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粘有保护膜的 PVC板块原来不带电。迅速撕下保护膜能使保护膜带上电荷,保护膜此时与衣服相吸引,也与PVC板相吸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衣服可能不带电; B、撕下保护膜后, PVC板块可能不带电; C、若保护膜与带正电的玻璃棒相排斥, 则 PVC板块应该带正电: D、撕下保护膜后, 如果 PVC板块带电,则它与保护膜带上同种电荷;
  • 2、在导热性能良好的注射器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如图甲,当用力把活塞缓慢推到图乙的位置时,封闭空气温度保持不变,则此过程中,封闭空气

    A、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变缓慢 B、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不变 封闭 C、气体密度变小 D、气体密度不变
  • 3、观光电梯内,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悬挂物体M, 先后拍下两张照片如图甲、乙;以楼房为参照物,电梯

    A、静止 B、上升,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上升,做变速运动 D、下降,做变速运动
  • 4、若一个物体仅受一个力F的作用,它的运动图象可能是
    A、 B、 C、 D、
  • 5、学习“液体压强”时,老师展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辉辉同学观察实验后,得出结论: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就越大,下课后,辉辉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老师,老师表扬了辉辉爱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和辉辉一起到了实验室,另找一个矿泉水瓶,在侧边扎了两个小圆孔C和D(圆孔 A、B、C、D的直径相同),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观察得 Sc 小于 Sd.

    (1)、现已知 hC<hD , 求pcPD
    (2)、 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右移,最远的水流落在木板上,请用虚线在图中画出木板上表面平移后的位置
    (3)、 S'c 和 S'd分别为现在的最远距离, 现在求S'c S'd.
    (4)、 辉辉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6、项目小组自制了如图甲所示水火箭,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地向上飞.

    (1)、水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若一切力突然消失,它将一直保持状态;
    (2)、如图所示的飞行器中与水火箭的飞行原理相同的是

    (3)、如图丙所示,小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下了水火箭从A处起飞,到C处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秒曝光一次,根据拍摄的照片可以判断此过程中水火箭受到的力为.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并说明理由:
    (4)、在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其实验方法为 ,以下实验也是应用该方法的是 (填序号)①引人“光线”来研究光的传播现象;②通过乒乓球被弹开体现音叉的振动;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
    (5)、善于探究的研究小组还利用多余的矿泉水瓶做了下列小实验,其中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

    A. 如图所示,水量越多,形变越大

    B. 如图所示,纸片托住满瓶矿泉水

    海绵

    吹气

    C. 如图所示,孔位越低,流速越大

    D. 如图所示,用力吹气,喷出水雾

  • 7、如图所示的容器,侧面A点处有一个孔,小孔用面积为1x10-4m2的橡皮膜封住.(ρ=1.0×103kg/m3)求:

    (1)、A点处受到的液体压强;
    (2)、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力;
    (3)、如果想减少A点处的压强,请举一个可行的措施。
  • 8、龙年春节,100余台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活跃在深圳多个人工智能清扫试点,一台智能环卫机器人质量180kg,长1.2m、宽0.7m、高0.9m,总触地面积0.2m2 ,  具有自动驾驶、自行感知、智能清扫功能,正常工作时匀速运动,每小时可清扫5公里路面,每天工作9小时,把道路清扫得一尘不染.深圳人才公园、世界之窗等景区,外卖无人机忙碌地穿梭于其中,小高与同伴下单了 1600g的炸鸡与奶茶套餐,仅仅等待了 10.7min, 就成功接收到了心仪的“空投",此外医疗运输航线顺利启用,黄金珠宝低空运输航线首飞,无人驾驶载人观光成功首航.深圳正在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无人机匀速下降将炸鸡与奶茶送到小高手中时,套餐的重力为多少?无人机对套餐的拉力多大?
    (2)、智能环卫机器人停在水平路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若机器人在水平路面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2倍,那么发动机需要提供多大的动力?(不计机器人重力的变化)
  • 9、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实验的过程使用如图甲、乙、丙所示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不同的容器,甲乙中倒入等量的水,丙中水的质量小于甲乙.

    (1)、通过比较两次实验,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小明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得到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实验结论,你认为他得出结论的方式是否正确 ,理由是
    (3)、将图乙中的容器放在石块上(如图丁所示),则图乙中海绵受到的压力和压强与图丁中石块受到的压力和压强的关系为:F海绵 F石块 ,  p海绵 P石块。(均选填“>”、“=”或“<")
  • 10、舞狮的鞋子必须符合轻便柔软防滑的特性.小华想比较某两种品牌舞狮鞋的防滑性能,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两种品牌的舞狮鞋各取一只,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它们的重力.图乙是测量其中一只鞋子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该鞋子重力为 
    (2)、用弹簧测力计挂起较轻的那只鞋子,再向里面缓慢加人细沙,直至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悬挂较重鞋子时的示数相同,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3)、在跑步机的传送带上按图甲摆放实验用品,将弹簧测力计在 (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上调零后,其一端固定在跑步机上,另一端钩住鞋子;
    (4)、启动跑步机,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该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鞋子受到的摩擦力;
    (5)、换另一只鞋子,重复步骤(4),并记录数据,

    比较步骤(4)、(5)中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对应示数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鞋子防滑性能好.

  • 11、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三箱物资.如图所示是物资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不计空气对物资的阻力,物资与飞机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选填a、b"或“c")图.

  • 12、如图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一个 , 若水塔内水面的高度h1=18m, 五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的高度h2=13cm, 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的高度h3=10m, 那么,在五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强是pa(g取10N/kg,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 13、 如图所示,在玻璃瓶内装上适量红色水,橡皮塞上插入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将玻璃管插入水中,塞上橡皮塞,密闭瓶口,从管子上面吹人少量气体,水面沿玻璃管上升至瓶口以上.拿着这个简易气压计从一楼上到五楼,玻璃管中液面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理由是

  • 14、一辆装满液体的小车中有一个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刹车时,气泡将向运动,气泡运动的原因是具有惯性.

  • 15、如图所示,运动员射箭时,弦被手拉弯,说明力使物体发生了;手拉弯了弦的同时,弦也勒疼了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 16、如图,一个纸箱放在斜面上静止,请画出纸箱受到的重力以及其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 17、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所对应的应用技术不正确的是

    A、滑雪橇 B、喷壶 C、潜水员穿抗压服 D、吸盘吸玻璃
  • 18、关于身边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B、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0.5N C、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5N D、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1×103Pa
  • 19、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俐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这里采用了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平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井由此推理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3)、【得出结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交流评估】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填字母)。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5)、同学们进行实验时,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时每次都滑出平面,无法比较物体运动距高的大小。在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请你为他们改进一下实验。你的做法是
  • 20、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木块,测量滑动摩擦力,这样操作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以 v1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探究过程如图乙、丙和丁所示,比较图两次实验, 可验证猜想A; 比较图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B。
    (3)、如图戊所示,小明以v2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再次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 则此时图中毛巾对木块的摩擦力f  (选填"<*>"或"=")2.4N。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