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
1、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符号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5”是一种化合物 B、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 C、“氮5”的化学性质稳定 D、N5和N2中都含有氮元素,所以N2也可以做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
-
2、“”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
-
3、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相同的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 D、该反应中原子的结合方式没有发生改变
-
4、如图是某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的“钙、镁、钠”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 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
6、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时,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起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了安全,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
7、“神箭冲碧宇,天傲苍穹”。我国空间站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A、研制火箭的燃料 B、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C、计算返回舱落点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
8、兴趣小组同学要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量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取6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生成CO2的质量/g
2.2
m
1.1
(1)、表中m的数值是。(2)、计算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二氧化碳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
实验①: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分别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
实验②: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空气和新制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
实验③: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新制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
实验①观察到,静置的塑料瓶几乎没有发生形变,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变瘪,说明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1)实验②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
【记录数据】
实验编号
抽取气体及体积
抽取蒸馏水的体积
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
②
空气
③
现制的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
(2)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碳,实验②的作用是。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3)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填“能”或“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法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定量探究】如图2所示,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密闭的三颈烧瓶中分别注入水、饱和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微微振荡烧瓶,三次实验分别测得瓶中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
(4)从图3可知,实验室需要成功捕捉二氧化碳选用的试剂最好是。
(5)请解释图3中压强上升的变化原因。
-
10、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B装置中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导管除外)。(2)、若用高锰酸钾制备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字母)。(3)、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该从端进气(填“a”或“b”),若要检验F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检验收集满的方法是。
-
11、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市大多数学校都配置了直饮水机器,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1)、炭罐内的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的结构。(2)、紫外灯管的作用是。(3)、过滤后的“可直接饮用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12、
认真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都离不开氧气,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是利用氧气与氮气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分离。(2)可利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着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面与其他分子分离,其原理如图所示。据此比较和这两种分子的大小:(填“>”或“<”)。
Ⅱ、在天宫中制出来
(3)目前空间站实现了电解水制氧气。天宫中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实践小组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氢气所需时间如下图所示,由此得知: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13、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涵盖了茶树栽培、茶具使用、饮茶方法等内容,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茶学专著。(1)、茶叶含氟,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是指_____________(填序号);A、原子 B、分子 C、元素(2)、《茶经·五之煮》中“缃、苦、馨”形容茶的色香味,远处就能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微观角度解释);(3)、《茶经》中记载的“漉(1ù)水囊”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该分离过程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
14、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一氧化碳燃烧:(2)、木炭还原氧化铜:
-
15、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焦点:二氧化碳人工变淀粉,如何实现的?
这项相关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棋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棋式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专家认为,这是一项颠覆式的创新,未来有望解决粮食问题。淀粉是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但是,在玉米等农作物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涉及超过60步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复杂的生理调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不超过2%。
(1)、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2)、二氧化碳人工变淀粉是(填“化学变化”或者“物理变化”):(3)、二氧化碳人工变淀粉,为减少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下列做法也能减少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B、骑自行车上下学,少乘坐私家车 C、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D、尽量少用一次性碗筷 -
16、运用物质的性质可将混合物提纯。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粉末
碳粉
在空气中加强热
B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干燥
C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
17、如表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的情况下产生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D.水通电分解
A、A B、B C、C D、D -
18、下列有关防火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 B、火灾现场烟雾较浓,可用湿毛巾捂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处置森林火灾,开辟防火隔离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
19、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制碳酸饮料 B、和不能相互转化 C、用墨绘制的画能保存长时间不变色 D、一氧化碳有毒,因为其与血红蛋白极易结合
-
2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生成二氧化硫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