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00年前,卢瑟福猜想在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存在着另一种粒子X,后来科学家用α粒子轰击铍核证实了这一猜想,该核反应方程为:24He+49Be612C+nmX , 则(       )
    A、m=1n=0 , X是中子 B、m=1n=0 , X是电子 C、m=0n=1 , X是中子 D、m=0n=1 , X是电子
  • 2、用激光照射金属挡板上的两条平行的狭缝,在挡板后面的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现象属于光的(       )
    A、衍射现象 B、干涉现象 C、偏振现象 D、全反射现象
  • 3、天文学家范·艾伦发现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存在着一个辐射带包裹着地球,这一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它是由于地球磁场捕获了大量带电粒子而形成,分为内层和外层,如图1所示。由于地球两极附近区域磁场强,其他区域磁场弱,当宇宙射线进入地磁场后会使带电粒子沿磁感线做螺线运动,遇到强磁场区域被反射回来,在地磁两极间来回“弹跳”,被“捕获”在地磁场中。不过还是有一些宇宙射线粒子可以“溜进”地球大气层,它们和空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辐射就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极光。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和氧,波长557.7nm的绿色和630nm附近的红色极光主要由氧原子发出,波长高于640nm的红色极光由氮气分子发出。(计算时普朗克常量取h=6.6×1034Js , 真空中光速c取3×108m/s

    (1)a.求放出一个波长为630nm的红色光子时,氧原子的能量变化ΔE(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

    b.请说明带电粒子和空气分子碰撞产生辐射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图2所示的是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具有轴对称性的非均匀磁场中做螺线运动的示意图,若将粒子沿轴线方向的分速度用v表示,与之垂直的平面内的分速度用v表示。

    a.某时刻带电粒子的v=v1v=v2 , 所在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如果将粒子从此刻起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一个周期时间内,所到达区域的磁场按匀强磁场(方向沿轴线)进行估算,求粒子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沿轴线前进的距离(螺距)d;

    b.实际上带电粒子的半径和螺距都会不断变化,已知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运动的同时,在垂直平面内的速度v会变大,在此已知的基础上请用高中物理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螺旋前进时,分速度v会减小到零,并继而沿反方向前进。

  • 4、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用4n表示。“四中子”是通过向液态氢靶上发射8He原子核而产生的,与H碰撞可将一个8He核分裂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四中子”。由于4He核由四个核子组成,与“四中子”体系很相近,所以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根据4He核的结合能,估算“四中子”的结合能最大约为14MeV , 其后有很多实验对四中子体系进行探测,但多数结论是否定的。2022年,由数十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发现了“四中子态”存在的明确证据。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电磁场使4n形成高速粒子束 B、产生“四中子”的核反应为H+8He4He+4n C、从核子间相互作用来看,“四中子”与4He核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电磁力 D、按上世纪50年代的估算,4个中子结合成“四中子”至多需要吸收14MeV的能量
  • 5、嫦娥1号奔月卫星与长征3号火箭分离后,进入绕地运行的周期约为16小时的椭圆轨道,称为16小时轨道(如图中曲线1所示)。随后,为了使卫星离地越来越远,星载发动机先在远地点点火,使卫星进入图中曲线2所示新轨道,以抬高近地点。后来又连续三次在抬高以后的近地点点火,使卫星加速和变轨,抬高远地点,相继进入24小时轨道、48小时轨道和地月转移轨道(分别如图中曲线3、4、5所示)。卫星最后进入绕月圆形轨道,距月面高度为h,周期为T0。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以下正确的是(  )

    A、卫星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时,在近地点的机械能比在远地点的机械能小 B、24小时轨道与48小时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1:43 C、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时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月球的质量为4π2r3GT02
  • 6、一个质量为m的网球从距地面高H1处自由下落,反弹的最大高度为H2。不考虑所受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对网球与地面接触的运动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网球的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 B、网球速度为0时受地面的弹力最大 C、地面对网球所做的功等于mgH1H2 D、网球受地面的平均冲击力等于m2gH1+2gH22H1g2H2g
  • 7、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电阻忽略不计的矩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甲所示,把该交流电输入到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A、B两端。Rt为热敏电阻(已知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R为定值电阻,图中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压器A、B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51sin50πtV B、图甲中t=1×102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 C、Rt温度升高后,电压表V1V2示数的比值不变 D、Rt温度降低后,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 8、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下列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中释放的电子是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过程中产生的 B、阳光下看到细小的尘埃飞扬,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 C、由于原子核衰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 , 衰变过程质量增加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10、如图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导电导轨MN、PQ水平放置,导轨间距L=1.0m,在轨道区域内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T。导体棒a、b质量均为m=1kg,电阻均为R=0.5Ω,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g=10m/s2 , 导轨电阻可忽略,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开始时导体棒a初速度为零,导体棒b获得v0=2m/s的水平向右的初速度,求此时导体棒a和b的加速度大小;

    (2)若同时分别给两导体棒不同的冲量,使导体棒a获得平行于导轨向左的初速度v1=2m/s的同时,导体棒b获得向右的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2=4m/s,求流经导体棒a的最大电流;

    (3)在(2)的条件下,从导体棒a速度为零到两棒相距最远的过程中,已知导体棒b产生的焦耳热为0.25J,求此过程中导体棒b的位移。

  • 11、在工程机械中两个气缸经常用杆连接在一起,一典型模型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导热气缸底部由细管连接(细管体积忽略不计),两厚度不计活塞a、b用刚性轻杆相连,可在两气缸内无摩擦地移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a=100cm2,Sb=60cm2 , 两活塞及刚性杆总质量为M=8kg。两气缸与细管道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活塞a、b到缸底部距离均为L=6cm。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 , 环境温度T0=320K ,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设活塞移动过程中不漏气。

    (1)若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某一活塞刚好缓慢移到所在气缸的底部,求此时环境的温度。

    (2)若保持初始温度不变,将整个装置转至图2所示竖直放置,经一段时间后活塞达到稳定状态,稳定时的体积。

  • 12、西部超导公司发明了某种新材料,其导电性能是其重要的参数。广西某中学实验小组做“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用多用电表“×1Ω”挡粗测其电阻R=Ω , 然后用图乙的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d=mm,再用毫米刻度尺测其长度为L。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进一步测其电阻,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15kΩ)

    B.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为75kΩ)

    C.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为1Ω)

    D.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为0.2Ω)

    E.滑动变阻器R10~5Ω,2A

    F.滑动变阻器R20~2000Ω,0.1A

    G.1.5V的干电池两节,内阻不能忽略

    H.电阻箱

    I.开关S,导线若干

    为了测多组实验数据,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一些,则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 电压表应选用 , 电流表应选用。(填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

    (3)、根据以上器材和要求,请在方框内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

    (4)、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电压U和电流I的值,并以U为纵轴、I为横轴建立UI图像,作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若斜率大小为k,则该金属丝电阻率ρ=(用题中相关字母表示)。
  • 1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1)某次实验过程中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流电源,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打出该条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多次改变钩码的重力mg、并计算出相应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描绘的amg的图像如图(c)所示,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该实验小组中的甲同学认为图像虽然不过原点,但是其是一条直线,仍然能够说明小车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大小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你认为甲同学的意见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 1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区域性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建成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5颗同步卫星和30颗一般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颗卫星a位于赤道上空,其对地张角为60°,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0 ,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题中条件,可求出(  )

    A、地球的平均密度为3πGT02 B、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gT02R24π23 C、卫星a的周期为Ta=4π2Rg D、a与近地卫星运行方向相反时,二者不能直接通讯的连续时间为8π2gR3(22+1)g
  • 15、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波源位于x=0处的甲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位于x=12m处的乙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t=0时刻两列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甲、乙波速都为v=4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列波能发生稳定的干涉 B、两列波叠加后,x=3m处为加强点 C、t=1.75s时刻,x=6m处的质点位移为1cm D、在0~2s时间内,x=5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55cm
  • 16、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国家体育馆“鸟巢”隐藏着一座年发电量比较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假设该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恒为U1=250V , 其中输出功率P1=100kW , 输电线电阻R=8Ω。则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电站的输出功率突然增大,则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B、若电站的输出功率突然增大,则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减小 C、输电线损耗比例为5%时,所用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n1:n2=16:1 D、用10000V高压输电,输电线损耗功率为800W
  • 17、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光电效应时发现某金属极板M受到紫外线照射会不停的发射出光电子,射出的光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向,速度大小也不相同,最大速率为vm。正对M放置一金属网N,在M、N之间加恒定电压U。已知M、N间距为d(远小于板长),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  )

    A、M、N间距离增大时电子到达N的动能减小 B、M、N之间的遏止电压等于mvm24e C、只有沿x方向逸出的电子到达N时才有最大动能12mvm2+eU D、电子从M到N过程中y方向位移大小最大为vmd2meU
  • 18、如图所示,一个倾角为30°、底面粗糙、斜面光滑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2m。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住质量为m的小球,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30°。若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A、13 B、315 C、3+36 D、318
  • 19、光的干涉现象在技术中有重要应用,例如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图甲所示,把一标准透明板压在另一被检测透明板上,一端用两张纸片垫起,构成空气劈尖,让单色光a、b分别从上方射入,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抽掉一张纸片,条纹间距不变 B、单色光a的波长比单色光b的波长大 C、照射同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单色光a的遏止电压比单色光b小 D、若出现图丙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
  • 20、2024年春节广西很多人到哈尔滨旅游,相当多的游客喜欢滑雪运动,某游客滑雪(看作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PQ,从滑道的P点滑行到最低点Q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游客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PQ下滑过程中(  )

    A、所受摩擦力不变 B、所受支持力变小 C、重力做功的功率逐渐增大 D、机械能逐渐减小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