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已知“●”“○”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可以表示单质的是A、 B、 C、 D、
-
2、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B、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热量后给水加热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
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均由a、b、c三种粒子构成 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
-
4、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O2 B、2N C、Cu D、H2
-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氧气 B、水银 C、水 D、氯化钠
-
6、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加热 B、过滤 C、称量硝酸钾 D、读取液体体积
-
7、物质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不同类别。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液氧 B、冰水混合物 C、干冰 D、洁净的空气
-
8、
同学们在学习完氧气的性质后,知道了“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并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否证明氧气是纯氧?
【进行实验】同学们用数字化实验探测仪进行实验(如图),并获得了一系列数据(如下表)。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氧气浓度(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带火星的木条情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实验结论】
(1)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小组讨论】
(2)上述实验中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证明氧气是否是纯氧,利用了氧气的性。
任务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与氧气浓度和铁丝粗细有关系吗?
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下列五组实验。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氧气浓度(体积分数)
34%
47%
60%
73%
86%
直径0.2mm的细铁丝
不燃烧
稍有燃烧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直径0.5mm的粗铁丝
不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稍有燃烧
剧烈燃烧
【收集证据】
(3)实验⑤中细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
(4)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铁丝燃烧越。
(5)其他条件相同时,铁丝燃烧与铁丝粗细的关系是。
【小组讨论】
(6)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2)、用高锰酸钾装置制取O2 , 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在A-E中选择)。取用试剂时,应选用的仪器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当时开始收集气体,当时,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3)、装置D可用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若要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应把F装置的端(填“a”或“b”)接入量筒。
-
10、A、B都是无色气体,在自然界中B可以转化为A,C是暗紫色固体,D是无色液体,E是红色固体,F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是黑色固体。(“”表示可以互相转化,“”表示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符号:A , G。(2)、自然界中B转化为A的途径叫 , B在空气中体积分数为。(3)、写出在纯净的A中反应转化为F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和现象。(4)、写出D转化为A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
11、回答问题(1)、空气是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现象息息相关的气体。
①科学家研制的人造空气可供航天员呼吸。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填“大”或“小”);
②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③澄清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④空气可以用于工业上制造硝酸(HNO3)和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
⑤下表为成都当天的空气质量数据,由此可知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
污染项目
PM2.5
PM10
SO2
CO
NO2
污染指数
69
95
9
0.8
42
你认为降低这种首要污染物这一效果采取的有效措施可是。大气检测到的SO2、NO2会引起等环境问题。
(2)、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①唐代化学家马和认为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阳气比阴气多得多。则氧气属于马和认为的(填“阳气”或“阴气”)。
②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反应中生成氧气的是。
A.食物腐败 B.煤炭燃烧 C.植物光合作用 D.人的呼吸
③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填字母)。
A.深海潜水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割气焊
-
12、为探究分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动手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查阅资料可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Ⅰ的实验探究,观察到 , 说明了。(2)、小组同学对图Ⅰ实验进行改进,共同设计了如图Ⅱ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到(填“a”、“b”或“同时”)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为了快速观察到实验现象,可进行的操作是。
-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过氧化氢分解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14、下列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解释错误的是A、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冷却溅落的熔化物,防止瓶底炸裂 B、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读出消耗氧气的体积 C、排水法收集氧气中,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的气体更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中,吸收热量,使装置冷却
-
1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 B、是否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是否属于构成物质的微粒 D、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
1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使鱼能在水中生存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生产化肥 C、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D、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所以可用于霓虹灯的填充气体
-
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正放在桌面上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应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
18、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海水 B、稀有气体、铁粉 C、四氧化三铁、澄清石灰水 D、冰水共存物、液态氧
-
19、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铁、硫、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在点燃条件下,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2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