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a),利用两根平行放置、粗细均匀的长直钢管将长方体砖块从高处运送到低处。图(b)为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截面图(砖块截面为正方形),砖块放在两钢管间,下滑过程加速度大小为a1 , 受单根钢管作用的弹力、摩擦力大小分别为N1,f1。若仅将两钢管间距增大一些,砖块在下滑过程加速度大小为a2 , 受单根钢管作用的弹力、摩擦力大小分别为N2,f2 , 则(  )

    A、a1=a2 B、N1<N2 C、f1<f2 D、f1>f2
  • 2、如图,正方形区域abcd的中心为O点,过其四个顶点有四根相互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导线与正方形所在平面垂直,导线中通有等大、同向的恒定电流。若过a点的通电直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  )

    A、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 B、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4B C、过a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沿aO方向 D、过a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沿Oa方向
  • 3、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与电源两极相连,G为灵敏电流表。闭合开关并达到稳定后,若要电流表中产生从a流向b的电流,可将电容器(  )

    A、两极板的距离增大一些 B、两极板的距离减小一些 C、两极板间的电介质抽出 D、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减小
  • 4、网球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击出网球后,网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不计空气阻力),其动能Ek和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5、如图,在北京已校准好的摆钟被运送到广州后,该摆钟(  )

    A、摆锤运动周期比在北京时短 B、摆锤运动周期与在北京时相同 C、分针转完一圈所需时间比在北京时短 D、分针转完一圈所需时间比在北京时长
  • 6、长征运载火箭将七组卫星送入高轨道后,先释放第一组卫星,然后逐次降低轨道,释放下一组卫星,直到第七组卫星全部释放。卫星在相应的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相较于第七组卫星,第一组卫星的(  )
    A、线速度大 B、角速度大 C、加速度小 D、运行周期小
  • 7、“飘色”是岭南地区一种传统民俗艺术。如图为“飘色”道具的结构示意图,道具由色台和色梗组成,色台固定在色梗上。演员坐在色台上,与道具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道具对演员的作用力(  )

    A、方向水平向右 B、方向斜向右上方 C、大于演员所受的重力 D、与演员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 8、某智能手机中有“手机物理工坊app”软件,其中的“磁传感器”功能能实时记录手机附近磁场的变化,磁极越靠近手机,“磁传感器”记录下的磁感应强度越大。现用手机、磁化的小球、铁架台、塑料夹子等实验器材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智能手机正面朝上放在悬点的正下方,接着往侧边拉开小球,并用夹子夹住。

    ②打开夹子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取下夹子。

    ③运行“手机物理工坊app”软件,点开“磁传感器”功能,手机记录下磁感应强度的变化。

    ④改变摆线长和夹子的位置,测量出各次实验的摆线长L及相应的周期T。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a、b分别记录了两次实验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a图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总时间为t,则单摆周期T的测量值为。b图中手机记录下的磁感应强度几乎不变,可能的操作原因是

       

    (2)实验中得到多组摆线长L及相应的周期T后,作出了T2L图线,图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c,由此得到当地重力加速度g= , 小球的半径R=

  • 9、如图所示,小球A质量为1kg,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光滑水平面的距离为h=0.8m。物块B和C的质量分别是5kg和3kg,B与C用轻弹簧拴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且B物块位于O点正下方。现拉动小球使细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0.05m。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则(       )

    A、碰撞后小球A反弹的速度大小为1m/s B、碰撞过程B物块受到的冲量大小4N·s C、碰后轻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0.9375J D、小球C的最大速度大小为1.25m/s
  • 10、具有巨磁阻效应(GMR)的电阻R2在外加特定方向的磁场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减小。现将R2接在图示电路中,并置于该磁场,已知R1为定值电阻,此时R2<R1 , 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保持磁场方向不变,调整磁场强弱,发现电压表V1的示数增加了ΔU1 , V2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U2 , 则(  )

    A、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 B、外加磁场逐渐减弱 C、ΔU1一定小于ΔU2 D、R2消耗的电功率逐渐减小
  • 11、三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如图所示,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点,设三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AEBEC ,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Bφ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点电荷中有两个带负电荷 B、A、B、C三点电场强度大小EC>EB>EA C、A、B两点电势φA<φB D、若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B移动到A,电场力做正功
  • 12、某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Q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m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 , 当波传到Q开始计时,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  )

    A、质点P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B、该波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7s 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m/s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m
  • 13、高速水流冲击煤层可以用来采煤。假设煤层受到压强大小为p的水流冲击即可被破碎,若水流沿水平方向冲击煤层的竖直表面,随即顺煤壁竖直流下,重力加速度为g,水的密度为ρ , 则冲击煤层的水流速度至少应为(       )
    A、pρg B、pgρ C、pρ D、ρp
  •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为滑动变阻器,电容器的电容(C=30μF , 定值电阻R0=1Ω,电源电动势E=4V,内阻r=1Ω。闭合开关S,将R的阻值调至2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两端电压为1.5V B、电容器的电荷量为3×10-5C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达到最大 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值
  • 15、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用两个篮球(可视为质点)玩“空中击球”游戏,如图所示,甲同学在O点将篮球A以速度v斜向上抛出,使得篮球能够从乙同学正上方经过,乙同学选择合适时机,将篮球B从与O点等高的Q点以v0=12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篮球A经过最高点M后,在下降过程中经过P点时被正在上升的篮球B恰好击中,N位于OQ连线上且在M点正下方,已知O、N两点距离x1=10.8m , N、Q两点距离x2=3.6m , P、Q两点距离h=6.4m ,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篮球A抛出的初速度v;

    (2)篮球B延迟于篮球A多长时间抛出。

  • 16、某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演者利用摩托车与小轿车遥控模型演示追及场面,让两车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摩托车”在“小轿车”的后面,两车相距L=1.5m时,因前方事故,两车同时开始刹车,刹车后“摩托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小轿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2=30.25tv2的单位为m/s , t的单位为s),求:

    (1)从两车刹车开始到“摩托车”撞上“小轿车”的时间。

    (2)为避免“摩托车”撞上“小轿车”,两车的安全距离至少是多少。

  • 17、如图1所示,用该实验装置来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为了保证细线拉力即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需要垫高木板的一端来平衡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过程中应(填“保留”或“去掉”)拴在小车上的细线及砝码盘,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让小车沿木板下滑,当满足遮光片时,说明恰好平衡了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2)为了测量小车的加速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如图2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cm。

  • 1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某班A小组同学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案组装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B小组同学自己设计了另一套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B小组同学将拉力传感器测出的拉力F直接认为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

    (1)为了让细线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A小组同学将木板右侧垫高以补偿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你认为B小组同学是否应将木板右侧垫高以补偿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填“是”、“否”或“无影响”)。

    (2)为了让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细线的拉力,A小组同学让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你认为B小组同学是否必须让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填“是”或“否”)。

    (3)B小组同学通过对另一条清晰纸带的分析,在stt图像中描出了一些点,如图丙所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9、如图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示意图.发射口距地面高为h , 小球发射的速度为v , 落地位置到发射口的水平距离为R , 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一定时,v越大,R越大 B、h一定时,v越大,t越长 C、v一定时,h越大,R越大 D、v一定时,h越大,t越长
  • 2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