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着力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有了这个前提,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结成了联盟。由于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人民解放军仅仅用三年时间就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     )
    A、发生的历史背景 B、制定的主要方案 C、开展的有利条件 D、带来的显著成效
  • 2、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 3、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力地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头里)。漫画反映了(     )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 4、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由此可知李鸿章(     )
    A、主张变法图强 B、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 C、企图独揽大权 D、完全否定了洋务事业
  • 5、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公里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     )
    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 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6、756年,唐玄宗听闻潼关陷落,仓皇西走,行至马嵬坡时,杀杨国忠并赐死杨贵妃平息兵士愤怒,最后进入成都避难。导致唐玄宗“巡幸”蜀地的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靖难之役
  • 7、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 8、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西方世界发展的态势,西方学者亨廷顿站在文明观的角度把现代世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者站在天下观的角度也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明观的角度

    天下观的角度

    阶段名称

    简单说明

    阶段名称

    简单说明

    欧洲阶段

    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西方的发展和扩张

    民族国家阶段

    西方的民族国家之间通过竞争而不断发展

    美国阶段

    20世纪美国的崛起和霸权

    国家联盟阶段

    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联合起来,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干预、压制和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

    欧美阶段

    在北约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欧美加强经济和政治的整合

    共生天下阶段

    以天下人的福祉为根本取向,消除国家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差距,确保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共处

    ——摘编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成伯清《文明与天下: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2022年)

    根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对现代世界的阶段划分角度提炼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山西省稷山县是合作医疗(由集体和农民个人集资分担农民部分医疗费用的办法)的典型,在13个乡里,把原来联合诊疗所和卫生所合并,在229个村里,建立了保健室,设有保健员。卫生保健网的经费来源是收取保健费、医疗收入与农业社补助三者相结合。1959年,卫生部在稷山县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介绍和推广稷山县经验。1960年,中央要求各地“根据公社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群众的觉悟程度,逐步改变为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合作医疗”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1959年到1962年,全国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50%,被群众称赞为“天灾靠人民公社,人病靠合作医疗”。

    根据198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5%。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8%。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问题突出,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991年1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请示》,提出必须把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解决8亿多农民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等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此,要巩固发展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新格局。全国个体开业行医人数由1981年的1.8万人增至1989年的16.6万人,截至1992年初,共颁布了4项卫生法律、17项卫生法规、500多项卫生规章以及各种地方性卫生法规。

    ——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介绍和推广稷山县经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医疗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有识之士主张“培养现代公民,推进人的独立与解放”,公民教育运动兴起。1922年,公民科正式成为中小学的讲授科目。1937年以后,国民政府加强民族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公民教育的渗透,公民教育以救亡为中心,强调奉献、牺牲、服从等集体主义精神……1949年以后,公民教育被认定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接班人教育”和“螺丝钉教育”代替。1986年,国家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的,在初中设置公民课程,教学内容强调道德、规范、纪律、集体主义等,但尚未触及国家理念、公民意识、公民习惯和技能。2006年出版的《新公民读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针对中小学生的完整意义上的公民教育读本,涉及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公民参与技能等内容。多地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实验逐渐展开。

    ——摘编自于宁志《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一百年中国公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政府推行以培养顺从的臣民为目标的国民教育,灌输对帝国的爱、民族思想、虔诚信仰上帝和效忠王室的观念。……1920年,德国政府提出平等给予所有公民个体自由和培养公民政治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理念。希特勒上台后,纳粹政权建立特种学校,意图把德国青年培养成对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绝对服从、对元首或领袖绝对忠诚、勇于为纳粹卖命的工具。……1957年,民主德国颁布新的公民学课程和教学大纲,以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和保卫国家的爱国义务为特色。二战后,联邦德国掀起“非纳粹化”运动,将民主自由思想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民主政治观念开始在德国扎根……德国统一后,公民教育沿袭联邦德国的教育模式,民主知识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高霏霏《德国公民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上半期中德两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下半期中德两国公民教育发展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德两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启示。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除官员公服外,民间一般服装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当时出现了在木板上雕刻图案并印在丝织品上的“缬帛”,又出现了加入金线编织的“销金”。织锦也进入了全盛时期。尽管官府三令五申,禁止民间男女穿戴销金衣帽,但并未奏效。

    徽宗崇宁年间,汴京妇女们“作大鬓方额”;政和、宣和之际,又“尚急把垂肩”;宣和后,“多梳云尖巧额,鬓撑金凤”……都是“自北传南者”。钦宗靖康初年,汴京妇女的首饰、衣服、丝帛等备有一年四季的节日礼物或花卉,称“一年景”。南宋孝宗时的梁克家说,三十年前“自缙绅而下……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而后“渐失等威,近岁尤甚,农贩、细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妇女至用背子、霞帔”。

    ——摘编自朱瑞熙《朱熹的服装观》

    材料二   宋人的服饰是十分拘谨和质朴的。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的礼服;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在服饰质地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简朴。

    ——摘编自姚伟钧《中国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民间服饰的新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服饰拘谨保守和多元开放的主要依据。
  • 13、1960年,英国推行特别存款制度,规定:所有商业银行都需按照英格兰银行发出的征集通知的要求,将一部分储备资产存入英格兰银行的特别存款账户中,利息按国库券利息计算。该制度(       )
    A、开启了英国金融国有化进程 B、是针对“滞胀”危机的有效应对 C、加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D、顺应了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要求
  • 14、19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三井家族购买了政府的煤矿、纺织所、制丝所等,逐渐形成三井企业集团,其还享受发放贷款、进口优先、巨额补贴政策。这反映出日本(     )
    A、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 B、明治维新促进社会文明开化 C、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殖产兴业引导私人资本发展
  • 15、1762年,有法国学者提出,奢侈是指人们凭借财富和精巧的工艺为自己获得一种舒适愉悦的生活。致富的渴望应该被纳入每一个不建立在平等和共同财产上的政府的管辖范围。当时的法国对于“奢侈”的道德的评价色彩弱化。这说明当时法国(       )
    A、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B、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封建专制受到抨击
  • 16、13世纪欧洲庄园的经营花费很少,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芦苇可以盖房,桦树可以充作各种用途的木料,鱔鱼可以抵偿帮工的工资,庄园的内部维修也主要使用佃户劳力。这表明当时的庄园经济(       )
    A、孕育着社会转型的因素 B、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投资 C、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属性 D、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17、20世纪30年代,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文明城市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高91.4厘米的雪花石膏大瓶。它制作于公元前3500—前3000年,上面的浮雕展现出一群男子在王的带领下向伊南娜女神献祭农牧产品的场景。这表明,乌鲁克文明(       )
    A、世俗王权借助宗教权力进行统治 B、农业生产在政权建设中占据主导 C、原始民主制的遗存影响国家运转 D、文明发展成果主要集中于城市中
  • 18、2016年3月,习近平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听取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设立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汇报。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反映出中共中央致力于(     )
    A、为区域发展开拓新空间 B、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 C、推进渤海湾经济的发展 D、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出访的文艺队伍中,戏曲演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58年,中国戏曲歌舞团参加了第三届巴黎国际戏剧节。剧院里坐满了法国政界、文艺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多国驻法使节。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       )
    A、宣传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B、有利于外交局面的开拓 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破冰 D、配合全方位外交的开展
  • 20、据1913年《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记载,无锡农业总户数142134户,其中养蚕户142005户,占99%。桑园占耕地面积的20%,家家栽桑,户户养蚕。整个近代,无锡的蚕桑业为“江苏全省之冠”,在乡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近代无锡(       )
    A、家庭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传统的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C、乡村经济呈现转型特征 D、纺织业成为政府支柱产业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