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作用是(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D、感叹句
  •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父亲整理书籍文件的原因是(   )
    A、准备搬家 B、躲避敌人搜查 C、整理藏书D.准备礼物
  • 3、《那个星期天》中“母亲答应带我出去”时“我”的心情是(   )
    A、愤怒不满 B、兴奋期待 C、悲伤绝望 D、麻木冷漠
  • 4、把词语补充完整。

    垂头  

    成群  

     潺潺

    跃跃  

    五湖  

     不吭

  • 5、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面对生活的挑战,弱者会qī liáng、kǒng jù ,  甚至yōu shāng退缩;强者则直面yán jùn的现实,在pì jìng的角落坚守信念,甘愿xī shēng , 最终让理想绽放光芒。

  • 6、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

    要求:写一件成长中触动你的事,把经过和感受写具体,注意细节描写,字数450字左右。

  • 7、阅读理解

    一盏灯笼的传承

    每年元宵节,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村口的李爷爷家。李爷爷是方圆百里唯一会做传统竹编灯笼的手艺人。他的灯笼骨架匀称,糊纸细腻,画上的花鸟活灵活现。连县城的博物馆都收藏过他的作品。

    可如今,李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儿子在城里开公司,多次劝他搬去享福,他却总摇头:“我要是走了。这手艺就断了。”去年冬天,李爷爷收了个小徒弟————十一岁的留守儿童小满。小满父母在外打工,跟着奶奶生活,常蹲在李家院子看老人编竹篾。

    “编灯笼要心静,手稳,就像做人一样。”李爷爷把泡软的竹条递给小满。起初,小满总被竹刺扎得皱牙咧嘴,灯笼骨架歪歪扭扭。李爷爷不急不躁,手把手教他剖竹、烤弯、扎结。元宵节前夜,小满终于独立做出了第一盏鲤鱼灯。鱼鳞用金粉勾边,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那天晚上,小满提着灯笼走在巡游队伍最前面,村里人连连惊叹:“老李头的手艺有传人了!”李爷爷站在屋檐下,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像看懂了灯笼里跳动的光。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1)、选择符合原文的答案(用序号)。

    ①李爷爷坚持留在村里的主要原因是

    A.儿子不孝顺 B.不愿放弃传统手艺 C.城里生活不习惯D.等待博物馆收购灯笼

    ②文中“熠熠生辉”描写的是 。

    A.月光下的水面  B.灯笼上的金粉反光  C.李爷爷的笑容  D.巡游队伍的火把

    (2)、判断下列的表达是否正确。

    ①小满的父母一直在村里务农。

    ②李爷爷认为编灯笼和做人的道理相通。

    (3)、联系提示,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 “不急不躁”在文章中描写的是李爷爷在教小满编灯笼时

    ②小满学习编灯笼遇到了哪些困难?

    ③文章的最后一段,为什么写李爷爷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4)、除了“剪纸、雕刻、陶瓷、刺绣、竹编”等传统手艺需要保护之外,我们潮汕地区有很多民俗活动也需要传承。你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看到或者参加的民俗活动有哪些?请说出其中两项。
  • 8、语文实践。

    如果让你向课本中的一位人物提问,你会选择谁?提什么问题?请照例子完成表格。

    课文

    人物

    问题

    《草船借箭》

    诸葛亮

    您如何想到用草船借箭的计策?

  • 9、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景阳冈》的内容脉络填完整。

    喝酒一

    (2)、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 , 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3)、季羡林是抒情散文《》的作者。他以“”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 , 抒发了离乡后的
  • 1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鲁肃对诸葛亮说:“我一定不会告诉都督你借船的事。”(改为转述句)
    (2)、毛主席的文稿被秘书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了。(改为把字句)
    (3)、这难道不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吗?(改为陈述句)
    (4)、金文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种文字。(原句上修改病句)
    (5)、他坚持每天练字,书法进步很快。(关联词填空)
    (6)、武松用尽全身力气按住了那只凶猛的大老虎。(缩句)
  • 11、古诗知识。
    (1)、黄沙百战穿金甲,
    (2)、 , 青春作伴好还乡。
    (3)、遗民泪尽胡尘里,
    (4)、 , 短笛无腔信口吹。
    (5)、羌笛何须怨杨柳,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   妻子:

    ②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

    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   还乡:

  • 12、写出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2)、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3)、(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4)、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 13、判断对错。
    (1)、《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主要策划者是吴用。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四时田园杂兴》。 
    (3)、《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毛主席对烈士的深切怀念。
    (5)、“承”字的第三笔是“横折钩”。
  • 14、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歇后语最恰当的是(   )

    小刚性格豪爽,快言快语,做什么事情都是____。

    A、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B、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C、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D、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 15、下列属于李白写的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6、关于《草船借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凭借智慧化解了周瑜的刁难。 B、故事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鲁肃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帮助作用。 D、曹操因多疑而中了诸葛亮的计谋。
  • 1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神机妙算,让周瑜自叹不如。 B、武松打虎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无知无畏。 C、他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结果一事无成。 D、这幅画栩栩如生,仿佛能听见鸟鸣声。
  • 18、选择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一血 D、
  • 19、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顶天 

     自禁

     成趣

     折节

    在上面的词语中,是一对反义词。

  • 20、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语文的世界是丰富的,我们既可以欣赏hú dlé飞舞、蚂蚱xián guàng。还可以在名著的世界里遨游,去认识dù jì人才的周瑜,忠厚的lǔ sù和shén jī miào suàn的诸葛亮。我们跟随施耐庵还认识了敞开xiōng táng , 使出全身wǔ yì暴打猛虎的武松。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