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类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氮气、空气 B、氧化物:生石灰、氧化镁 C、碱:火碱、纯碱 D、盐:食盐、石灰石
  • 2、重庆既是茶叶主产区,又是茶叶消费区。茶树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以下地区种茶最适合的是
    A、pH=8的盐碱地 B、pH=7的沙地 C、pH=6的山坡 D、pH=4的沼泽
  • 3、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和硫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浓碳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填“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或“硼酸”)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③下列有关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它们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它们在空气中都会冒白雾

    C.它们都具有强腐蚀性             

    D.它们都应该密封保存

    ④根据图示可知,盐酸、硫酸在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共同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它们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酸根阴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因此可以用(填“BaCl2”或“Na2CO3”)溶液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2)、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了实验,他们先取100g硫酸铜溶液于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该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个明显的实验现象是

    ②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阴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③当滴入10%的复氧化钠溶液80g(即图中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求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

  • 4、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小组的同学学习酸碱的性质后,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通过实验用不同的方法对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无色溶液进行了鉴别。

    方法一:只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探究】

    ①小刚分别取少量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分别滴加适量酚酞试液,观察。

    现象: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3号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色。

    结论:3号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②小佳取来小杰实验后的试管,取3号试管中的红色溶液少许再分别滴入1号和2号试管中,观察到2号试管中红色溶液不变色,则2号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方法二:用pH试纸粗略测定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来进行鉴别。

    ③小明同学认为,可以用pH试纸粗略测定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来进行鉴别,测得pH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溶液就是稀盐酸。

    ④写出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方法:

    (2)、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其中可能含有NaCl、Fe2O3、Na2CO3Ba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A的化学式为;溶液B的颜色为;沉淀C的化学式为

    ②由过程Ⅲ的现象可推断固体混合物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③无色溶液D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④写出过程Ⅰ中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 5、化学小组的同学根据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I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写出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③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填“瓶口”或“瓶内”),若木条火焰 , 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大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现象是澄清石灰水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氧气与物质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D.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发生化学反应

    (3)、第三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取Wg某塑料样品(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ag,则该塑料样品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 6、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有“丝路明珠”之称,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莫高窟的第302窟和第99窟中都出现了“三兔共耳”图案。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造型,画工精美,颜色丰富。大量研究证明,敦煌壁画彩塑的颜料大都为天然矿物颜料。

    ①靛蓝(化学式为C16H10O2N2)是壁画中常用的颜料,该物质是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②颜料制作过程中常用到铬酸钠(化学式为Na2CrO4),在铬酸钠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价,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③壁画中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碱式碳酸铜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CO2+X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公里的崖壁上,其崖体是由砾石、细沙通过钙质胶结在一起的砾岩。

    ①砾岩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据检测数据显示,每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升高7.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上升4℃。这些因素都会加快壁面被腐蚀的速度,因此需要限制参观人数。造成壁面被腐蚀的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碳中和的“增汇”指的是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大规模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实现“增汇”

    B.使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可以实现“增汇”

    C.利用碱性土壤中的钙离子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可以实现“增汇”

    D.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化肥,可以实现“增汇”

  • 7、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从氧化镁、氧气、氢氧化钾、氯化银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一种难溶于水的盐;       

    ④一种可溶于水的碱

    (2)、我国无人机技术世界领先,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消防员能利用无人机实时捕获图像,用高压水枪精确定点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②无人机的芯片制造需要用到单晶硅。单晶硅(Si)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单晶硅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与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单质硅,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无人机的动力由电池提供,其常用电池包括氢氧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通过氢气和氧气在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写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在该反应中每消耗4g氢气,需要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

  • 8、常温下,向17.4g由CaOH2和Ca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3g不饱和溶液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甲中的溶质是CaCl2 B、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C、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混合物中CaOH2的质量为7.4g
  • 9、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生产生活。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制取碳酸钙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O B、“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 C、②中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D、③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 10、化学上可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来进行鉴别。下列鉴别方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观察物质颜色

    B

    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C

    氢氧化钠固体与硝酸铵固体

    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D

    二氧化碳与氮气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11、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氰化物 C、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先检验其纯度
  • 12、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稀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给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在a点时,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B、在b点时,溶液呈中性,其溶质为NaCl C、在c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Na+ D、该反应的实质是H+OH结合生成H2O
  • 13、“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生成的乙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 14、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B、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2Mg+O2__2MgO D、铁丝与稀硫酸发生反应:2Fc+6HCl=2FeCl3+3H2
  • 15、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B、增大氧气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 C、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D、电线短路起火,可以用冷水浇灭
  •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更浓 C、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D、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 17、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下图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铟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 C、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D、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
  • 18、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做干燥剂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

    B

    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体温

    不同温度下汞原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C

    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分子停止运动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A、A B、B C、C D、D
  •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 2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达峰中的“碳”主要是指CO2 B、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D、用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