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航 天
材料一:
神舟十三号完美升空:实现多个“首次”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的工位上,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正式点火升空。此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及其中的三名航天员送至天宫空间站。
此次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其中翟志刚担任指令长。三名航天员共同担负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火箭升空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次日清晨6时56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完成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在随后的半年内,他们将肩负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相关技术的重任,为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任务奠定基础。
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创下多个“首次”。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任务执行中,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并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将与另外两名男性航天员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完成中国男女航天员首次出舱。
更为重要的是,三名航天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曾表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有五大目的,分别为: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亲自授课!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亲自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同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王亚平重操旧业,担任第一位老师。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2013年神舟十号上她曾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对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过太空授课。
这一次将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首次授课,后续将会有更多的航天员来授课,这种太空授课模式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一个个祖国的花朵心中撒下科学的种子。
(1)、【整体感知】想知道神舟十三号完成了哪些“首次”,需要阅读材料(选填“一”或“二”);想知道“天宫课堂”有哪些内容,需要阅读材料(选填“一”或“二”);想在电视机前观看神舟十三号升空直播,需要在2021年的月日之前,搜索了解关于这方面的消息。(2)、【形成解释】材料二中的“天宫课堂”开讲,标志着材料一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五大目的”中第个目的的实现。(3)、【形成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2013年她曾在神舟十号上,对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解释】材料二中说航天员王亚平“重操旧业”,是因为。(4)、【形成解释】下图可以作为材料的插图。(5)、【创意运用】如果你想转发个微信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知道神舟十三号发射的“与众不同”,你会写怎样的介绍语?填写在图片中。(提示:可以围绕“首次”写排比句)取消
这一刻的想法……
神舟十三号完美升空:实现多个“首次”
-
2、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①善游哉?以此任物② , 亦必悖③矣。
【注释】①遽(jù):就。②任物:对待事物。③悖:违反常理,错误。
(1)、【形成解释】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①父善游( )
A.善良,慈善
B.熟悉
C.擅长,长于
D.容易,易于
②见人方引婴儿( )
A.方向,方位
B.正,正在
C.方法,计策
D.才,刚刚
③人问其故( )
A.事故
B.所以,因此
C.故意,有意
D.缘故,原因(2)、【整体感知】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事中要把婴儿往江中投的人,做事违背了常理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遗传的 C、不能把婴儿等同于其父亲,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孩子的父亲善游,孩子长大也可能善游,但不能把可能当作必然(3)、【形成解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3、口技①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②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③一下④ ,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⑤。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⑥ ,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注释】①口技:杂技的一种,表演者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②会:适逢,正赶上。③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④下:拍。⑤呓语:说梦话。⑥乳:喂奶。
(1)、【形成解释】下列加点的“善”与“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善良 B、善于表演 C、善哉乎鼓琴 D、大善之举(2)、【形成解释】第二自然段中,口技表演者表演的角色一共有个。(3)、【形成解释】读句子,完成练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①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这句话介绍的是(演出前 演出时 演出后)的情景,由此可见。
(4)、【形成解释】众宾客听完口技后“以为妙绝”,你觉得妙在哪里? -
4、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①衣冠而之市。适②鬻③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释】①清旦:清早。②适:往,去,到。③鬻(yù):卖。
(1)、【形成解释】解释下列加点字。昔齐人有欲金者
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徒见金
(2)、【形成解释】下列选项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吏捕得之 C、学而时习之 D、驱之别院(3)、【形成解释】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②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4)、【评价鉴赏】文中加点的“攫”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5)、【形成解释】这个齐人大胆攫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6)、【创意运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攫金者”这样的人也是不少的。“攫金”的形式可能不同,但结果往往相同。你能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吗?(7)、【整体感知】这则寓言讽刺了社会上的哪类人? -
5、担 子
①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②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成薄片,后跟有些破损;皮鞋却锃亮,有点儿晃眼。
③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构成的“嘎吱”的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④“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⑤“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嘎吱”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⑥“啪———”担子散落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⑦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
⑧“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立在山道上,脚上露出一道血口,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⑨“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⑩“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担不让。
⑪在“嘎吱嘎吱”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的问题上千叮咛万嘱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⑫“爸,我来挑吧,你已经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
⑬“下了这道坡,再走几里路,就是马家溪了,到那儿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
⑭两人来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坦着衣襟擦汗,然后作悠然状。
⑮皮鞋、草鞋在马家溪的街道中间移动着。
⑯马家溪的村民个个眼红,夸道:你真是好福气哟,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
⑰草鞋人心里像灌了一坛蜜,他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隔了老远一根一根地甩去。
⑱走过马家溪,又是一段漫长的山路。
⑲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
⑳望着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刹那间泪如雨下……
(有删改)
(1)、【形成解释】第①段是环境描写,从“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可以看出;“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衬托出人物的心情,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整体感知】文章以“担子”为线索,将草鞋人和皮鞋人密切联系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段落的主要情节。(不超过(15)个字)③~⑤:。
⑥~⑩:。
(3)、【形成解释】品味细节,体会情感。我从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中体会到 , 从“回答得满头大汗”中体会到 , 从“刹那间泪如雨下”中体会到。(4)、【评价鉴赏】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刻画“草鞋人”这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草鞋人。(5)、【形成解释】第⑭段中“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他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形成解释】文中的“担子”指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
6、向生命鞠躬
①这天,我带儿子去爬山。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麦茬儿已黄中带黑,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感到十分惊讶。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它显然已经很衰老了,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速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儿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儿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在心里,我是蔑视这种昆虫的。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儿,盯了蚂蚱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专心致志地用树枝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儿,上面的蚂蚱已不见了。难以想象这如此孱(chán)弱、受到重创的蚂蚱竟能跑走!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偶尔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儿,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是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的草秆儿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的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儿渐成弓形,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儿子稍一松手,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儿在一点点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儿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⑧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奇迹。
⑨等蚂蚱终于使草秆儿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⑩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整体感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找一找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作者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形成解释】作者两次写到蚂蚱逃跑的场景,这样写的目的是( )。A、想看清楚蚂蚱究竟是如何逃跑的 B、表达蚂蚱所忍受的疼痛是我们人类无法承受的 C、都赞颂了蚂蚱虽受重伤却仍具有强大的力量 D、表达自己的震撼与敬畏之情(3)、【形成解释】第⑦段画线的部分是对蚂蚱的描写,从加点词中能体会到。(4)、【评价鉴赏】结尾画波浪线句有什么含义?(至少写出两点)(5)、【创意运用】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允许父亲用草秆儿穿透蚂蚱的身体给你玩吗?为什么? -
7、枯叶蝴蝶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合起两扇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片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会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它收敛(liǎn)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飞翔的姿态,变成了一片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 )枯黄的,( )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 )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 )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和憔悴。它以为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 )装假作伪的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蝴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提高了它的身价。枯叶蝴蝶因而真是要绝对地灭绝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就永远也不愿意合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蝴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1)、【基础知识】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整体感知】“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在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是( )。A、承接上文 B、启示下文 C、承上启下(3)、【形成解释】枯叶蝴蝶的显著特点是。它“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是因为。它“快要绝种了”,原因是。它“要绝对地灭绝了”,原因是。(4)、【获取信息】本文运用了修辞手法来描写枯叶蝴蝶,请你找出两处运用不同修辞手法的句子。(5)、【整体感知】作者对枯叶蝴蝶持有怎样的态度? -
8、开发小行星的漫想
①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 20%的水分。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须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镍所组成。例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巴林格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据估计,一立方千米的小行星金属可能为人类提供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 万吨铜。其中仅镍一项,就足够人类消耗一百年。
②如此诱人的财富,人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了。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已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让它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锭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翼面状物体,让它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至于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溅落到指定海面。由于事先往金属块中充入了特殊的气体,使金属块呈海绵状,所以这种金属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这样一个“天外来客”,一块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③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一吨自由铁,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冶炼优质铁矿获得一吨铁所需能量少。开发小行星,实在是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1)、【整体感知】短文第②段主要介绍了( )。A、专家们开发小行星的愿望 B、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而制定的开发小行星的方案 C、小行星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金属资源(2)、【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根据说明的主要目的,分别判断下面各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选择。①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镍所组成。例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巴林格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
②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一吨自由铁,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冶炼优质铁矿获得一吨铁所需能量少。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
(3)、【评价鉴赏】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写出其中两个关键的词语:、。(4)、【形成解释】为什么说开发小行星实在是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请概括出理由。 -
9、胡杨赞
①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作“胡杨三千年”: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
②自然界长寿的树种有很多。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
③也许是由于胡杨的“眼泪”吧?据说千百年来胡杨都是无人关照、自生自灭的。有人伤害了它,它就从“伤口”流出“眼泪”;有人要把它锯断,它就从被锯断的地方喷射出一米多高的黄水,据说这黄水同样是“眼泪”。
④也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长相吧?有人说它长得不好看,有人甚至说它“惨不忍睹”。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齿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⑤更或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生存环境吧?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是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它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它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
⑥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⑦胡杨在生物学上属于杨柳科的杨属,在全属一百多个品种中,胡杨的生存环境是最为恶劣的。但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胡杨,在对人类的贡献方面,却是彻底的:它的树干木质坚硬,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爱吃的佳肴;更有它流出的“眼泪”,叫作“胡杨碱”的,也可以被人们用来食用、洗衣、制肥皂……它只知道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⑧你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方去,一定可以看到胡杨。再向西,你到印度西北部、中亚、非洲北部等地方去,也一定可以看到胡杨。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成长。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1)、【整体感知】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段落
主要内容
胡杨的精神
第③段
胡杨无人关照,自生自灭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⑦段
无私奉献
(2)、读下面两句话,注意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有人说它长得不好看,有人甚至说它“惨不忍睹”。
它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
①【形成解释】结合语境,我知道“惨不忍睹”指的是 , “粗茶淡饭”指的是。
②【评价鉴赏】运用这些加点词语的好处是:。
(3)、【评价鉴赏】文中三次写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获取信息】“抓住关键信息”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读第⑦段,你抓的关键信息是( )。A、胡杨属于杨柳科的杨属,全属有一百多个品种 B、胡杨的生存环境是最为恶劣的 C、胡杨对人类的贡献是彻底的(5)、【整体感知】短文的题目是“胡杨赞”,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胡杨吗?他赞美的是什么?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作者赞美的是:
给我的启发:
-
10、田螺姑娘
①很久以前,有个名叫谢端的孩子,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好心的邻居收养了他。谢端忠厚老实,勤劳节俭,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不想再给邻居添麻烦,就自己在山坡边搭建了一间小屋子,独立生活。无论邻居们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热心帮助。
②谢端每天早出晚归,辛勤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就顾不上家里的活儿,他经常吃凉饭、剩菜。有一天,他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他非常好奇,于是便将这只田螺带回家,养在水缸里。第二天,他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一连几天,他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谢端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③这天早晨,谢端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儿了,不一会儿,他就早早地回来躲在篱笆外面看屋里的动静。只见大田螺爬到水缸沿上,爬出壳外,抖抖身上的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忙着生火做饭,不一会儿,屋里就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④谢端飞快地推门进屋,走向正在做饭的姑娘。姑娘见他突然闯进来,想回到水缸里,但是来不及了,只得说出实情。
⑤原来,姑娘是天上下来的仙女,因为天帝知道谢端从小没有父母,很同情他,还因为他乐于助人,就派她变成田螺来帮助谢端。
⑥田螺姑娘说:“我本来想多帮助你几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闯进来,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间继续待下去了。”谢端非常后悔,责怪自己的举动太鲁莽,再三请求田螺姑娘留下来。田螺姑娘指着水缸里的田螺壳说:“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用它盛粮食,就会有很多粮食出来,用这些粮食帮助乡亲们吧。”
⑦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接着下起了大雨。风雨过后,田螺姑娘已经不见了踪影。后来,谢端就用这个田螺壳来盛粮食,壳里的粮食总是满满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但他仍然辛勤劳动,还拿出很多粮食送给乡亲们。几年之后,谢端娶了妻子,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有删改)
(1)、【评价鉴赏】在这个民间故事中,谢端有哪些品质?请从文中提取关键的四字词语写下来。(2)、【评价鉴赏】仿照例子找出第③⑦段中你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并概括。第③段:
第⑤段:田螺姑娘居然是天帝派来帮助谢端的仙女。
第⑦段:
(3)、【创意运用】谢端和田螺姑娘见面时的情节写得比较简略,请你想想他们的对话和表情,把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情节写得更具体。(4)、【创意运用】你还读过哪些民间故事?请选择其中一个推荐给大家。故事:《》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推荐理由:
-
11、昙 花
我只看过一次昙花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昙花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枝上挂着即将灿烂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在大厅里,喝茶,谈心。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有一句没一句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在全然的寂静中等。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
我们渐渐地陷入半蒙眬状态,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翼欲飞时发出的声响。我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jī)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色,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yǐ)旎(nǐ)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的大限到来。不作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独我,羡慕它。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生命虽短,但它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1)、【形成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从、、三个角度描写了昙花;画横线的句子中,“顾盼生姿,得意非凡”则是从这个角度来写昙花的。(2)、【整体感知】本文用“‖”将作者赏昙花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请给每个阶段加一个小标题。昙花 昙花 昙花
(3)、【形成解释】文中哪两句话告诉我们昙花的开花时间很短?找出来。这两句话让我们想到关于昙花的成语“”。(4)、【形成解释】“众人齐声叹可惜。独我,羡慕它。”众人可惜的是什么?“我”又为什么羡慕它? -
12、苏武牧羊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这是李白写的《苏武》中的诗句,讲了苏武在匈奴的传奇经历,赞扬了他____的气节。
当时,汉武帝为了和匈奴搞好关系,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谁知匈奴单于非常傲慢,根本不按正常礼节对待汉朝使者,还听信别人的谗言,竟然把苏武关押起来,等待苏武的将会是何种命运呢?
苏武被押在王宫里住了些日子。一天,匈奴单于叫人把他找去,对他说,只要他同意在匈奴做官,不再回汉朝,就给他自由。
苏武一听叫他叛国,把头一昂,冷冷一笑道:“苏武不是软骨头,至死也不叛国!”
匈奴单于一听便____地说:“好吧,你不愿做官,就去当牧羊人吧!”他叫苏武赶上羊,到冰天雪地的地方放牧。
匈奴单于所给的每一只羊的脖子上都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记着羊原来的重量。每隔四天,匈奴单于便打发人来称一次羊的重量,点一点羊的数量。羊的重量少一斤,就打苏武四大板;羊的数量少一只,就打苏武四十大板……苏武本是中原人,他在家时不光没放过羊,甚至连羊都没摸过。如今,来到这冰天雪地的地方,风像刀子割,雪如弹子打,加之身上穿得单薄,苏武冻得浑身直打哆嗦。
一天,羊全跑了。说是放羊,其实连只羊也不如,这顿打是免不了的,活着受罪,还不如跳进这海里死了清闲。
苏武想到这里,疾步走到海边,正要纵身往水中跳时,忽听到背后的山顶上传来一阵尖厉的叫声,叫得他头皮发麻。他赶紧回头一看,只见一只又高又大的母猴子像旋风一样朝他跑来。那母猴子跑到苏武跟前,拉着苏武的手往山洞跑去。
苏武____,跟着母猴子来到了山洞,见母猴子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便放松下来。那母猴子又抬起脖子大叫了三声,从四面八方召来了一群小猴子。母猴子“叽叽呀呀”地对小猴子们叫了一阵,那些小猴子便跑出山洞,____地寻找跑散了的羊,不一会儿便把羊一只不少地找回来了。
一晃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这冰天雪地的地方不但没被饿死冻死,而且还长得很健壮。
不久,汉朝皇帝派兵打败了匈奴,匈奴单于重新和汉朝和好了,苏武也被找回来,回到离别已久的长安和家人团聚了。
(1)、【形成解释】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填选项序号)A.漫山遍野 B.怒气冲冲 C.坚贞不屈 D.惊恐不已
(2)、【整体感知】短文主要写了关于苏武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3)、【评价鉴赏】找出这个故事中你认为不可思议的情节,写出你的感受。(4)、【评价鉴赏】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关键词句写一写你体会到了苏武怎样的品质。 -
13、奇特的家书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是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有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就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叶子在空中翻转了几个来回,缓缓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盲人。我家就我一个孩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收到信后,我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喊她的声音……”
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比。我听到几个女生抽起了鼻子。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1)、【形成解释】多吉与母亲的家书的奇特之处是:多吉的娘给多吉的信是 , 表示;而多吉给娘的信是 , 因为。(2)、【形成解释】理解句子意思并填空。①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大家惊异是因为。多吉脸红是因为。
②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大爱无言”在文中指。(3)、【整体感知】短文为什么用“奇特的家书”作为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特”一词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多吉与母亲以桉树叶作为家书互报平安,这种方式很奇特,其中体现的母子深情让人感动 C、因为多吉和母亲的家书中什么也没有(4)、【形成解释】多吉为什么要给娘准备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5)、【评价鉴赏】你认为多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14、六和镇江
①传说,龙王住在钱塘江里,他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无定,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害得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②那时,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人家,夫妻俩带着一个儿子,名叫六和。六和五岁那年,父亲在江上打鱼翻了船,淹死了。
③没有渔船打不成鱼,从此六和家里更加穷苦了。娘儿俩用两支竹竿,上面各拴上个小圆网,趁潮来的时候,赤着脚跑在潮头前面捞潮头鱼。捞潮头鱼是很危险的,跑得稍慢一步就会叫潮水卷去。娘儿俩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冒这个险。
④有一天,娘儿俩正在捞鱼,不料这次潮水来得特别快,特别凶。六和看势头不妙,牵住娘的手拔脚飞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一个浪头打来,把他娘卷进漩涡里去了。
⑤六和没有了娘,更加孤苦伶仃了。他又伤心又愤怒,就一面哭着,一面尽他的力气把江边小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搬下来,用劲儿丢进江里去。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不让潮水再横冲直撞,到处害人。他手里丢着石块,嘴里不断地喊着:“可恶的潮水啊,该死的龙王!我要把山搬下来,填没你这钱塘江!”
⑥水晶宫的屋顶和门窗,被六和丢的石块砸了许多窟窿,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一座小山,快把大门堵死了。龙王听到六和的喊声,走到水晶宫门口张望,不料被六和丢下的石块砸了头,他的一只龙角被砸歪了,后脑勺上肿起一个大疙瘩,疼得龙王嗷嗷直叫。
⑦六和在江边一面哭,一面喊,一面往江心丢着石块,一天,两天……整整丢了七七四十九天。这天正好是八月十八,他忽然听到了自远而近的“轰隆隆”的声音,钱塘江潮水涌过来了。潮头上站着个看起来横行霸道的蟹将军,领着一队弯腰曲背的虾小兵,后面黄罗伞下罩着龙王。不一会儿,龙王来到了六和面前,说:“小孩儿,小孩儿,不要哭,不要丢石块。要金要银要珠宝,你说出来都给你。”
⑧“龙王,龙王,你听着,我不要你的金银和珠宝!你要依我两件事,如若不依,我就用石块压坍你的水晶宫,填没这钱塘江!”
⑨“哪两件事呀?你说说看。”
⑩“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准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地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里为止。”
⑪龙王满心不愿意,但又怕六和真的把钱塘江填没了,压坍他的水晶宫,只好都答应下来。
⑫龙王马上把六和的娘送了上来。六和多快活啊!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⑬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了下来。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人们摸到了潮水的脾气,就不再怕它,把沿江两岸的荒滩都开辟成良田,种上绿油油的庄稼。为了感谢六和,后人就在他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这就是“六和塔”。
(1)、【整体感知】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列出小标题。潮头捞鱼→失去→→说服→修塔纪念
(2)、【评价鉴赏】结合故事中关于六和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说说他是个怎样的孩子。(3)、【形成解释】这个故事里寄托着人们哪些朴素的愿望呢?请把你的发现填入表格。故事内容
美好愿望
龙王性情暴躁,害人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最后答应不再乱涨潮。
通过自己的努力,穷苦人也可以丰衣足食。
(4)、【形成解释】为了让故事讲述得更有新鲜感,下列创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复述人物语言时,用上钱塘江边的方言,增加趣味 B、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比如,用六和的口吻讲述故事 C、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情节,如,说说蟹将军关心渔民的故事 D、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人们修筑“六和塔”,设置为什么修塔的悬念(5)、【创意运用】根据这个故事,给“六和塔”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传奇来历。 -
15、太阳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光球层厚约500千米,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光球球面上很不平静,气体不断地上升和下降,像海洋中起伏的波浪一样。由于这种上升和下降的运动,太阳表面看上去像有米粒。从地球上看,米粒很小,但实际上单个米粒的直径平均约为1400千米,寿命只有几分钟。米粒运动就好比水壶里沸腾的水,旧米粒刚消失,新米粒就又形成了。在光球层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最常见和最容易观测到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因为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约1000~2000开,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从光球层表面到约2100千米高度为色球层。它得在日全食时用色球望远镜才能观测到。色球层上玫瑰红色的气体如烈火升腾,称为日珥。日珥的大小不一,一般长约20万千米,高约3万千米,厚约5000千米。①日珥的形状变化万千,有的像浮云,有的像喷泉,还有的像圆环、拱桥、火舌、篱笆……日珥的数目和面积都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且随黑子相对数而变化。
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延伸到数倍太阳半径处。日冕也得在日全食时或用日冕仪才可观测到。这里是太阳风产生的地方。通过太阳风,太阳平均每小时要把3000吨左右的物质抛向宇宙。②太阳风的速度通常保持在每秒350~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
(1)、【整体感知】短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总分 分总)。(2)、【形成解释】画线句①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画线句②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3)、【形成解释】根据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A层、B层、C层所对应的太阳大气层结构依次为、、 , 其中最亮的一层是。
②图中 D表示的太阳活动是 , 它的相对数变化会影响到(填序号)的数目和面积。
(4)、【评价鉴赏】文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
16、阅读理解
①一个夏日的午后,我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木浇水。在给石榴浇水时,我发现有几只蚂蚁在水面上挣扎着。我知道,虽然蚂蚁不会游泳,但它们是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下去,到那时蚂蚁们就可以“着陆”了。
②不一会儿,水没有了。 几只蚂蚁在泥土上又可以正常活动了,但有两只不幸的蚂蚁被泥土埋住了半截身子,正挣扎着向外爬,可又爬不出来。 我想,我应该救助一下这两个“落难者”了。 我必须找一样细小的工具,不然,用手指或稍微粗点儿的小棍儿,都有可能将救助变成“误杀”。
③但是,当我从室内取了一枚大头针走出来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被埋的蚂蚁同时被另外两个同伴救助着——那两只来救助的蚂蚁正在用力向外拉它们的同伴。我放弃了与这两只蚂蚁争功的机会,静静地看着这令人感动的一幕。
④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出了身子。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逃离了。奇怪的是,有一只蚂蚁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着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我想看个究竟,就没有打扰它。不久,我看到有一对小小的触角晃动着露了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个落难的同伴。这次我必须要帮助它们了,因为这场“水灾”是我造成的,我在这些小生灵面前是负有责任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罪的。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它,并试图将它衔走。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它的同伴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⑤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1)、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下列句子重新排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两只蚂蚁救助同伴。
②“我”给石榴浇水,导致蚂蚁遇到灾难。
③蚂蚁脱离险境,“我”深有感触。
④在“我”的协助下,一只蚂蚁又救出一个深埋在泥土里的同伴。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2)、本学期我们学会了边阅读边作批注,请试着给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作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3)、“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它的同伴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当它们互相碰触角的时候,那只获救的蚂蚁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4)、作者在文末说“它们确实表现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这里的“道德品质”是一种怎样的品质呢? 请联系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17、阅读理解
院子里有一个少年,他心里非常苦恼:进入高中已经快半个学期了,他仍然像初中时一样,希望凭努力能把高中的课程学好。 可事情远远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他每天熬夜到十二点,成绩依旧提不上去。 看看班上的有些同学,学得轻松,成绩也不错。
怎样才能像别人一样学得轻松,又能取得好成绩呢?
星期天,他回到家里,见爷爷正在院子里劈柴。 那是几块从江上捞上来的栗柴,坚硬无比,爷爷照着纹路劈下去,不一会儿,一块栗柴就被劈成几小块了。看爷爷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他也想上去试试。
于是这个少年也像爷爷一样卷起袖子,紧握斧把儿,把斧子高高举起,重重地劈了下去。 只听见咔的一声,他双手被震得发麻,斧子也震到了一边。 栗柴上只是留下了一道细小的痕迹。 爷爷见了,对少年说:“劈柴得找纹路,栗柴本是种硬木,如果不找纹路,随便劈下去,特别是劈在疙瘩上,根本就劈不动,还会把手震疼呢!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啊!”说完,爷爷就弯下腰,指着柴的纹路对少年说:“按这个纹路劈下去,三四下就可以把柴劈成小块的了。”
少年按爷爷说的纹路,再次举起斧子劈下去,木柴果然裂开了一道口子,三斧子下去,一块木柴就劈好了。 看来,方法很重要。 少年似乎悟到了什么。
后来,少年边学边思考,对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慢慢地摸到了学习的门道,他说:“劈柴得找纹路,读书也要找到好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方法恰当,就会一通百通;方法不当,再努力也是一窍不通!”
(1)、对少年心里苦恼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哪一项? ( )A、自己与班上同学合不来。 B、班上的有些同学学得轻松。 C、班上的有些同学成绩不错。 D、自己每天熬夜到十二点,成绩依旧提不上去。(2)、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A、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3)、栗柴坚硬无比,但爷爷不一会儿就劈好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A、爷爷力气大。 B、爷爷劈柴找准了纹路。 C、爷爷常劈柴。 D、爷爷劈柴时聚精会神。(4)、少年两次劈柴有什么不同?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哪一项?( )A、使用的力气不同。 B、劈的木柴不同。 C、劈柴的方法不同。 D、劈柴的态度不同。(5)、从短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6)、根据短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问题。(提示:可从短文的内容、短文的写法等方面提问题。) -
18、阅读理解
如果人间真有仙境,那就是九寨沟。
九寨沟沟连沟,上百个海子分布在落差一千多米的沟底、沟腰和沟顶。 它们大小不一,深浅有别 , 动静分明,各具个性。 湖里的沉石积木、水草游鱼,湖面的石径木桥、芦苇棘丛,互相映衬。 水晶晶亮亮,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 五彩池、珍珠滩、熊猫海、天鹅海、芳草海、五花海……连名字都那么美。
九寨沟内看不见一丝裸露的黄土。 林海苍莽,瑰丽多姿。 山林好像用线划分一样,山巅、山脊呈墨绿色,往下为浅黄色,山脚以下红黄相间。松杉青绿,椴树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
深秋的九寨沟,简直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天气变,感觉也变: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沐浴着阳光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雨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 头天还是五彩纷呈的高地,第二天就可能变成白茫茫的雪原,色彩由斑斓转换成素洁。
九寨沟真是迷人的人间仙境!
(1)、初读短文,我读懂短文主要写了。其中,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的海子,第三自然段写了九寨沟的 , 第四自然段则写了。(2)、细读短文,我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我能理解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深浅有别:
五彩纷呈:
(3)、为什么说深秋的九寨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4)、再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我仿佛看到了三个不同的画面。我能选择其中一个画面,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先在括号里写出选择的画面,再在横线上写想到的画面)的九寨沟:
(5)、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人间仙境?(6)、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9、阅读理解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 , “叮”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体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我停下笔,正欲伸手去掂量那枚“小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啊!
那小爬虫仰躺在赤红色的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 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是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子翻转。____每次都以失败告终,____它毫不气馁,一阵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和毅力,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等我返回书桌时,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敏捷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
小爬虫顽强地挥动着小足。 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飞快地爬上去了。
我将尺子翻过来,那小爬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着。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凸起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 它需要的,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已。 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
(1)、填入文中括号的关联词应为( )。A、如果……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虽然……但是……(2)、“好奇→不抱任何希望→惊奇”是“我”观察爬虫时的变化过程。(3)、“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和毅力,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中的两个“如此”充分表达了“我”。(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讲了。句中描写小爬虫动作的词语是、、、。(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20、阅读理解
①走在田间的小道上,迈着轻快的脚步,哼着婉转悠扬的歌曲,去寻找春的足迹,去感受春的温馨。
②赤着双脚,踏在松软的草地上,一丝酸痒的感觉散发到全身,好舒服啊! 小草探出了尖尖的脑袋,有的嫩得鲜亮,像碧玉;有的嫩得诱人,像翡翠;绿成一片,在阳光下,掩映生辉。 那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绿,一种沁人心脾的绿。 一阵微风拂过,小草轻摆柔软的腰肢,跳起了迷人的绿裙舞。哦,我知道了,春不就在这柔嫩的绿中吗?
③“嗒!”一滴雨滴在我手上。 噢,下雨了。 不知何时,那细如牛毛的雨丝正用巧手涂抹着大自然。 眼前的景色一片朦胧,瞧,____哦,我知道了,春不就在这纤细如丝的雨中吗?
④风住了,雨停了。
⑤远处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忙碌地播种。是啊! “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正因如此,农民才给这嫩绿可爱的小苗注入了无限的希望。 瞧,他们干累了,抬起头,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哦,我知道了,春不就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吗?
(选文有删改)
(1)、在觅春的过程中,作者欣赏了三幅场景图,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根据文本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可用字或短语概括。(2)、对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把小草描写得如此形象 B、这句话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的特点 C、“掩映生辉”说明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互相掩映,更加美丽 D、这句话通过对小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眼前的景色一片朦胧”,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请展开想象,将第③段横线处补充完整。(4)、春还可能在哪儿? 又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留心生活,写出你的发现。。哦,我知道了,春不就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