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民国时期:新思想·新青年·新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一直都是期望可以借助《新青年》做到解放青年思想,完成社会革命,他希望通过先进思想,不断瓦解中国民众的封闭的麻木思想现状,通过一次次的思想革命来解决一些社会思想问题,进而帮助到中国青年们,促使他们进行思想上的解放和社会人格上的独立自主。

    ——潘益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上海创办想<新青年>的办报实践和主体思想价值》

    材料二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这场伟大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民日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中国报业》2024.05上)

    材料三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拉开惟幕。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就焕然一新了。

    ——薛峰《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发源地》

    (1)、依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目的。结合所学,写出《新青年》宣传的“先进思想”。
    (2)、依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所述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二所述侵华战争中给人类文明造成巨大损失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三中,你认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哪一内容?材料四所述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从下面选择一个观点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

    观点一:近代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 3、

    【百姓梦想的追寻】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太平天国学刊》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领导人是谁?

    材料二 ……规定:土地分配凡分国,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太平天国史研究》

    (2)材料二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一项什么制度?这一纲领在实践中难以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已,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3)材料三所描述的事件是什么?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材料四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5)瓦德西此认识是因为什么事件对其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在其兴起的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

  •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方面探索 B、技术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5、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要养成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护国战争 B、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 C、袁世凯复辟→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D、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 6、“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指的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清帝退位诏书》
  • 7、针对湖广总督分调湖北新军开赴各地以瓦解革命的形势,革命党人联合起来作了必要的联络布置,以便相互响应。1911年9月24日决定在汉口成立政治筹备处,加紧制作起义时所需的旗帜、印玺、文告等,并决定在武昌成立军事指挥部,加紧制定军事计划,10月10日晚,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据此可知武昌起义成功得益于(     )
    A、革命党人卓有成效的宣传 B、各地革命党人广泛的参与 C、周密的准备和翔实的计划 D、武汉新军多数人倾向革命
  • 8、孙中山在《伦敦被难记》中回忆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但遭到拒绝的经历时写道:“吾党于是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据此可知孙中山进行革命的原因是(     )
    A、充分意识到清王朝的腐败 B、改革的方式在中国行不通 C、西方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 D、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9、有学者痛陈:“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最能印证以上论断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1882年7月27日,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第一盏电灯发光事件。该报写道:“这些电灯装在好几处地方,有一盏装在南京路江西路转角……”。推动这一场景出现的国内原因是(     )

    A、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戊戌变法的进行 D、列强的经济侵略
  • 11、它蕴含着深厚的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农民要求改变土地集中与田赋不均的愿望,表达了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决心。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收集史料再现历史

    材料二:

                   图4   19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情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3发明的名称。找出材料一中能作为研究工业革命的一手史料。
    (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孪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测源》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摘自《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者”含义,据所学和材料简析“崭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

    ——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等

    材料二: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 15、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该图表明英国(     )

                                    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

    A、国内外市场需求刺激生铁产量不断增加 B、蒸汽机车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增加 C、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D、生铁产量增加与蒸汽机的应用密不可分
  • 16、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 17、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文艺复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 B、启蒙运动——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南北矛盾——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 18、1568年英国手工工场“皇家矿业公司”建立,皇家矿业公司的熔炼厂雇用了4000多名劳动力,矿业及炮业公司工人总数则达到了5000名。据此可知近代手工工场(     )
    A、生产效率提高 B、逐步形成工厂制度 C、存在雇佣关系 D、促使社会阶级分化
  • 19、“《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是最早成文法 B、内容十分广泛 C、后世影响深远 D、体现社会等级
  • 20、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家书以朴素的笔触,勾勒出亲情背后的大时代,折射出中国人深深的家国情怀。

    【家书看局势】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得邀圣鉴,有旨令各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禁烟章程具奏……自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后,兴贩者不能不敛迹,吸食者亦不能不戒绝。

    ——编选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抡的书信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简述虎门销烟的意义。

    【家书看变迁】

    材料二   如下表所示

    人物

    价值观

    纪晓岚(1724-1805年)

    强调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责任

    曾国藩(1811-1872年)

    涵盖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方面

    张之洞(1837-1909年)

    主张关注国家局势,磨砺自身意志,寻求治国之道

    ——整理自李金旺《纪晓岚家书》、《曾国藩家书》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家书价值观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家书看情怀】

    材料三   吾充吾爱汝(你,指他的妻子)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休(体谅)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摘自林觉民《与妻书》

    (注:林觉民,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牺牲时年仅24岁。)

    (3)根据材料三,从个人情感和民族大义的角度说明革命者的家国情怀。请你以新时代中学生的身份,向这封信的作者写一段致意的话。(不少于40字)

    【家书看价值】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概括家书的价值。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