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辆装满液体的小车中有一个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刹车时,气泡将向运动,气泡运动的原因是具有惯性.

  • 2、如图所示,运动员射箭时,弦被手拉弯,说明力使物体发生了;手拉弯了弦的同时,弦也勒疼了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 3、如图,一个纸箱放在斜面上静止,请画出纸箱受到的重力以及其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 4、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所对应的应用技术不正确的是

    A、滑雪橇 B、喷壶 C、潜水员穿抗压服 D、吸盘吸玻璃
  • 5、关于身边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B、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0.5N C、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5N D、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1×103Pa
  • 6、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俐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这里采用了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平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井由此推理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3)、【得出结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交流评估】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填字母)。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5)、同学们进行实验时,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时每次都滑出平面,无法比较物体运动距高的大小。在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请你为他们改进一下实验。你的做法是
  • 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木块,测量滑动摩擦力,这样操作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以 v1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探究过程如图乙、丙和丁所示,比较图两次实验, 可验证猜想A; 比较图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B。
    (3)、如图戊所示,小明以v2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再次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 则此时图中毛巾对木块的摩擦力f  (选填"<*>"或"=")2.4N。
  • 8、小明用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装置来完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则: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明设计并按照甲乙丙的实验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对实验的影响,乙图是通过来减小摩擦力;
    (2)、在探究"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将乙图中的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小车不再平衡,从而得出:只有作用在 (选填"同一直线”或“不同直线”)上的两个力,才能够平衡;
    (3)、在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将丁图中的卡片剪成两半,此时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从而得出结论;
    (4)、小明用丙图来探究“二力的方向”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他在丙图实验完成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把右侧的钩码挂在左侧,此时小车(选填"会”或“不会”)静止,由此得出二力平衡必须满足“方向相反”这一条件。
  • 9、3月7日,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上演了一场融合尖端科技的“空陆联动*盛景:广汽集团传祺向往车系与国产大飞机 C919同台亮相, 在银翼与车轮的交响中展现中国智造实力, C919 的最大起飞质量为 72.5t,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m2 ,  最大巡航速度为900km/h。 求:
    (1)、72.5t 的 C919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力。(g取10N/kg)
    (2)、C919 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
    (3)、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匀速直线飞行 10min 所通过的路程。
  • 10、小刚同学在做“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安装完实验器材后,小遥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将U形管右侧高出部分的液体倒出 B、向U形管中继续盛装液体 C、取下橡皮管, 重新进行安装
    (2)、如图乙所示,从结构上看,压强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3)、通过比较丙、丁两图得出结论:同种液体, ,压强越大:
    (4)、若图丁中,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8cm, 请你计算该处水的压强为 Pa(ρ=1.0×103kg/m3)
  • 11、小红利用小桌、海绵、钩码等器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她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两图,可初步得到: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实验小红发现坦克设计成带的原因可用两图实验所得结论解释:
    (4)、仅将丙图的海绵换成丁图的木板,则小桌对木板和海绵的压强 (选填"相等"或"不等”);
    (5)、小红提出还可以用铅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小红分别采用如图戊、己所示的两种方法,两只手的食指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压在铅笔两端即可完成探究。其他同学指出图己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
  • 12、    

    (1)、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cm, 物体长度是cm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前,应先将测力计在向调零;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N,分度值为N。在某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
  • 13、如图,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并挂在墙壁上静止。请画出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 14、如图所示,有一辆小车,在A点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推力,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 15、如图,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A所受到的重力和A对斜面的压力。

  • 16、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大气压强的值。若实验时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若将玻璃管往下压,玻璃管内外的水银高度差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整个实验装置拿到高山上,则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将变小,这是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

  • 1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意大利科学家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作标准大气压。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P可以取为 Pa.
  • 18、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水杯静止不动,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将手握水杯的力增大为8N, 水杯仍然保持静止,那么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杯中倒入水后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重100N的物体, 在20N的水平向右推力F的作用下,以 0.5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N,方向水平;若在该物体上放一个砝码,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投掷实心球时,投掷出去的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是由于实心球受到力的作用;若实心球到达最高点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实心球将(选填“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