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学习古代某制度后,小赵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拔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什么制度取代?
    (2)、材料二思维导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下受封的诸侯需要承担什么义务?
    (3)、请结合所学知识,从A(地方政府)、B(皇帝)、C(郡守)、D(丞相)中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入材料三示意图。(填ABCD序号即可,每空填一个序号,多填不得分)

    ;②;③;④

    (4)、综合以上材料,围绕“制度创新”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2、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习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蒙德子、司马牛;穷苦子弟子路、颜回;家境富裕者子贡、冉有。

    材料二   都江堰水利系统从设计建造之初到近代时期的2200多年历程中,人类活动始终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形成了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系统,完美应用了“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摘编自颜文涛等《探索传统人类聚居的生态智慧——以世界文化遗产区都江堰灌区为例》

    材料三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并说说记录孔子思想学说的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的设计理念蕴含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派的创始人及其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说“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归纳该事件所呈现的特征。
    (4)、综上所述,你认为要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居民房屋复原想象图

    材料二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三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1、图2房屋的名称,其中属于长江流域的房屋是哪一个?两种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明起源的迹象,并概括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特征。
  • 4、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指从一定立场或角度出发,对历史事物所持的看法。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B、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 C、秦始皇下令烧毁了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 D、秦的暴政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 5、《史记》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发生于公元前2世纪 B、在巨鹿之战中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C、根本原因是遇雨误期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 6、“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材料描述的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统一车轨
  • 7、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8、2022年10月底,河北省邢台市扁鹊祭祀等非遗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扁鹊在历史上的贡献是(     )
    A、发明了切脉诊法 B、著作为《黄帝内经》 C、记载了哈雷彗星 D、收集整理了《诗经》
  • 9、下面是小刘同学根据某一历史事件编写的剧本(部分)。这一历史事件是(     )

    第二幕       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

    第四幕       舌战群儒: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第八幕       身虽死,法尤存,大秦帝国正崛起

    A、弭兵大会 B、商鞅变法 C、秦灭六国 D、屈原投江
  • 10、下图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A、定居生活的结束 B、从种植到采集的转变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
  • 11、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但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享用九鼎八簋,后来被一些诸侯竟相仿效。这说明(     )
    A、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B、诸侯国间征伐兴起 C、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 12、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消除了水患。这位人物是(     )
    A、炎帝 B、 C、 D、大禹
  • 13、仰韶文化以彩陶最有特色,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
    A、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 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 14、下图文物是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     )

    A、已会制作工具 B、已经会使用火 C、学会共同劳动 D、具有爱美意识
  • 15、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称为旧石器,旧石器的特征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钻孔石器 D、金属工具
  • 16、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变革】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名称。结合所学,归纳这种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变法改革】

    材料二   战国时期一项重要变法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即井田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说出该变法的名称。结合材料二指出最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项措施。

    【开创之举】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一系列措施。

    图一

    图二

    图三

    (3)依据材料三中的图一,指出秦朝首创的政治制度名称。根据图二、图三分别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概括推动古代社会发展的两个因素。

  • 17、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众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思想智慧】

    材料一   道德教育体现先贤智慧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老子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他还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够相互转化,他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老子两位思想家的主张。

    【器物鉴赏】

    材料二   青铜器物蕴含工匠精神

    ①: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这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②: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2)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写出①②处的青铜器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

    【建筑魅力】

    材料三   建筑工程承载历史价值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人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3)结合所学指出主持修建都江堰的历史人物。依据材料三,说说这项水利工程具有的功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

  • 18、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活动一图1中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__________。依据图1分析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活动二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2)请你写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名称。从活动二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请写出两点。

    活动三   探寻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下表是良渚遗址、陶寺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②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③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200多件礼器。

    ④二里头遗址中有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有比较严格的区分。

    ⑤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二里头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10.8万平方米。

    (3)请用活动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______。

    B.当时已产生阶级,社会贫富分化相当明显: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请你为该项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 19、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B、历史学家的著述 C、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D、历史题材的影像资料
  • 20、人们常用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指的是(     )
    A、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 C、大泽乡起义 D、“国人暴动”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