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全部 统编版(部编版) 人教版 苏教版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体育健儿在训练场上咬紧牙关再多坚持一会儿,比赛时便能从容夺冠;大国工匠甘坐冷板凳,下绣花功夫,终于提升了技艺水平;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破解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有人说,坚定目标是对梦想最好的诠释;也有人说,坚持不懈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有人说,精益求精是攻克难关的一把利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当地进入雨季,②使云南的野生菌迎来了盛产期。③云南山高林密、气候类型多样,④滋养了丰富而独特的野生菌资源。⑤据统计显示,⑥云南野生食用菌约有900种,⑦占我国食用菌物种数的90%。不同于常见的动物和植物,野生菌属于真菌。虽然野生菌看起来“ A ”,却属于微生物范畴,因为其大部分时间是以肉眼难见的菌丝存在于地下,但又因其产生的子实体(即蘑菇体)肉眼可见、徒手可采,所以在学术上一般被称为“大型真菌”。野生菌从生态特性上讲,可大致分为共生菌、腐生菌和寄生菌。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野生菌能实现人工栽培,而有些不能? (甲)。目前能实现人工栽培的野生菌,绝大部分是腐生菌,而共生菌只能靠大自然馈赠。比如,我们熟知的松茸、松露常与松树共生,可以通过人工抚育促繁的方式来实现增产,但并不能实现完全人工栽培。

    眼下,各类野生食用菌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那么,(乙)?一般来说,从正规野生菌交易市场采购、在正规餐厅经营的野生菌,其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但是,不认识的野生菌坚决不能采食,“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的野生菌坚决不能采食,否则吃坏肚子就要去看医生了。总之,充分认识野生菌、正确烹饪可食用野生菌,这道餐桌上的美味,定能让大家 B 。

    (1)、文中第三段开头用“香饽饽”比喻食用野生菌深受广大市民欢迎,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书”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设喻贴切,表达流畅。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文中画波浪线的“看医生”,有人说不合规范,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彤彤暑假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看到海鸥在村子四周时起时落的田园景象,不禁想起了杜甫《客至》中的诗句:“ , 。”
    (2)、家长会上,班主任张老师引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 , ”两句,告诫家长们不要溺爱孩子,惯坏孩子。
    (3)、古诗文中描写事物常用雅称,比如称小船为“扁舟”,唐宋诗文中的“ ”“ ”等等,就是如此。
  • 4、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小题。

    舟中二首①(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②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诗人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作诗于离任途中。②火:文中指磷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一开篇就浓墨重彩地描写途中所遇的恶风巨浪,诗人置身其间,感到惊心动魄。 B、首联主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突然袭来的风浪,与题目中的“舟中”二字相切合。 C、本诗与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都写了“坐起”的细节,都表达诗人被罢职的愤懑。 D、尾联抒写诗人去国还家时的万千感慨,昔日壮志雄心,今已化作缕缕白发、声声叹息。
    (2)、本诗颔联写风浪的威势既迅疾又壮猛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春夏游猎,又起大台之役。晏子谏曰:“春夏起役,且游猎,民农时,国家空虚,不可。”景公曰:“吾闻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吾年无几矣,欲遂吾所 , 卒吾所好,子其息矣。”晏子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故国昌而民安;楚灵王不废乾溪之役,起章华之台,而民叛之。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臣闻忠不避死,谏不违罪。君不听臣,臣将逝矣。”景公曰:“唯唯,将弛罢之。”未几,朝韦冏,解役而归。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国者不乐民之哀。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非所以君国者。”公乃止。

    (节选自《晏子春秋》)

    材料二: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曰:“不行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行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尽心章句》)

    材料三: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猕冬狩,盖惟恒典;射隼从禽,备乎前诰。伏帷陛下因听览之余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班碎掌,亲御皮轩,穷猛兽之窟穴,尽逸材于林薮。夷凶剪暴,卫黎元;收革擢羽,用充军器;举旗效获,式遵前古。然黄屋之尊,金與之贵,八方之所仰德,万国之所系心,清道而行,犹戒衔橛。斯盖重慎防微,为社稷也。是以马卿直谏于前①,张昭变色于后②,臣诚细微,敢忘斯义? 且天弧星,所殪已多,颁禽赐获,皇恩亦溥。伏愿时息猎车,且长戟,不拒刍荛③之请,降纳涓浍之流④,则贻范百王,永光万代。”太宗深嘉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马卿直谏于前:马卿指司马相如,汉武帝时为郎。司马相如跟随武帝出去打猎,他见武帝总是喜欢亲自追逐击杀猛兽,于是上疏规谏,被武帝采纳。②张昭变色于后: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三国时为吴主孙权军师,他见孙权亲自驰马射虎,吓得面目变色,极言规谏。③刍荛(ráo):割草打柴的人,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④涓涂(kuài)之流:涓涓小溪般的建议。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不行A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行E仁F而得天下者G未之有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改变、违背,与《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的“夺”字意思不相同。 B、乐,认为……快乐,意动用法,与《唐雎不辱使命》“轻寡人与”的“轻”用法相同。 C、“以卫黎元”与《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的“以”用法相同。 D、韬,收藏、存放,成语有“韬光养晦”,其中的“韬”字意思与此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要游玩打猎,修筑大台,说年纪大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叫晏子不要多嘴。 B、晏子对齐景公说,忠臣不怕死,劝谏君主会获罪,您若不听从我的劝告,我将死给您看。 C、虞世南因为唐太宗很喜欢打猎,怕出危险,就劝他谨慎行事,保重自己,为江山社稷着想。 D、晏子劝说景公时用了对比法,虞世南劝说太宗时则用了列举法,两人都达到了劝谏目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

    ②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非所以君国者。

    (5)、孟子认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孟子的观点? 请简要概括。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

    徐则臣

    从五斗渠到大渠之间,浩浩荡荡地生着一片芦苇。在村庄方圆几里内,那是最为高大茂盛的芦苇。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长出了第一棵,什么时候又蔓延了这么一大片。父亲小时候到田里捡麦穗,遇上了几十年都罕见的大冰雹,就是躲在那片芦苇荡里。父亲说,谁会想到中午出门时还艳阳高照,傍晚就降下了满天鸡蛋大的冰雹呢。他把柳条编的小篮子顶在头上,捡了一个下午的麦穗撒落一地,篮子被砸坏了,他只好钻进芦苇丛,把自己裹在里面使劲地摇动芦苇,用枝叶扫荡出一块安宁的空间。几十年后父亲说,起风了,大风把芦苇荡卷起来,像煮沸的开水,发出鬼哭一样的呜咽声。

    若干年后,我七岁,一个人在黑夜里经过那片芦苇荡两次。

    我记不起来父亲出去干什么了,只有我和姐姐在家。母亲一个人在田里.我和姐姐把晚饭做好后,等母亲回来。天很晚了,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吃晚饭了,周围的邻居也早早收工,无数条炊烟飘摇在低矮的屋顶上。可是母亲还没回来。我和姐姐都急了。小时候我十分依赖母亲,一天见不到心里就发慌。每次母亲出门回来迟了,我都要站在家门口张望,直到她走进巷口我才安心。如果出远门,比如去外婆家,更不得了,走之前我要问清楚什么时候回来,到了母亲回家的那个傍晚,我会一个人沿着母亲回家的路一直走到村头,扶着那棵歪脖子小树向前望去。

    姐姐让我再等等,她问过前面小四子的妈了,说母亲正在赶活儿,趁着有点月亮干完了就算了。母亲还让带来话,叫我们先吃,不等她。可是我等不下去,我要去湖地里找,我坐在锅灶旁感到一阵阵干冷,我想,母亲一定也很冷,我要把她找回来。其实那会儿刚入秋,可我的赤脚在鞋子里直冒冷 汗。姐姐问我害不害怕,我说不怕。姐姐说那你一个人去吧,我把猪给喂了。我拿了母亲的一件衣服出了门。

    从家到母亲干活的田地大约四里路,先过后河的一座桥,再穿过平旷的打麦场,上了五斗渠直往北走,一直走下去,向右拐就到了。但是我从来没在晚上一个人去过。真正的一个人,过了后河桥连一个人影都没看到。出村的时候一点不害怕,满脑子里都是尽快找到母亲。我一路飞奔上了打麦场。村庄在我身后,狗叫和小孩的啼哭也在身后,听起来极不真切,像是跑进了另一个世界,然后我听见了自己的脚步声,在打麦场上产生了更巨大的回声,好像有许多人随我一起跑,我出哪只脚,他们也出哪只脚。最可怕的莫过于只听见自己的声音。我停下来,看清了七岁时的那个夜晚。它比我想象的要黑,月光是那个夜晚的同谋,暖昧的光亮只能增添旷野的恐怖。周围的树木和草堆黑黢黢地排列成一个圈,我站的地方仿佛是世界的中心。树木和草堆板着黑脸,在风中摇头晃脑,我意识到这个夜晚风很大。我继续往前走,抱紧了母亲的衣服。

    真正的恐惧和我相遇在五斗渠上,我终于面对了那片芦苇荡。我得说,真是像海,它是一片桀骜不驯的翻腾的巨浪。风也许并不像我当时认为的那么猛烈,只是田野过于平坦辽阔,风可以像旗帜一样从远处卷来,而那片芦苇又过于惹眼,它是野外唯一的一堵墙。风必须经过它。于是我看见从第一棵开始,风拉弯了所有芦苇的腰,大风水一般地漫过它们,使之起伏具有了水一样的柔韧的表情、浪一样痛苦的姿势。弯下又挺起,涌过去又退回来。恐惧终于降临,我把自己送到了一头奔腾的巨兽跟前,听到它在黑夜里粗重又狂乱的呼吸,像一片森林突然倒下,像整座山峰缓缓裂开。

    因为一片芦苇,大风得以在我七岁的夜晚存活。我听见了风的声音,杂乱,深不可测。如果有人告诉我,黑暗里藏着十万魔鬼,我信。芦苇的声音比芦苇本身更像魔鬼。我后悔出门过于轻率,因为恐惧而发抖,刚刚满怀的焦急和寻母的使命感被大风一扫而空。我不能半途而废,我对姐姐说了,我不害怕,我一定要把母亲找回来。我把衣服缠在手上,贴着远离芦苇的路的那一边磕磕绊绊地跑。跑几步就停了下来,也就是从那次起我知道,恐惧时不能跑,越跑越害怕。我努力放轻脚步走,坚持忍着不回头看。身旁的一大片庄稼像缓缓起伏的海,我听到风声、芦苇声、庄稼声和我的心跳声,感觉自己是走在梦里,整个身心失去控制似的摇摆不定。

    那大概是我有记忆以来走的最长的一段路 , 好像怎么也走不完。当时我什么都想到了,包括死。而且有关死想得最多,没有排除任何一种我所知道的死法。我想,如果我死了,母亲该到哪里找我呀。我没有死,走到大渠上的老柳树下我停下来,我还活着,一屁股坐到地上,衣服被汗溺透,牙咬得两腮生疼。

    我没找到母亲,她从另一条路回家了。而我又从原路返回,同样是一身冷汗。我想,走过了黑夜里的芦苇荡,任何恐怖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了。但是当我走进村庄,看到第一户人家门缝里透出来的灯光时,还是忍不住哭了,一直哭到家里。母亲站在门口远远地问是不是我,我一声不吭,进了门就爬上了床。那个晚上我始终没说一句话,晚饭也没吃就睡了。夜间我的梦里长满了无边无际的芦苇和风,浩浩荡荡的黑夜之声贯穿了整个梦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小时候很依赖、担心母亲,每次母亲出门回来晚了,“我”都会到家门口甚至村头去张望。 B、母亲在地里干活很晚没回来,姐弟俩都很着急,但姐姐要喂猪,便叫“我”独自去找妈妈。 C、“我”七岁时的一个夜晚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大风席卷芦苇荡的恐怖,后悔自己出门找妈妈。 D、以儿童视角写儿时的寻母经历,“我”感悟到走过黑夜里的芦苇荡,不再害怕任何恐怖的东西。
    (2)、关于文中第一自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生活环境,展现故事背景,为下文讲述“我”儿时一个人在黑夜里两次经过那片芦苇荡作铺垫。 B、“中午”与“傍晚”对比,突出时间之短;“艳阳高照”与“鸡蛋大的冰雹”对比,突出天气变化之大。 C、“像煮沸的开水,发出鬼哭一样的呜咽声”用比喻、比拟等修辞,表现风中芦苇荡给孩童造成的恐惧。 D、父亲小时候遇到几十年都罕见的大冰雹时躲进芦苇荡,用篮子保护头,反衬“我”小时候的胆小怕事。
    (3)、文章为何说“那大概是我有记忆以来走的最长的一段路”? 
    (4)、本文标题“蒹葭苍苍”也可改为“寻母记”,请问哪个标题更好? 请简要说明。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大学和迪金大学的研究发现,天花板过高的房间与考试成绩较差之间存在联系。他们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建筑设计会影响我们完成任务的能力。研究人员分析了2011年至2019 年期间澳大利亚一所大学三个校区的 15400 名本科生的数据,并根据考场天花板的高度比较了他们的考试成绩。结果显示,学生在天花板较高的考场考试时,得分低于预期。

    负责这项研究的伊莎贝拉·鲍尔说,目前还很难确定原因是房间本身的大小,还是学生密度和隔热性能差等因素(这会导致温度和空气质量出现波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脑和身体。鲍尔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些空间通常是为考试以外的目的而设计,如体育馆、展览、活动和表演现场。”她还说:“关键的一点是,天花板高的大房间似乎对学生不利,我们需要了解是什么大脑机制在起作用,以及这是否会对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影响。”

    这一结果支持了鲍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做的实验,即测量置身于不同房间参与者的大脑活动情况,同时控制温度、照明和噪音等其他因素。她的团队利用一种叫做脑电图的技术,将电极连接到头皮上测量脑细胞的交流情况。她的团队改变了房间的大小,并记录了大脑的反应。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心率、呼吸和出汗情况,以确定人们是否能无意识地察觉到环境变化。在这些虚拟现实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只要人们坐在较大的房间里,大脑就会产生与集中精力完成一项艰巨任务相关的活动。这让他们质疑,在大空间中完成任务的表现是否会降低。鲍尔说:“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很好奇能否将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数据集中,看看在体育馆这样的大空间中,在必须集中精力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时,是否会导致表现变差。”

    (摘编自邬眉《建筑设计影响考试成绩?》)

    材料二:

    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来说,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固然重要,但是学校建筑的设计和教室内布置方面同样也能影响学习成绩。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学校建筑的设计对孩子的成绩影响竟然高达25%!研究人员针对7 所小学里的不同班级的 751 名学生所使用的34间教室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最终他们发现,无论是校舍的建筑样式还是内部装饰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建筑的整体布局是首先需要认真考虑的,选址要开阔、建筑面积要足够孩子们日常学习和玩耍,而整体布局之下的细节设计尤为重要。每一所学校的建筑物都拥有许多间教室以及各种活动室和实验室,这些房间需要设计各种风格的走廊来连接,很多学校在设计走廊的时候,往往只考虑追求美感,把走廊设计得过于复杂,结果有些学校的走廊像迷宫一样复杂。但是研究发现,如果走廊设计得过于复杂,学生就会在换教室或实验室时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开始上课之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平复心态,这样一来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了下一节课或实验的质量。而设计简洁便利的走廊不仅能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教室或者实验室,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之前人们认为窗户外的景色会引诱学生们上课开小差,故而很多学校的设计者都刻意回避了教室窗外的景观设计。其实不然,从室内能看到窗外错落有致的景观能给学生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听课间隙看一眼窗外的美景,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和享受,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好处。

    过去人们总是把“安静”当成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因素,但其实轻微的背景噪音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必要的。假设教室环境过于安静封闭,连掉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到,翻书声、写字声甚至是稍微粗重一点的呼吸声都能被放大,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使人心情宁静,反而会因哪怕一点声音的出现就能扰乱人们的心神,对孩子来说,这种负面影响比成人更甚。因此,教室窗外传来一点自然界的声音是必要的,就像歌里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确实能起到放松心情的效果。

    教室内部的设计也需要细加考虑,仅仅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新鲜的空气以及一年四季都对健康有利的温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细心设计。比如,教室布置的色彩和桌椅样式的选择就有很多考究,都对学生们的成绩影响深远。在色彩选择上,一些小学的教室喜欢布置得五彩缤纷,但纷乱复杂的颜色布置和浓烈的颜色选择都会让人有一种杂乱和拥挤的感觉,并不适宜进行学习。而且,在地板、墙面和桌椅的颜色选择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不同。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开发情商的阶段,需要培养他们活泼外向的性格,同时也因为他们刚刚进入学校环境,比年龄大的学生有更多的不适应性,因此低年级教室要以暖色调为主,暖色不仅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还能让人放松心态并且产生空间被拓展的视觉效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开始了学习进程,为了能让他们更加集中精神学习,教室内最好是选用偏冷色调,以蓝色为例,它能让人沉静、冥想。

    桌椅的样式和室内装饰也不可忽视,对于学生而言,从家庭到学校的环境转变对他们的冲击很大,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里也能找到家的感觉,教室里需要营造温馨的气氛,过于程式化的桌椅和室内装饰都会给人造成疏离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通常都保持着紧张的状态,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总是谨小慎微,言语行动战战兢兢,这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真是一个灾难。

    (摘编自郑元君《学校建筑风格也能影响成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莎贝拉·鲍尔研究指出,房间大小、学生密度及隔热性能差等因素都会影响大脑和身体。 B、建筑设计会影响我们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在天花板较高的考场考试时考不出理想的成绩。 C、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研究表明,受学校建筑设计的影响,学生的成绩会下滑高达四分之一。 D、教室内部的设计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新鲜的空气,以及一年四季都对健康有利的温度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尔团队发现,由于某种大脑机制的作用,在体育馆这样大空间里考试对学生成绩都不利。 B、人们一旦坐在较大的房间里,大脑就会启动与集中精力完成某项艰巨任务相关的思维活动。 C、过于程式化的桌椅和室内装饰都会给人造成疏离感,因为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大都比较紧张。 D、强大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学校的建筑设计和教室内布置都能影响学习成绩。
    (3)、下列符合材料二中所说的“教室环境”的一项是( )
    A、把大操场建在教学楼边上,同学们上课时可以听见室外体育场上传来的跑步声和呐喊声。 B、把学校建在马路边,教学楼里整天听得到来往汽车的轰鸣声,以及行人们的说笑、吵闹声。 C、每天早上和傍晚,教室外边总能传来附近居民区的大妈跳广场舞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声。 D、在教学楼外种植一些赏心悦目的花木,修一条九曲回肠的小溪,建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
    (4)、材料二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美国建筑师协会理事彼得·舒伯特说,“学校建筑的每一寸都是一个潜在的教育环境”。请根据材料,谈谈学校建筑如何设计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成绩。
  • 8、大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⑴底气有“信心或勇气”之意,积蓄底气需要广泛地学习,积极地实践,不断地磨练……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生逢盛世,前途无量;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蓄自己的底气;底气越足,我们就越能够有成就、有建树、有贡献、有发展……

    请以“蓄底气”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⑵“主场”一词,原指体育比赛中主队所在地的赛场。在主场比赛时能获得有利条件,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现在这个词也常用于其他领域。

    请以“这是我的主场”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 9、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⑴高一年级举行“一言行终身”主题活动,你认为哪一个字自己应该奉行终身?请写一段话阐释你选择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⑵校学生会发出“校园劳动我有责”的倡议。请你为学生会拟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园清扫劳动。要求:语言得体,有号召力。

    ⑶请以“听雨”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 10、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城市坐上火车,睡一觉,睁开眼时,到处都亮了,一个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芒。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

    北京很大,这体现在距离上。我算过,从东土城到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小时。这在我们那儿,是两座城市的距离。而在你尚未精确地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往往就已经堵车。奇怪的是,这样大的一座城市却感觉不到混乱。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四处泛滥,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就如尼采所说,一切都是顺序,包括堵车,包括等待。

    我时常会为北京担忧,我不知道如此漫长的等待会让北京的脚步该怎样疲惫拖沓。然而就在这等待中,你突然发现哪里又冒出了几座高楼。我想,在这等待中隐藏着某种力量,外人难以发现,北京自有其节奏,我这个旁观者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在北京,我住得最多的地方是菜市口。傍晚时我喜欢在这里闲散地踱步,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一条条老胡同相随而行,穿过一个又一个朝代,从元、明、清延续到现在,现实与岁月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这是北京到北京的另一个距离。谭嗣同的故居莽苍苍斋,其实不难找,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土坡上就是。我没想过要去,那里,但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这让我感到意外。我感觉我已走进了一个世纪前的某个傍晚,这是我第一次走得离北京这样近,以无意的方式。这院子里现在居然还住着人,我看见煤炉里冒出的黑烟。我看着烟雾后面那个生炉子的大爷,他走过来了,蹒跚着,仿佛是从历史的幕后走过来的。

    从里边出来,我看见门口有一棵树,不知是什么树,是那种可以一边落叶一边又同时长出树叶的树。我慢慢溜达着,老胡同里静极了,夜色突然变得很深。脚底下有了一点闷闷的回声。这才觉得,北京很大,也很深。

    老舍茶馆也是我喜欢的。红色的门廊,眼睛被一盏一盏的红灯笼照着,一派朱红,中国红。那八仙桌,那靠背椅,却是别出心裁的黑。这样的红与黑,深厚、恒久。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一个个优雅细长的女子,穿着旗袍,仿佛正从清朝走来,在满座的宾客中来回斟茶。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也成了这里的一种布景和效果。叫板的痛快,品茶的悠闲,完完全全的老北京的风韵。只有茶是不老的,杯中香气缭绕,台上余音绕梁。这座上闲情,已不是消遣,已经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您呐,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

    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飞过的鸽子……

    从理性的视角看,保存是必要的,拆也是必要的。一座永恒的经典性城市,每个时代都该有属于自己的表达价值。北京是古都,更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它也己不能老那样匍匐着。尽管许多人对北京拆老房子持否定态度,但有一个事实是谁都看得见的,北京的腰杆子迅速地硬起来了,它站起来了,以最快的速度超越一个又一个的距离。北京正在获得它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度。

    去看鸟巢的那天,日光温暖。秋天,一些残叶正在凋零,更多的树叶则在等待被季节染红。在亲眼看到之前,它是我心中的一个悬念,一座古老的东方古都同21世纪有多远?只看了一眼,我一下放心了,大气!舒服!我看到了那些坦率地暴露在外的结构,那相互支撑的网络状的构架与中国传统的镂空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东方与西方的大美被天衣无缝地铆接在一起。当我知道它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在建的最强悍工程时,我更加深信,美是无国界的,这是人类的建筑,人类的艺术。

    偶尔,我会抬头瞅瞅天空,看见半天云里的脚手架,那是我到达不了的一个高度。这个充满了对速度和效率渴望的时代,有一股激越的力量在汹涌,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正在血汗与泥浆中分娩的新北京,仿佛只属于咬紧牙关的生命和那些愿意为之竭尽全力的人。这是这个城市的真正骨骼。此时,我知道自己是多余的。我这样左顾右地走着时,发现我是走在最后的一个人,是被这个时代和城市落下的一个人。

    北京很大,但每一个北京人其实都活在某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里。他们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会发现自己与这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解的。北京仿佛是一个我行将抵达却又一直没有到达的城市。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种最真切的感觉,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

    每次离开北京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深深凝望。火车已经飞奔了很久,但仍未跑出北京。回头,我看见的是一个北京,再回头,我看见的是另一个北京。

    (取材于陈启文发表于2008年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脚步该怎样疲惫拖沓 拖沓:迟缓 B、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眼睁睁:形容急切地盼望 C、我这样左顾右地走着 盼:看 D、那种生死不的维系 渝:改变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后两处称北京为“城堡”,是为了突出北京历史的悠久。 B、文章两次写到树叶,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 C、作者喜欢老舍茶馆,不仅是因为悠闲,更因为能体验历史韵味。 D、将“鸽子”与“脚手架”等同框,画面内容更丰富,意味深长。
    (3)、文章题为“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请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从北京到北京”有怎样的“距离”。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 1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 , 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 1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总结自己对礼的志向时,谦虚地表示,“
    (2)、《诗经·大雅》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的意思相近。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 , 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恢宏气象。
    (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 思国之安者,
    (8)、 , 所宜深慎; , 其可忽乎?
    (9)、盖儒者所争, , 而天下之理得矣。
    (10)、 , 枉用相存。 , 心念旧恩。
    (1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病柏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 , 浩荡难倚赖。

    注释: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②中路:中途。③出:生长。④鸱鸮:猫头鹰。⑤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 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齐兵乃出。

    本文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长安君:战国是赵国太后(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导为长安君。②揖:应作“胥”,“胥”同“须”,等待。③郄(xì):身体不舒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而徐 , 至而自谢 趋:小步快走。 B、日三四里,少嗜食 益:增加。 C、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贱息:息,儿子:贱息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质:人质。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后不肯,大臣谏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 B、赵氏求救齐 对曰:“甚妇人。” C、不能疾走 不若孀妻弱子 D、太后盛气揖之 位尊无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食饮得无衰乎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了吧? B、太后之色少解 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C、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您过分了!比不上长安君那样厉害。B.祭祀必祝之 祭祀的时候一定为她祈祷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15、《红楼梦》写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官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你若为此人画像,应参选的文段是( )
    A、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B、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C、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D、面如敷粉,唇若施脂。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 16、下列《红楼梦》人物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 潇湘馆 潇湘妃子 B、探春 秋爽斋 秋爽居士 C、薛宝钗 蘅芜苑 蘅芜君 D、李纨 稻香村 稻香老农
  • 1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创办这所山区女子高中,她四处奔波,真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而今学校已经培养出了五届毕业生,张校长真可谓是劳苦功高 B、他知识渊博,头脑灵活,又经过了多年外交战线的洗礼,现在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C、这次战斗中,我军派出两个小队佯攻日军炮楼,吸引敌军注意力、另派一个连偷袭日军弹药库,可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敌军损失惨重。, D、参加工作没几年,他就成为业务骨干,在他主持下,单位顺利完成了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张宇也是信心倍增,踌躇满志
  • 18、下列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文章中为避李世民的名讳,“民”字通常改为“人”,例如“怨不在大,所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B、季父:叔父。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孟春,指春季的首月。 C、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19、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B、不复一一自辨 失其所与,不知 C、盖亦反其本矣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终苟免而不怀仁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 20、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吏民,封府库 B、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来于秦 C、越国以鄙 , 君知其难也 人君当神器之 D、留侯张良 明以察秋毫之末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