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
  • 2、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如图标注了某动物(2n=12)甲种细胞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核DNA含量,若向该种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M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 B、加入过量胸苷7.4 h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C、G1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若乙种细胞周期为24 h,M期为1.9 h,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更合适
  • 3、据表分析下列问题: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15.3

    2.0

    17.3

    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13.5

    1.8

    15.3

    人的肝细胞

    21

    1

    22

    人的宫颈癌细胞

    20.5

    1.5

    22

    (1)、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填“相同”“不同”或“不一定相同”,下同),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
    (2)、显微镜下观察某植物组织的有丝分裂时,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是因为
    (3)、若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细胞,理由是
    (4)、在细胞处于旺盛分裂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 , 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 4、 某研究所为研究不同“果树—农作物”复合种植模式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苹果+玉米和苹果+绿豆两种种植模式(苹果株高约400 cm,树冠离地约100 cm;玉米株高约200 cm;绿豆株高约45 cm),种植时,行间距和株距等均相同,每隔2小时测定苹果树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中能捕获光能的物质存在的具体场所是 , 叶肉细胞吸收的CO2直接参与的反应过程是。上图中检测净光合速率的各时间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利用的CO2的来源有
    (2)、分析上图,两种种植模式下,苹果树在夏季12:00时,净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在14:00之前,“苹果+玉米”模式下苹果树的净光合速率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是
    (3)、从研究结果可得出,苹果树不适合与(填“高秆”或“矮秆”)农作物复合种植。
  • 5、 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测定自然条件下某植物幼苗一天的光合速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完全培养液中一定含有(填无机盐)等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完全培养液对植物而言是一种(填“等渗”“低渗”或“高渗”)溶液。
    (2)、请依据图2画出一天中密闭玻璃内CO2浓度变化的曲线(表示出CO2浓度的大概变化即可)。
    (3)、图3中,叶绿素分布在(在A、B、C、D四个场所中选择填入),产ATP的场所是(在A、B、C、D四个场所中选择填入)。
    (4)、图3中①③可代表(填“CO2”或“O2”),图3所表示的情况是否可以发生在图2中t2时刻?(填“是”或“否”)。
  • 6、 将长势相同的黑藻均分为八份,编为A、B两组,每组四份。将A组分别放入装有300 mL自来水的4只烧杯中,放入光照培养箱中,控制光照强度分别为0 lx、1 500 lx、3 000 lx、4 500 lx;将B组分别放入装有300 mL自来水且溶解有0、0.1%、0.5%、2%NaHCO3的4只烧杯中,放入光照培养箱中,控制光照强度为1 500 lx。用溶解氧传感器检测两组烧杯中黑藻的放氧情况,每

    2 min采集一次数据,连续采集10 min,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忽略不同光照强度对水温的影响)。

    (1)、本实验中涉及的自变量为
    (2)、A组实验中,光照强度为3 000 lx时,10 min内黑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约为mg;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8~10 min溶解氧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3)、B组实验中有一只烧杯中溶解氧量几乎未发生变化,该烧杯中黑藻所处的实验条件是 , 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填“>”“<”或“=”)呼吸速率。该烧杯中溶解氧量变化与其他三只烧杯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 7、 如图所示,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b。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6所代表的是该叶片的呼吸速率 B、b/6所代表的是该叶片的光合速率 C、(ba)/6所代表的是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D、(ba)/6所代表的是该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
  • 8、 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 B、图中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 C、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是25 ℃ D、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O2的速率是消耗O2的速率的2倍
  • 9、 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属于某些植物特有的CO2固定方式:夜晚气孔开放,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固定于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甲);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CO2 , 供叶绿体的暗反应(乙)利用。下列关于这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夜晚,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景天酸代谢途径的出现,可能与植物适应干旱条件有关 C、给植物提供14C标记的14CO214C可以出现在OAA、苹果酸、C3和有机物中 D、在上午某一时刻,突然降低外界的CO2浓度,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短时间内不变
  • 10、 将某植物放在透明且密闭的容器内,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得植物吸收和产生CO2的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刻,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是10(mg·h-1) B、T2时刻,该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有机物积累 C、T1T3时间段内,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D、T3时刻后,密闭容器中的CO2浓度不断升高
  • 11、 如图所示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有关细胞器的代谢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 B、乙为叶绿体,a在类囊体薄膜上形成,用于B的还原 C、若G与F是同一种物质,则G在丙的基质中产生 D、无光条件下,乙不能产生ATP但能产生E,而丙能产生ATP
  • 12、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 13、研究者将玉米幼苗置于三种条件下培养10天后(图a),测定相关指标(图b),探究遮阴比例对植物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叶片叶绿素含量 , 原因可能是
    (2)、比较图b中B1与A组指标的差异,并结合B2相关数据,推测B组的玉米植株可能会积累更多的 , 因而生长更快。
    (3)、某兴趣小组基于上述B组条件下玉米生长更快的研究结果,作出该条件可能会提高作物产量的推测,由此设计了初步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选择前期一致、生长状态相似的某玉米品种幼苗90株。

    实验方法:按图a所示的条件,分A、B、C三组培养玉米幼苗,每组30株;其中以为对照,并保证除外其他环境条件一致。收获后分别测量各组玉米的籽粒重量。

    结果统计:比较各组玉米的平均单株产量。

    分析讨论:如果提高玉米产量的结论成立,下一步探究实验的思路是
     

  • 14、 下表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可透光瓶)测定的夏季某池塘不同深度水体中初始平均氧浓度与24小时后平均氧浓度,并进行比较计算后的数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水深/m

    1

    2

    3

    4

    白瓶中O2浓度/(g·m-3)

    +3

    +1.5

    0

    -1

    黑瓶中O2浓度/(g·m-3)

    -1.5

    -1.5

    -1.5

    -1.5

    A、水深1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制造的O2为3(g·m-3) B、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不能进行水的光解但能进行C3的还原 C、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D、水深4 m处白瓶和黑瓶中的水生植物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 15、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 ℃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无光条件下,液滴向左移动 B、在有光条件下,液滴向右移动 C、在有光条件下,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代表光合速率 D、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
  • 16、 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在夏季晴朗的一天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1(C点开始有光照)、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图1、图2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量减少 C、图2中gh段O2含量增加,且到达i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图示结果表明,该植株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
  • 17、 某科研人员将某品种茄子置于密闭的大棚中,测量其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7 ℃时的呼吸速率大于22 ℃时的呼吸速率 B、22 ℃时B点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C点和D点处茄子的净光合速率相同 D、C点和E点处限制茄子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相同
  • 18、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的光照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B、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主要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 19、蓝细菌是引起“水华”现象的主要微生物。如图是蓝细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含碳化合物相互转化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过程①②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有氧呼吸中,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④产生[H]的量较多 C、过程③④能为过程②提供ATP和NADPH D、在乳酸菌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是③和④
  • 20、 图1、图2是两种不同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中3号和4号为双胞胎,图2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若3号、4号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若3号、4号为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来自
    (2)、图2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遗传。若8号与10号近亲婚配,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3)、若图2中8号到了婚育年龄,从优生的角度考虑,你对她有哪些建议?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