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以下为研究人员利用水稻进行有关生长素的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植株中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2)、图1表示水稻幼苗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的水稻幼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 , 则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3)、图2表示将水稻的胚芽鞘切除尖端后,在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并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α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由此可得出结论:。(4)、用单侧光照射水稻根,可引起水稻根出现背光生长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2、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如图1),在破土而出时起到保护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该过程与生长素的作用密切相关。科学家发现一种tmk突变体,其顶勾弯曲度减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顶勾弯曲内、外侧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时需将材料进行纵切 B、破土后受到光照的影响可能会引起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而使顶勾弯曲度减小 C、该突变体可能因为外侧细胞生长加快而使顶勾弯曲度减小 D、该突变体可能是在较高IAA浓度条件下促进了内侧细胞的生长
-
3、为研究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果实发育的最适浓度,研究小组用IAA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对照组
不同浓度的IAA
浓度/ppm
0
600
700
800
900
平均株产量/kg
372
521
590
535
410
平均单果重/g
186
251
270
252
248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均能提高该植物的结果率 B、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均能促进该植物果实发育 C、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对该植物结果率和果实发育促进作用可能相同 D、由实验结果可知,IAA促进该植物果实发育的最适浓度在600 ppm~800 ppm之间 -
4、科学家在用向日葵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发现,向日葵因单侧光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面和背光面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单侧光照射未引起向日葵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向日葵的向光弯曲生长可能是单侧光引起某种抑制物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生长素对向日葵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其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之一 D、结合顶端优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向日葵的生长
-
5、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1中A点表示植株顶芽的生长状况,则B点可表示该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 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不同 C、图2中F点可表示幼苗横放时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 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
6、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系列实验(“→”表示光照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的生长素含量相等,胚芽鞘①将直立生长 B、胚芽鞘②将向右侧弯曲生长,胚芽鞘③将直立生长 C、胚芽鞘④⑥直立生长,胚芽鞘⑤向右弯曲生长 D、装置⑦和⑧中植株都会向暗箱开孔处弯曲生长
-
7、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探索,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 B、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
-
8、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图1中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B、图2取自达尔文的实验,可证明植物的感光部位位于胚芽鞘的尖端 C、图3取自鲍森·詹森的实验,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图4取自温特的实验,可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
-
9、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部位的生长素含量往往低于积累部位的生长素含量 B、植物茎尖细胞可以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D、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与光照有关
-
10、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0
9.1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2)、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 -
11、月季在我国享有“花中皇后”的美誉。为了建立月季某新品种的快速繁殖体系,以芽体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进行芽体增殖实验,芽分化率(%)结果如表。
6-BA/(mg·L-1)
IBA/(mg·L-1)
0.1
0.2
0.3
0.4
0.5
1.0
31
63
58
49
41
2.0
40
95
76
69
50
3.0
37
75
64
54
41
4.0
25
35
31
30
25
5.0
8
21
12
8
4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6-BA浓度大于4.0(mg·L-1)时,芽分化率明显降低 B、6-BA与IBA的比例为10∶1时芽分化率均高于其他比例 C、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适量的6-BA和IBA,可促进芽分化 D、2.0(mg·L-1)6-BA和0.2(mg·L-1)IBA是实验处理中芽分化的最佳组合 -
12、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
13、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P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 D、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
1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取样部分
生长素含量/(μg·kg-1)
对照组
低锌组
①茎尖
12.5
3.3
②茎的上部
3.7
2.5
③瘤上方的茎部
4.8
2.9
④长瘤的茎部
7.9
3.7
⑤瘤
26.5
5.3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
15、某同学用绿豆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素对芽的影响。他只配制了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两组效果相同且都为促进作用。该同学有一失误,忘记了标记生长素溶液浓度的高低。请依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和该同学的实验,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两种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区别开来,并说明理由。
-
16、某同学用两个未知的不同浓度(Cx和Cy)的生长素溶液做实验,测得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图1)的值分别为αx、αy , 且关系为αx=αy。为了进一步比较Cx和Cy的大小,该同学用去根尖的燕麦胚根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胚根向右弯曲生长,则Cx(填“大于”或“小于”)Cy , 判断依据是。
-
17、由图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最适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mg·L-1),若该实验是探究豌豆幼苗茎切段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做该预实验的目的是。
-
18、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
19、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
20、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