相关文学评论的萌芽。
D、两则材料分别提及脂批和涂瀛关于“影子说”的观点,对影身人物的相似特质和映照作用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杨志卖刀与林冲买刀是两个相似的事件,它们之间形成了“事影”,预示了两
人之后会走上相同的命运道路、
B、“影子说”的提出者认为,小说家设置“影子人物”是为了展现对偶美学,以及通过自恋理
论分析女性影子人物。
C、材料二认为李渔在创作中独特地运用了影子手法,其作品中双美形象的反复出现,反映了他对封建道德的批判态度。
D、材料二通过比较《红楼梦》和李渔小说的影子人物,认为李渔小说中的影子手法虽独特,但其作品思想深度不及《红楼梦》。
(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评价,最不适合你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事影”理论的一项是( )
A、第二十二回王希廉评:“宝钗生日宴上,所点之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其情节暗合宝钗日后守寡的孤寂与无奈。”
B、第十三回涂瀛评:“秦可卿之死,虽为单独一事,却隐隐透露出贾府日后衰败的征兆。其病重之时所托之梦,更是贾府未来命运之影子。”
C、解盦居士《石头臆说》中说:“此书专为灵河岸上之谪仙林颦卿一人而作。微特晴雯为颦颦小影,即香菱、龄官、柳五儿,亦无非为颦颦写照。”
D、第十四回脂砚斋评:“《红楼梦》中,元春省亲一事,虽为盛大之典,却隐含着贾府日后衰败的伏笔。”
(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红楼梦》的“影子说”,请说说它们阐述时侧重点有何不同,并指出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5)、《水浒传》塑造了一百单八将形象,他们的性格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这充分展现了“影子说”蕴含的对偶美学意义。请结合材料二相关论述对《水浒传》中影子人物的异同作
简要分析。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未来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会提问的人才’,是能够用语言描述清楚、让机器能够理解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语言也需要发展,我们理解语言的心态也应有所改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能照搬本套试卷中的材料;不少于800字。
-
14、语言文字运用Ⅱ
“____”,李白到重庆思念谁我不知道,我到了重庆,就想约上三五好友,来一顿火锅,在滚烫火辣的沸腾中一边大快朵颐 , 一边畅叙友情,真是快哉!说起火锅的起源,也与穿城而过的江水不无联系。传说中火锅发端于清末码头的船工餐食。物是人非 , 曾经成群结队的码头船工消失于岁月流转中,连同曾响彻峡江的川江号子如今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曾在三峡博物馆中领略过这些曾经回荡在川江上的民歌,旋律简单,用词朴拙,但字句铿锵,曲调高亢,扑面而来一股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息。虽然无缘穿越历史相见,但不难想见那群在川江上劳作的人们——用脊梁撑起了大型货轮盛行之前出川入川之交通重任。在博物馆,除了三峡风物,还有关于抗战的篇章。难忘八十多年前,无数科研文化教育人才汇集于此,在硝烟炮火中仍爱不释手 , 而无数川渝男儿顺江而下,有许多人长眠于故乡千里之外。前者有功于保存文化与复兴的余脉,后者则让人见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1)、 文本开头波浪线处引用的是两句古诗,下列选项中,填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 画横线处的三个成语有两个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为正确的成语。(3)、“脊梁”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试分别具体分析该词的含义。 -
15、语言文字运用Ⅰ
很多人对提笔忘字、不会准确口头表达感到焦虑。人们担心千百年传承的语言文字会就此式微,也担心自己会丧失语言文字这种最显著的身份标识。如何重塑语言文字能力?这已经____。比如202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明确要求,要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口语表达、书面写作、汉字书写、经典诗文和书法赏析能力培养,促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来自普通人的反思和呼吁,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和合力:在互联网时代,拯救我们的书写和语言能力。这种____并非只是一种“复古”风尚,而是有着深沉厚重的现实意义: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最基础的智力活动和思维习惯,依然是人们最核心的能力之一。但同时,它的生存发展良好与否又高度依赖人们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它虽然生命力强韧,但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灾害。随着AI时代的到来,图片和视频都可以一键生成了。早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我们最需要就是“会提问的人才”,是能够用语言描述清楚、让机器能够理解的人。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使用了大雁传书的典故的一句是“”。(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神妪”来衬托李凭技艺的一句是“”。(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写道“”,所以最苦最痛时,常常会呼天叫父母。(4)、李白《蜀道难》中,“”一句直接写出了剑阁的地势特点。(5)、李密《陈情表》中,“”提示了李密写此文时的岁数。(6)、“弄”字是一个很“神奇”的动词,用在古诗词中常带给读者一种新奇的感受,如“”。
-
17、古代诗歌阅读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其二)
黄庭坚
东京望重两并州① , 遂有汾阳整缀旒②。
翁伯入关倾意气③ , 林宗异世想风流④。
君家旧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头。
莫倚西斋好风月,长随三径古人游!
【注】①东京:指后汉,即东汉。两并州:后汉郭丹、郭伋都曾任并州牧。②汾阳:汾阳王郭子仪,他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拯救了国势垂危的唐朝。缀旒(liú):连缀在天子冠上的珠串,比喻皇室。③翁伯:汉郭解字翁伯。他入关时,贤豪闻声争来交欢。④林宗:东汉名流郭泰字林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以诗交际,诗题提示了写作缘由,作者是受郭明甫的邀请而为其西斋赋诗。 B、本诗前四句用典,且皆是郭姓名人的历史遗事,照应标题中提到的好友郭明甫。 C、颔联下句用“风流”一词,是说郭明甫仰慕黄庭坚的才华而请黄赋诗,点题精准。 D、尾句中的“三径”与《登快阁》尾句中的“白鸥”同属于与归隐有关的典故。(2)、 宋诗以说理见长,试分析本诗颈联与尾联的说理内容。 -
18、文言文阅读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 , 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 , 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既而A谪居B于黄C杜门D深居E驰骋F翰墨G其文一变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与辙皆师先君”与《师说》中“师之所存也”的“师”字意思相同。 B、“追和之者几遍”与《项脊轩志》中“或凭几学书”的“几”字意思不同。 C、“平生笃于孝友”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意思不同。 D、荫,因祖先有勋劳或官高而受封得官。这是古代授予官职的一种重要形式。(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居黄州是苏轼人生分水岭。此前,他才高八斗且自视甚高;此后,他潜心向学,钻研学术,学贯儒佛道三家。 B、苏轼继承其父遗志精心修撰古籍。他完成的《易传》《论语说》和《书传》,使千年前的精微道理在后世得以彰显。 C、苏轼轻财好施善待亲人。他在除去丧服后依照礼制安葬姑母;有机会荫补时,又奏请为伯父的曾孙苏彭封官。 D、苏轼性情直爽为人正直。他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极力称赞,看到别人的不足就直言批评,能够见义勇为而不顾危害。(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
②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5)、 苏轼在学术、书法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请概括苏轼是如何评价自己在这两方面的成就的。 -
19、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边城》题记
沈从文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枝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因为它对于在都市中生长教育的读书人说来,似乎相去太远了。他们的需要应当是另外一种作品,我知道的。
照目前风气说来,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对于这种作品是极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前者表示“不落伍”,告给人中国不需要这类作品,后者“太担心落伍”,目前也不愿意读这类作品。这自然是真事。“落伍”是什么?一个有点理性的人,也许就永远无法明白,但多数人谁不害怕“落伍”?我有句话想说:“我这本书不是为这种多数人而写的。”大凡念了三五本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问题的洋装书籍,或同时还念过一大堆古典与近代世界名作的人,他们生活的经验,却常常不许可他们在“博学”之外,还知道一点点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因此这个作品即或与当前某种文学理论相符合,批评家便加以各种赞美,这种批评其实仍然不免成为作者的侮辱。他们既并不想明白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便无法说明这个作品的得失,——这本书不是为他们而写的。至于文艺爱好者呢,他们或是大学生,或是中学生,分布于国内人口较密的都市中,常常很诚实天真的把一部分极可宝贵的时间,来阅读国内新近出版的文学书籍。他们为一些理论家,批评家,聪明出版家,以及习惯于说谎造谣的文坛消息家,同力协作造成一种习气所控制,所支配,他们的生活,同时又实在与这个作品所提到的世界相去太远了。——他们不需要这种作品,这本书也就并不希望得到他们。理论家有各国出版物中的文学理论可以参证,不愁无话可说:批评家有他们欠了点儿小恩小怨的作家与作品,够他们去毁誉一世。大多数的读者,不问趣味如何,信仰如何,皆有作品可读。正因为关心读者大众,不是便有许多人,据说为读者大众,永远如陀螺在那里转变吗?这本书的出版,即或并不为领导多数的理论家与批评家所弃,被领导的多数读者又并不完全放弃它,但本书作者,却早已存心把这个“多数”放弃了。
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们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是什么,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我所写到的世界,即或在他们全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他们的宽容,他们向一本书去求取安慰与知识的热忱,却一定使他们能够把这本书很从容读下去的。我并不即此而止,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四日记
文本二:
《边城》新题记
沈从文
民十随部队入川① , 由茶峒过路,住宿二日,曾从有马粪城门口至城中二次,驻防一小庙中,由河街小船上玩数次。开拔日微雨,约四里始过渡,闻杜鹃极悲哀。是日翻上棉花坡,约高上二十五里,半路见路劫致死者数人。山顶堡砦已焚毁多日。民二十二至青岛崂山北九水路上,见村中有死者家人“报庙”行列,一小女孩奉灵幡引路。因与兆和约② , 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九月至平结婚,即在达子营住处小院中,用小方桌在树荫下写第一章。在《国闻周报》发表。入冬返湘看望母亲,来回四十天,在家乡三天,回到北平续写。二十三年母亲死去,书出版时心中充满悲伤。二十年来生者多已成尘成土,死者在生人记忆中亦淡如烟雾,惟书中人与个人生命成一希奇结合,倘若可以不死,其实作品能不死,当为其中有几个人在个人生命中影响,和几种印象在个人生命中影响。
一九四八年
【注】①民十:指民国十年,即一九二一年。②兆和:沈从文妻子张兆和。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作者开门见山地表明了创作立场和情感。作者对农民和士兵怀着温爱,这与他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 B、文本一说“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可见作者认为《边城》在当时并不具有普世文学价值。 C、文本一中“我并不即此而止”表明。《边城》只是作者某个创作计划的一部分,是他对民族命运思考的一部分。 D、文本二写到沈从文随部队入川,在茶峒住宿两日,这段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成为他创作《边城》的重要素材。(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文本一第二段中的“不落伍”“博学”等词语采用了反讽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一些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不满和批判。 B、文本一第三段中的“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等表述,体现出作家的忧患意识与良知。 C、文本二中,“闻杜鹃极悲哀”“路劫致死者数人”“山顶堡砦已焚毁多日”等描写,为《边城》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D、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与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世界有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3)、请根据文本一概括作者所期待的“理想读者”的特点。(4)、 以你阅读《边城》的经验而言,你觉得《边城》在今天是否“落伍”了?请阐明理由。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军事专家张召忠有1200多万微博粉丝,大多是90后、00后。但5年前张召忠却不被年轻人看好,主动走近年轻人,入驻年轻人聚集的B站等视频平台。在知乎话题“为什么很多人对张召忠由黑转粉”下,深入浅出,不讲大道理”“在他那里自觉打卡学习,不如说找了个老师”。他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介绍了中国成就,使年轻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和过去人们崇拜电影娱乐明星不同,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追星”追得很有质量,他们不轻信、不盲从、会思考
阅读材料后,作为00后的你,从追星人或“被追星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据此,角度自选,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