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期末联考试卷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B卷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A卷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适应性考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刘仁杰的《秋韵》中,孩子们奔跑在金黄的稻田边,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身后的老农手持镰刀,沉稳地收割着成熟的稻谷,屋檐下慵懒的老猫正享受着秋日的暖阳。画面中,沉甸甸的稻穗、绽放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叶以及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都沐浴在柔和的秋光中,散发着温馨的气息。
秋分时节,菊花正值盛开,赏菊成为了秋日里一项雅致的活动。菊花被誉为“花中隐士”,唐代诗人元稹在其《菊花》诗中,对菊花赞颂有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名句更是____。赏菊不仅要赏其多彩多姿,更要品其坚韧高洁。当夕阳西下,秋夜的菊花也别有一番风味。画家李明远的国画作品《秋夜菊香》展现了一个秋夜的菊花小筑。画面中,深蓝的夜空繁星点点,女子身着淡雅的秋装,与金黄的菊花相映成趣,月光如水,静谧而深远。画家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出秋夜特有的宁静与清新,描绘了一幅令人沉醉、遐想连篇的秋夜画卷。
秋分之景,有丰收的金黄,有____,更有温馨和谐的宁静氛围,它融合了丰富的情感,也是生活节奏自然的延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 应运而生 传颂至今 秋风萧瑟 B、丰富多彩 水到渠成 传诵至今 秋风萧瑟 C、韵味十足 应运而生 传诵至今 秋风送爽 D、韵味十足 水到渠成 传颂至今 秋风送爽(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秋夜特有的宁静与清新,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秋夜画卷。 B、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递出秋夜特有的宁静与清新,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秋夜画卷。 C、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递出秋夜特有的宁静与清新,呈现的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秋夜画卷。 D、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秋夜特有的宁静与清新,呈现了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秋夜画面。(3)、找出文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写出蜀国有着久远历史的句子是“ , ”。(2)、 杜甫《客至》中采用互文修辞,将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的两句是:“ , ”。(3)、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月”“残月”“缺月”“冷月”等月亮的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悲欢离合和世事的无常,如“ , ”。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颂李白
何靖鹏
千古诗坛英杰,太白独领风骚。豪情万丈,云涛尽泻笔端豪。刳巨鳌,舞乾坤,气贯长虹,谁与争锋?
诗仙境界高远,超凡脱俗,心游物外。冥心入海,海神亦怖,骊龙不敢为珠主。诗中有神,诗中有仙,诗中有我,诗中有天。
佳作千余篇,锵金铿玉,脍吞炙嚼,传诵千古。诗如酒,诗如剑,诗如龙,诗如风。诗中有情,诗中有义,诗中有志,诗中有梦。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太白诗,丈夫诗,英雄诗,壮志诗。诗中有我,诗中有天,诗中有神,诗中有仙。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千古诗坛英杰,太白独领风骚”开篇即点明李白在诗坛的崇高地位,用“英杰”和“独领风骚”等词赞美其卓越才华。 B、“刳巨鳌,舞乾坤,气贯长虹,谁与争锋?”这几句运用夸张手法,生动描绘了李白豪迈奔放的诗风,表现了其诗歌的雄浑气势。 C、“诗仙境界高远,超凡脱俗,心游物外”几句赞美李白诗歌境界高远,超凡脱俗,表现了其诗歌的深邃内涵和独特风格。 D、“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这两句表达了李白诗歌中的英雄气概,与“绮罗儿女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诗歌的阳刚之美。(2)、结合李白的作品以及《水调歌头·颂李白》中的意象和情感,谈谈你对本词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 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 , 于乡有序 , 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 , 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标出相应字母。既A而B学C琴D于E友F人G受H宫I声J数K引L久M而N乐O之P不Q知R其S疾T之U在V体W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②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5)、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山论剑又何妨
尔容
①“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是寇准笔下的华山,极言山之高。其实,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以“险”字独步天下的。 2018年,我慕名前往华山。在旅游大巴车上,导游伸出一只手说:“华山就像这只手,有五座山峰,北峰最矮,四面绝壁,相当于大拇指。然后是中峰、西峰、东峰、南峰,如人的四指。最高是南峰,2154.9米。”《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华山,由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分裂为东西南北中五峰,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古时华与花互为通假字,“华山”其实就是“花山”。
②由于只有半天游华山的时间,五峰只能选其一,我这颗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上得山来,果然地无三尺平,转身之间都是悬崖陡壁。沿石阶穿过一个窄细的阴湿通道,来到一个人工打造的平台。这里就是云台山庄。连接云台山庄的是蜿蜒的石阶。偶尔有老者用一根扁担串两壶水,如履平地,健步而来。走出云台亭,是一条狭长的石道。走出石道,西边竟连着一个还算宽敞的平台,紧绷的心弦随之一松。走近才知它也是有名姓的,上书“擦耳崖”。
③又经过二十来级的石阶,是个平台,人流潮涌,仿佛聚仙台,一股仙气扑面而来。一竖一卧两块石 .头十分显眼,竖着的石头以红漆镌刻“华山论剑”,笔力苍劲,乃金庸先生亲题。卧着的方块石也用红漆写着两行字,只是笔力纤柔得多,“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用自己十四部武侠小说名的首字连成的一副对联。我不是武侠迷,也非来华山论剑,无意中闯入胜地,算是天赐神运。现在,我才知道,很多武侠迷登华山就是冲这几个字来的。游客们若涡流急湍,纷纷拥石拍照,以志纪念。
④华山论剑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重大事件和精彩情节,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有十三部提到了华山。 1957年,金庸在小说《大漠英雄传》中率先创造“华山论剑”一词。多年后,《大漠英雄传》更名为家喻户晓的《射雕英雄传》,华山也便冲出四方丛林,从沉默和寂寞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占据江湖地位,名震天下。华山论剑横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前后共举办三次,均在南宋年间。最经典的一次华山论剑,由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五大高手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智夺“天下第一”以及武功秘籍《九阴真经》。而“华山论剑”也几乎成为高手过招的既定短语广为传颂,商业论坛、体育比赛,更有甚者连白酒都以其命名。
⑤金庸先生亲临华山,也是唯一一次登上华山,并题写“华山论剑”四个大字,却是在 2003年,地点正在此地。不见华山,却将华山写得路人皆知、人神共往,这要算是作家的秘籍绝技了吧。
⑥走出“华山论剑”,再过一段上行的狭长石阶,便是苍龙岭。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似腾龙一般挡住去路。石面高隆呈斜坡,只能手脚并用爬上石面,两边绝壑千尺,连站直的勇气都宣告撤退,只怀抱一颗怯懦的苦胆龟缩于石面。传说韩愈过此处时吓得大哭,投书求救。我只敢坐着合个影,几次三番想站一站,或者试图走到石头的端顶看看前面的路,却无丝毫的勇力。此时蓦然回首,只见北峰四面悬绝,下通地脉,巍巍然,天地之间,云台之上一枝独秀也。
⑦苍龙岭便成为我登临华山的制高点。走过苍龙岭,便可登金锁关,是往东、南、西、中峰的必经之路。远远望去,若云梯垂挂,人蚁附壁穿梭,只是那一望,我的心便像狂风之叶哆嗦不止。看来,这世上许多的风景是我永远不能抵达的。
⑧此刻,知了长鸣,不时有一声大吼从人群中猛地蹿起:“哦——哦——哦——”像剑、像鞭,直插云霄。展翅的大雁见怪不怪,凌空盘旋。小巧的云雀不卑不亢,翩然划行。华山的片片山峰形似挺立在中华大地中心的倚天之剑。环顾左右,实在找不出一块平坦得可容五人一决高下的地方了。对于单打独斗、飞檐走壁的大侠们,华山论剑无异于剑尖上的挑战。这才是武侠高手的巅峰梦想啊。
⑨我怯懦地走此一遭,蓦然明白金大侠何以选华山为武林高手一决天下的擂台。原来世上很多的艰险,只为成全绝世高人。我们能当一回看客已属大幸运。回程时又遇一位送水的老人,仍是七十多岁的年纪,爬阶踏坎,如履平地。而这些挑夫仿佛剑走飞侠,日日年年,何尝不是真的修行就这样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告别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作者选择游览华山北峰而非其他峰,反映出作者内心的谨慎与保守。 B、作者描述自己“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以此强调自己面对挑战时的犹豫和恐惧。 C、文中“华山论剑”不仅是金庸小说中的情节,也成为了现实中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D、作者通过提及“华山论剑”成为流行词语,反映了文化现象对自然景观影响力的增强。(2)、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详细描写“华山论剑”景点,突出了其在作者心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武侠文化的尊重。 B、作者引用韩愈的传说,通过与韩愈的类比,增强了苍龙岭险峻特点的表现力。 C、第⑧段中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山峰的险峻和动物的自由,与武侠世界的想象相呼应。 D、文章通过反复提及“华山论剑”和作者的个人体验,构建了一种跨越现实与武侠世界的叙事结构,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3)、文章通过引用寇准的诗和《山海经》的记载,为读者描绘了华山的峻峭与神秘。请分析这种开篇方式如何为后文对华山及其文化意义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4)、在文中,“华山论剑”不仅是一个武侠小说中的经典场景,它还象征着高手之间的较量与较量。作者通过引用金庸的武侠小说,将“华山论剑”这一概念赋予了超越武侠文化的深层含义。通过这一概念,作者探讨了华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作为武侠文化象征的意义。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孟子在继承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性善”,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述了“人性”问题。孟子的道德主张,给人以道德自信,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强调个人对于自我道德完善的自觉和努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丰富的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首先明确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善端,这些善端有赖于后天的存养扩充来发展为道德。其次,孟子剖析了有些人“恶行”的存在,是因为这些人丢失了本心却不知去找回。所以做人做事的学问就在于找回自己的本心并加以扩展。最后,孟子在“圣人,与我同类者”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并指出了相应的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认为,人性是生而有“善”的,这种善端使人区别于动物而有更高的道德需要。同时,性善论又是一种“道德完善过程论”。
善由天赋。孟子引用《诗经》中的话来说明这一道理:“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也就是说,人性中的善来源于天,人们对于道德的喜爱与追求是继承天的秉性。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扩充自己的善心,来了解自己的善性,来达到了解天性。将人性的善归于己天,使个人通过尽心修善来达到与天的统一,每一个个体人格得以与天亲近,思想得以沟通,个人的道德成就获得了超越性的意义。
性善是一种过程。孟子认为,上天予人以善端,但并没有给人天生完备的道德。“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虽然拥有善端,但是如果不能扩而充之,就是保养家庭也不足够。所以,孟子虽然肯定人先天的善性,但更重视后天的扩充修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上天赋予的善性。“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只是因为他们能够保养并扩充内在的善性,因此才会成圣。因此,孟子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认为人只要扩充自己的本心,一点一滴慢慢地去做,就可以成德成圣。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孟子也提出了自己的修养方法。
首先,坚守本心和担当道义。人之于世,应有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就是对本心的坚守和对道义的担当,不因外在环境而改变,不因个人的际遇而动摇。“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能够坚守本心,在达道天下时不会增加,在穷苦困顿时也不会减少。君子同样能勇于担当道义,“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其次,磨炼意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敢于担当大义者,必不害怕困境,而是利用困境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再次,____。“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以仁礼之心待人,但是遇到有人对他蛮横无理,他该怎么办呢?孟子说:“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君子遇事会思考:我是不是没有做到仁义?我是不是没有竭尽心力?如果自问做到了竭尽仁义,而对方仍然如此,那就不用与之计较了。
最后,____。“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人体是有贵贱大小之分的,那么什么是大体,什么是小体呢?耳目之官不能“思”,不能自主地进行价值判断,容易被外物诱蔽,而心志是天赋的,能够进行道德判断的。人应该先确立“大体”,确立仁、义、礼、智的道德本心,才能不被耳目之欲这些“小体”左右。
在今天,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仍然能够有效地指导道德教育的实践。
每个人在自我道德成就上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所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要先做好自己。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就自己的道德,做一个有德之人,才能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给受教育者以良好的道德引导。
孟子肯定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每个人既有内在的道德需要,也拥有内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育者应该善于引导其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第一,要启发受教育者意识到自我内在的道德需要,明白道德需要不是外界强加于我的,而是源于自身内在的要求,因此,受教育者应该去追求道德完善。第二,应该鼓励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培养其自我道德约束的能力和道德自省能力,使其能够自觉进行道德学习和道德实践,从而努力成就其道德。
孟子认为,外在的环境也会对道德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德育环境可以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还可以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者还应该注意优化道德教育环境。首先,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内在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更应该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最后,要优化社会德育环境,使全社会养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摘编自孙师文《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思想为基础,首次论述了“人性”问题,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提出了道德修养的诸多方法。 B、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一个人最终是具备大德还是恶行,就在于其是否能够坚守天赋的善端,并将它进行充分的扩展。 C、坚守本心和担当道义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我们对本心的坚守都不能减少,并勇于承担道义,甚至以身殉道。 D、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环境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引用《诗经》中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可以看出,善由天赋的意识在孟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B、“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看似难以达到的人生高度,孟子不仅认为能够实现,而且还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C、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君子应勇担重任、意志坚强,这与孟子提出的成德成圣的修身方法具有相似性。 D、君子应将“仁”“礼”放在心中,凡事都应极力做到讲究仁义,等做到这些以后,蛮横无理之人自然也就会远离他们了。(3)、下列有关孟子的言论,不属于“性善论”观点的一项是( )。A、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4)、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充出孟子提出的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5)、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班级社会实践小组准备撰写一篇关于孟子“性善论”思想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实践具有的价值方面的论文,请你结合材料拟写该论文的写作要点。 -
7、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体现了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与行为相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发现两者的落差,让人感叹知易行难……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甲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的是场合问题。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更不能胡言乱语;家人团聚、朋友聚会,可以谈笑风生,切忌官话连篇。“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讲的是对象问题。对长者说话,要彬彬有礼,注意音量大小,不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晚辈讲话,当和声细语,风趣幽默,不宜用教训口吻。对熟悉、亲近的人说话,可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与陌生人交流,当止则止,切莫 A 。
①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所以说话是通过声音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②内在修养如果好,外化出来的声音就不会低俗。③这一点,在说话的音量上尤其明显。④有些人说话大嗓门,即便近在咫尺,也喊得震天响。⑤之所以大嗓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考虑对方感受,只管自己释放的缘故。
说,不仅仅是音量控制的问题,还有升降变化、语速快慢、实虚相间等技巧问题,( 乙 )。大学里播音专业的师生说话,与我们普通人有明显不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说话,听着感觉舒服,是美的享受。
中国自古就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古训,更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范例,高中语文课本中《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代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更是 A 。
材料二: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
“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的谢他。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赸着走开了。这康大叔却没有觉察,仍然提高了喉咙只是嚷,嚷得里面睡着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来。
(节选自鲁迅小说《药》)
(1)、请在材料一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材料一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请在材料一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材料二中画线句的省略号,有人认为是语意未尽,有人认为是话语中断,你怎么认为?请简析理由。(5)、“说”能反映人的内在修养,材料二中“康大叔”的话语不“得体”,有哪些表现?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生活中,老师常常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 ”两句话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玩物丧志。(2)、古人常常怀古“六朝”来表达盛衰之情,比如“ , ””。(3)、桥不仅是一种实用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的意象,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如古诗文中“ , ”。”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渔父
宋·陆游
楚江茫茫新雨霁,残云蹙作鱼鳞细。
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
从之不可况共语,醉眼知渠轻一世。
直钓①去饵五十年,此意宁为得鱼计?
注:①直钓:姜子牙在入仕前用不设鱼饵的直钩在渭滨钓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地点、时间和天气,为渔父出场营造出一个清新开阔的环境。 B、前四句运用了叠词、比喻、夸张等手法,动静结合,描写细腻生动。 C、诗中反复使用“从之”,表达了诗人欲以“渔父”自况却又不得的遗憾。 D、本诗体现古体诗的流转自由,而律诗《书愤》则整饬严谨,两者各有特色。(2)、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渔父”可以是超拔隐逸的,也可以是积极济世的。请简析诗中“渔父”形象的内涵。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礼为诸暨宰,问政,阳明子与之言学而不及政。子礼退而省其身,惩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恶也;窒己之欲,而因以得民之所好也;舍己之利,而因以得民之所趋也;惕己之易,而因以得民之所忽也;去己之蠹,而因以得民之所患也;明己之性,而因以得民之所同也;三月而政举。叹曰:“吾乃今知学之可以为政也已!”
他日,又见而问学,阳明子与之言政而不及学。子礼退而修其职,平民之所恶,而因以惩己之忿也;从民之所好,而因以窒己之欲也;顺民之所趋,而因以舍己之利也;警民之所忽,而因以惕己之易也;拯民之所患,而因以去己之蠹也;复民之所同,而因以明己之性也;期年而化行。叹曰:“吾乃今知政之可以为学也已!”
他日,又见而问政与学之要。阳明子曰:“明德亲民一也,古之人明明德以亲其民,亲民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明明德,体也;亲民,用也。而止至善,其要矣。”子礼退而求至善之说,炯然见其良知焉,曰:“吾乃今知学所以为政,而政所以为学,皆不外乎良知焉。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
(明·王阳明《书朱子礼卷》)
材料二:
朱廷立,字子礼,徽之婺源人。癸未进士,授诸暨县令。暨巨且烦,号难治,廷立至,新黉社、劝农桑、申乡约、榜《讼诫》,而义仓、义桥、义冢之设,凡以惠民。其尤惠者,均里甲,止海塘,岁省银力各万计。治称第一,晋拜河南道御史。既去暨,人建祠祀之。少傅谢迁之记其政于石,立在道,激扬达体……尝从陈献章游因以圣贤之学期廷立后又得王湛邹子①辈相师友学益邃。观其知行合一之论,心性即仁之说,事心事天之旨,正学正道之辩,率皆根本之学,有实见也。
(明·焦竑《国朝献征录》三十五卷)
注释:①王湛邹子,指王阳明、湛若水、邹守益,三人皆为明朝心学大家。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尝从陈献章A游B因C以圣贤之学D期E延立F后G又得王湛邹子H辈相师友I学益邃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惕,害怕恐惧,与《孟子》“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的“惕”意思相同。 B、“又见而问学”与《论语》“人而不仁”的“而”意思相同。 C、一,一致、相同,与《兰亭集序》“其致一也”的“一”意思相同。 D、劝,勉励、奖励,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在面对朱子礼问学和问政时,看似答非所问,实则巧妙引导,用心良苦。 B、王阳明先为学再为政的思想,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C、诸暨是难治之地,但朱子礼有很多惠利百姓的措施,治理第一,升任河南道御史。 D、朱子礼在诸暨县令任上践行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政绩卓著,为百姓所称道。(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礼退而省其身,惩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恶也。
②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
(5)、结合材料一,概括朱子礼“问学”“问政”之后所领悟的人生之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迷途
【加拿大】查尔斯·罗伯茨 张陟译
①卡比内奥营地的名声颇为不佳。此处原有一头小公牛,身材健硕,却桀骜不驯,野性犹存。
②小公牛有些德文牛血统,体格庞大,皮色深红,浑身筋肉暴起,更有一对硕大的犄角。一同拉犁的伙伴性情温顺,工作勤恳,深得主人喜爱,但他却似半路杀出一般,总迷恋着田边树林,总梦想着重返草原,重返曾经无拘无束的日子,和旧时伙伴一起徜徉。记忆中,每个露珠染湿的晨起,浅草覆盖的山丘上,他会与同伴咀嚼鲜美多汁的草叶,而六月苜蓿飘香的日子,他们会踱到山谷,聚在柳荫遮蔽下的浅浅池塘。小公牛着实不喜欢脖子上的轭,也不喜欢冬季。在他心目中,野外草原上似乎终年都是夏季。若能重返草原,该有多好!
③一天,长久企盼的机会终于到来,他没让机会溜走。他在伙伴身旁,还未套上轭,牧人也不在近前。于是,小公牛高扬起头,喷出一声胜利的鼻息,冲着森林直奔而去了。
④有一阵子,牧人还在追他,可没一会儿便放弃了。“随他去吧!”主人说道,“肚子饿的时候,他会跑回来的。光吃杉树芽,撑不了多久。”
⑤小公牛在雪地奔跑,一会儿便远离营地。他觉得有些疲倦,便放慢步伐,走了起来。冬天的落日寂寥无光,斜斜地铺在森林之上,将草坡与洼地上的积雪染出层层不同的色泽。小公牛腹中有些饥饿,便啃起树干边沿的苔藓充饥,那苔藓的味道却实难让他满意。月亮还未升起,小公牛勉强填饱肚子,躺倒在一处灌木丛下,准备过夜。
⑥数里之外,恰巧有头熊碰到了小公牛留下的足迹。迷途的小牛!这是容易得手的猎物。那熊开始追踪。月亮高悬时分,小公牛听到了动静,有东西在靠近,虽然不知是什么,他却也站起身,静静等候着。
⑦那鲁莽的熊扑进灌木丛,并不曾想过会有何抵抗。只听得一声低吼,小公牛便把熊顶翻在地。接着,小公牛转个圈,发起反击。一刹那,惊呆了的熊便已落败。小公牛锋利的犄角让他无暇自保,更顾不得腹中饥饿了。掉头逃跑之时,小公牛又顶上来,把熊紧逼向一棵大树。那熊慌张地爬上树干,才勉强躲开小公牛的攻击。小公牛不屑地掉转身形,回到了起先的临时居所。
⑧晨起的金黄刚刚显现,这精力旺盛的造物便又踏上了行程。他啃食了不少苔藓,却并不欣赏苔藓的味道。想想越来越靠近曾经的草原,想想草原鲜嫩的青草和潺潺的溪水,他愈发觉得苔藓难以下咽。越来越厚的积雪,也让他对冬日的厌倦与步俱增。小公牛走到一处敞开的山边,此处曾有的松树已没了皮,只生长些桦树。小公牛啃噬略带香味的嫩条,觉得也不过是只能填填肚子的粗食。
⑨腹中饥饿愈甚,小公牛不禁想起出逃的营地,但也决计不会返回了。他要坚持,坚持到属于自己的草原,要重返熟识池塘边上的小水沟,要在那里与欢欣的伙伴一同舔食盐粒。无法言说的本能引领他直奔南方,心中的愿望不断驱使他继续行程。
⑩那日下午,有头豹突袭了他。豹从树上跃下,撕裂了他的咽喉。小公牛奔过低矮的树下,甩掉豹,掉转过头,暴怒地直扑向那豹。豹跃回树上,小公牛便也继续前行。
⑪然而,不久他的步伐便慢了下来。豹的利爪深深刺穿他的咽喉,流出的鲜血染遍了身后的足迹。可是,一双睁圆的眼中,追逐梦想的渴望并未随着体力的减弱而熄灭。小公牛不甚在意自己的虚弱。渴望催促着他,让他无暇顾及伤势,也无从顾及空空的胃肠。或许,饥饿原本不是问题,沿途都有灰暗而干瘪的苔藓供他果腹。
⑫不久,小公牛走到一条小溪边,水流激荡在冰雪覆盖的卵石上,发出微弱的声音。小公牛缓步沿着小溪行走,而他的身影刚刚消失不久,远处转角便出现了那豹。豹一路跟踪,追随血迹而来。狡猾的豹晓得,流血和饥饿会最终起效。最后一刻到来时,不再会有太多抵抗了。
⑬天色已近黄昏,小公牛心中仍充满渴望,不愿躺下歇息。整个夜晚,透过林间空地银色的光,透过诡异阴暗的密林,饥肠辘辘的小公牛依然梦想着,梦想着苜蓿的清香和梯牧草的鲜嫩。或许正是饥馑驱使,他孤绝地继续着自己的行程。整个夜晚,他身后远远地,始终尾随着那警觉的豹。
⑭日出时分,精疲力竭的小公牛跌跌撞撞地走到了大湖边。没有阴影遮蔽的湖面上,积雪向南横亘开去,有数里之遥。这便是他的路了。小公牛毫不迟疑地迈步前行。风将湖面上的冰雪吹开,露出块块空处,但也只是绝小的部分。晨起阳光之下,浅灰、紫红、枯黄、艳红的种种色彩,温暖地涂抹在湖面上。
⑮小公牛的命运已然注定。他蹒跚而行,每一步都很吃力。曾经有力的头颅耷拉下来,几乎触到了湖面的积雪。小公牛踏上湖面的时候,森林边缘处,那捕食的豹又从隐蔽的地方出现了。豹抬起浑圆的头颅,绿色眼睛里发出凶狠的光,越过那片空旷,小公牛举步维艰的状况立时了然于心。豹再次低下头,鼻子贴近血染的雪,继续他的追踪。他起先缓步小跑,接着大步疾驰。至此,小公牛的行程已到终点。他前腿一软,跪倒在地,又挣扎着站起,稳住身体,四下瞭望。他的眼神不再清晰,却依然于朦胧中看到,那肌肉突起的野兽正顺着他的足迹而来。小公牛曾经的勇气电光石火般闪回。他转过身,放低犄角,面对挑战,以最后的气力直冲上去。那豹停下步子。可小公牛孱弱的双膝已经难于承载自身绝大的冲力,他一头栽倒在雪中。小公牛低吼一声,翻了个身,心中渴望的草原从眼中渐渐淡去。那豹纵身一跃,跳上小公牛的身体,獠牙直刺咽喉。但小公牛已然毫无知觉了。并非是这野兽,而是小公牛自己的热望,征服了他。
⑯那豹嗜血的渴望满足了。他抬起头,前爪搭在小公牛的尸体之上,直起了身,四处张望起来。
⑰此时,若有人于湖边眺望,那野兽和他的猎物不过只是一处黑点,若隐若现。也在同时,遥遥之外,古老森林的深处,正有一头公牛孤独地于枷中低吟,无休无止,不饮不食,是为他失去了踪影的伙伴黯然神伤。
(原载于《世界文学》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小公牛出逃起笔,结尾落到另一头“孤独地在枷中低吟”“黯然神伤”的公牛身上,构思独特,引人深思。 B、“冬天的落日”“月亮高悬”“晨起的金黄刚刚显现”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描写了自然的风光,暗含了小公牛的心理。 C、“随他去吧!”主人的淡定意味着他在日常相处中对小公牛的性情了如指掌,料定他会因为饥饿而再次回来。 D、熊的轻敌和鲁莽使他低估了小公牛的力量而败走,这为下文“牛豹之斗”相关情节作了铺垫,并与之形成对比。(2)、关于文中“牛豹之斗”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豹的突袭使小公牛受到重创,对豹的愤怒使他忍着饥饿更勇敢地前行,苔藓虽不好吃,但至少能果腹。 B、豹“跃下”又“跃上”,之后又“一路跟踪”“始终尾随”,狡猾、警觉又凶狠,展示了他丰富的猎杀经验。 C、阳光将种种色彩温暖地涂抹在湖面上,美丽的环境与动物的命运对举,突显大自然自有其丛林法则。 D、小说对小公牛临死前的动作、眼神、声音作了细致描写,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从遇到熊的袭击到死亡,小公牛的心理活动也随着一路上的遭遇而不断展开,请结合文本简析。(4)、“动物小说”写动物本质上就是写人生,请结合小公牛的经历谈谈你对标题“迷途”的理解。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量子计算机的兴起实际上标志着硅时代开始接近尾声。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摩尔定律揭示了计算机行业强大的爆发规律,它指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每18个月就能翻一番。这个看似简单的定律,实际上有效追踪并描述了计算机技术显著的指数级增长。
摩尔定律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机械计算机时代。那时候,工程师还只能使用旋转的圆柱体、齿轮、传动装置和轮毂来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到了20世纪之交,这些计算装置开始使用电力运转,于是继电器和电缆取代了齿轮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计算机已经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真空管进行复杂计算来破解政府高级密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真空管升级为晶体管,而随着晶体管的体积不断微缩,计算机的速度和功率也实现了持续进步。后来,微芯片彻底改变了局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微芯片的尺寸不断减小,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都容纳着大约10亿个晶体管。如今,孩子用来玩电子游戏的手机比以前五角大楼用过的要占用一间屋子的笨重家伙的计算功能更强大,我们的笔记本电脑也比“冷战”时期那些庞大的电脑更先进。
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计算机的每一次转折性发展,都让之前的技术遭到创造性破坏的冲击,并最终走向被淘汰的命运。
摩尔定律所指出的发展规律,在现实中已经出现放缓趋势,照此下去最终势必将停止。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微芯片已经非常紧凑了,最薄的晶体管层大约只有20个原子直径那样薄。而当晶体管层继续压缩到大约只有5个原子直径时,电子的位置就将变得不确定,电子可能会逃逸出来,从而导致芯片短路,或者可能会产生大量热量而进一步导致芯片熔化,囿于此,晶体管层继续压缩变薄的空间已经不断收窄。换言之,根据物理定律,如果想要在主要材料为硅的基础上继续微缩,那么摩尔定律最终会面临崩溃。由此来看,我们可能已经开始步入见证硅时代终结的阶段。硅时代之后的下一个时代,可能正是我们所说的量子时代。
量子计算机未来有潜力改变现有的各行各业。
量子计算机有能力模拟数千种可能的化学反应,而不必在实验室中等待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帮助人类以更快的速度找到超级电池最有效的工艺,从而推动人类步入太阳能时代。
量子计算机的另一个关键应用可能就是养活世界上不断增长的人口。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菌能够毫不费力地从空气中吸收氮并将其转化为氨,然后将氨转化为化学物质,从而成为肥料。这种固氮过程是地球上生命繁荣的原因,通过给予植被茂盛生长的条件,从而让人类和动物得以存活。然而,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大量能量。微软的科学家已经首次尝试使用量子计算机来提高肥料产量,并解开了固氮的秘密。
大自然的另一个奇迹是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从而形成几乎所有动物生命的基础。将光转化为糖的问题,探索的其实是一个量子力学过程。量子计算机显然可能助力实现更高效的合成光合作用,那或许可能是一种捕捉阳光能量的全新技术方法。人类未来的粮食供应问题也可能因为这种技术方法的突破而得以解决。
量子计算机不仅可以比任何传统数字计算机都更加快速地同时完成数百万种潜在药物疗效的分析,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探究一些疾病的源头。例如,通过DNA基因组学,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识别可能导致乳腺癌症的基因,但传统数字计算机没有能力准确地确定这些缺陷基因究竟是如何导致癌变发生的。一旦癌变扩散到全身,目前的研究是无能为力的。但是,通过破译我们免疫系统中分子的复杂性,量子计算机或许能够创造出一些有可能对抗这些疾病的新药和新疗法。
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机的融合,也可能成就未来医学。像阿尔法折叠这样的人工智能程序,目前已经能够绘制出令人震惊的35万种不同类型蛋白质的详细原子结构图,包括构成人体的整套蛋白质。下一步便是使用量子计算机的强大算力所助力实现的独特方法,来研究这些蛋白质究竟是如何发挥其魔力的,并利用这些新发现来探索新一代有效药物及疗法。
(摘编自加来道雄《量子霸权:量子计算机革命如何改变世界》,苏京春译)
材料二:
搜狐科技:为什么我们需要量子计算?
郭国平:蒸汽机刚发明的时候装到马车上去,还跑不过小马车。现在回头看,你觉得蒸汽机有没有作用?我们发现量子计算对于处理一些特定问题,原则上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更快的处理速度。
搜狐科技:如果以传统芯片和经典计算机作为参考系的话,您认为现在量子芯片和量子计算机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郭国平:现在可能还是在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目前我们这一代人认知的角度来讲,量子计算机不是对于所有的问题都一定会比经典计算机表现好。所以量子计算机对于经典计算机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它对一些特定的问题有加速效果。
搜狐科技:量子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快速求解特定问题的机器,什么时候能为其他行业带来比较切实的改变?
郭国平:对于特定问题的求解,就像凿冰块一样,一整面冰块也是从一个点开始,我们已经证明有优势的是某些特定问题。从全球来看,我认为在3-5年内,量子计算一定会在某些具有实际生产生活意义的问题上面发挥切实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跟传统计算机、AI配合。
(摘编自2022年12月8日“搜狐科技”对郭国平教授的独家专访)
(1)、首段说“硅时代开始接近尾声”,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每18个月就能翻一番,相关技术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B、计算机的每一次转折性发展,都让之前的技术遭到破坏,并最终被淘汰。 C、摩尔定律所指出的发展规律,在现实中已经出现放缓趋势,最终将停止。 D、现在的微芯片已经非常紧凑,晶体管层继续压缩变薄的空间在不断收窄。(2)、量子计算机未来有潜力改变各行各业,下列相关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能模拟数千种可能的化学反应,帮助人类以更快的速度找到制造超级电池的有效工艺,保障能源供应。 B、使用量子计算机可以提高肥料产量,也可能助力实现更高效的合成光合作用,解决人类未来的粮食供应问题。 C、快速地同时完成数百万种潜在药物疗效的分析,帮助我们探究一些疾病的源头,以新药和新疗法来治愈病人。 D、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与人工智能融合,淘汰传统计算机,在某些生产生活问题上发挥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摩尔定律揭示了计算机行业强大的爆发规律,现在面临挑战,预示着它可能正接近极限。 B、尽管很难准确判断量子计算机究竟会在哪个时间点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格局,但相关预测和前瞻激动人心。 C、加来道雄认为我们可能已经开始步入量子时代,郭国平认为在3-5年内,量子计算将会在某些领域发挥作用。 D、从目前情况来看,量子计算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上表现出更强大的能力,但尚未为其他行业带来普遍的改变。(4)、材料二使用了类比和比喻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某读书频道推介加来道雄《量子霸权》一书:“他以其标志性的清晰和热情,讲述了这个令人兴奋的科学前沿。”说说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清晰”和“热情”的? -
14、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
可是《老子》中却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说,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教导人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水边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短暂一环。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接近上帝。那么,上帝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在场吗?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向往以及感动吗?
——节选自韩少功《遍地应答》
(1)、画波浪线部分有三个“一阵”,说说和去掉“一阵”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2)、问可分为疑问、设问、反问,形式相同,效果各异,试分析划横线部分的“问”的艺术。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吗?
心理学上,将总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让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高兴的行为称为“讨好”。
具有‘讨好’特点的人格,被称为讨好型人格。A____:个人观点容易被他人左右、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委曲自己、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而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可悲的是,就这样委曲求全,却往往事与愿违,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讨好型人格的成因是多样的:性格上过度敏感,同理心过强;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肯定;B____,比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个在担惊受怕或否定中长大的人,往往有严重的认知和人格缺陷,以至于他们认为,讨人喜欢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做“讨好型”的人,弄清楚两点非常重要:首先,“与人为善”不等于“讨好”。讨好是C____,没有原则和底线;与人为善是会恰当地表达自己,虽然会为他人着想,但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其次,“控制”不是“爱”的表现形式。①爱是“爱其所是”,是鼓励独立和成长;②而“控制”是搅乱是非观念,摧毁、否定人的认知。③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④一个真正会欣赏你,永远欣赏的是你最真实的样子,⑤而不是你求全责备和讨好对方的样子。⑥所以,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需要隐藏、否认自己的感受,⑦也不必把获得别人的认可,⑧尤其是讨人喜欢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A.。
B.。
C.。
(2)、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论语•泰伯》里的一句话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说道:“ ,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将进酒》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3)、《红楼梦》里林黛玉在《葬花吟》里写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悲泣春花,悲哀命运,《葬花吟》也是她的墓志铭。而借花来表达悲凉的情感,在唐诗宋词里多次出现,例如:“ , 。”
-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①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② , 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③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极富画面感,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情怀。 B、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 C、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高飞时的动态。 D、尾句以景结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词人曾在“垂柳下,矮槐前”留下欢声笑语。(2)、本词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自《论语·雍也》,有删改)
材料二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
材料三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 , 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
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 , 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昔者A文王之治岐也B耕者C九一D仕者E世禄F关G市讥H而不征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其犹病诸”中的“病”与成语“病入膏肓”中的“病”意思不同。 B、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等重大典礼都在明堂举行。 C、“内”与后文的“外”是针对男女而言的,意义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内”意思相同。 D、“寡人有疾”的“疾”与“声非加疾”的“疾”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连尧舜那样的圣王也不能做到。 B、墨子正面立意,假设天下人“兼相爱”,就能消除种种乱象,使天下大治。 C、齐宣王肯定孟子的王政主张,但又不想实行,辞以“好货”“好色”,孟子说,只要“与百姓同之”就行,最终说服了齐宣王。 D、孟子以文王治岐为例,提到王政的具体内容,关乎耕者、仕者、商人、罪人等,并强调要关心鳏寡孤独者。(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②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5)、这三则材料既体现了孔孟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也体现了儒墨两家思想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则材料思想的相同点。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城记(节选)①
老舍
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便会先下手抢劫。但是不能不调他们来,因为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大蝎是个漂亮的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所以调兵是当然的事。可是要将他们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时,大蝎立刻便令兵们后退半里或一里,以免他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兵早就哗变了。“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谚语。猫国人是打不过外人的。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外国人们自己打起来。立志自强需要极大的努力,猫人太精明,不肯这样傻卖力气。
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他们一高兴,也许会把大蝎捆起来,进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因此他们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
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大神的代表便会用张手雷劈了他们。大蝎一声令下,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
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禁止了吃迷叶,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不敢决定什么,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时,便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自己不致受伤,也来不及止住他的棍子了,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就是来不及救那个兵,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那个兵已躺在地上,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便往往会因自己的善意而有害于人。我这一跳,让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只听噼咚噗咚四下里许多兵全掉下树来,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便一手捉住大蝎。他呢,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的,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自然地想到我完全是他的爪牙了。我捉住了他,他感到莫名其妙,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
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
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
⑦“为吃了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有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去的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必定会被他轻视;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么不好,对于我在火星上——至少是猫国这一部分——所要看的,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
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迷叶,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我一手抓着大蝎,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地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反倒当着兵们把他惩治了,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他承认了受罚。我问他,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一人给两片小迷叶。这时候,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我将叫大蝎多给他们一些迷叶。我叫大蝎在迷叶收完之后,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一样。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去了,却由嗓子里发出了一点声音,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的那个兵,我叫大蝎赔偿他的家小一百个国魂②。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大蝎的一百个国魂因此省下了。
——(有删改)
【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舍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全国上下一片混乱,岌岌可危。小说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被一群猫人抓走。猫国大地主大蝎救了我,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②国魂:猫国的货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存在使得大蝎调动了本不想调用的五百名猫兵前来看管并收获迷叶,由此可见“我”在猫国的威慑力之大。 B、文中画线部分的心理描写表明“我”认为猫人还有用的,对大蝎没有禁止迷叶颇为不满,这样的心理促使“我”后面惩罚了大蝎。 C、大蝎认为“我”很顺从他,且因叶梗杀人不是大事,因而对“我”质问他的行为感到不解,对“我”将他捆起来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因为我是外国人,所以不和我较量。 D、猫兵们对于吃一顿饭的报酬不感兴趣,他们更期待多拿一些迷叶,可见猫人对迷叶上瘾程度之深,同时也表明我对猫人的了解还不够深刻。(2)、关于文中“猫兵被打死”这一突发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猫兵因偷吃叶梗而被大蝎打死这一突发事件,引发我替猫兵出头等一系列故事情节,使小说情节产生波澜。 B、这一事件虽是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但前文猫兵不负责任、大蝎提防抢劫等情节,又暗示这一事件的发生在情理之中。 C、猫兵在同伴被打死时,毫无出头的念想,即使有人帮着申冤,也不愿意回应,涉及自己利益时才开始出动,可见猫兵们自私自利,毫无助人精神。 D、“我”是替猫兵出头而有意跳下高架,与大蝎彻底反目,谁知又得到心灰意冷的结果。这不能不说是“我”的悲哀,更是猫人和猫国的悲哀。(3)、分析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的意图。(4)、文学评论家王淑明曾评价本文:“《猫城记》在独特的风格里,包含着蕴藉的幽默味,给一个将近没落的社会,以极深刻的写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