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实验是科学的灵魂。下列经典光学实验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A、甲:将右侧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乙: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是为了防止出现两个像从而影响实验观察 C、丙:往碗中加水,是为了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D、丁:将凹透镜镜片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研究近视眼眼球结构与矫正
-
2、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种子结构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种子的胚由①②③④⑤组成 B、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C、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①②③ D、两种种子结构的区别之一是④的数量不同
-
3、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最美丽的工具。如图所示,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能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和丁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
4、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快慢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图丁: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5、图甲是花的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成熟后散发出花粉 B、图乙的⑧由图甲中的④胚珠发育而成 C、图乙的⑦由图甲中的③子房发育而成 D、该花是两性花,只能进行自花传粉
-
6、2022年从全球范围来看总共发生两次月食、两次日食。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与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墙上手影“孔雀” B、
水中“折笔” C、
湖面“月影” D、
雨后天空彩虹
-
7、如图为昆虫发育方式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此图表示蟋蟀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为成虫期 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
8、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
手拉开弓 B、
运动员罚点球 C、
小明压弯跳板 D、
熊猫拉弯竹子
-
9、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快速生长的时期,它们分别是( )A、成年期和老年期 B、青春期和成年期 C、少年期和青春期 D、婴幼儿期和青春期
-
10、人类对“磁”的探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资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现了磁石有吸引铁的特性,并用磁石制作了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如图甲)。
资料二:19世纪初,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微粒成为徵小的磁体(如图乙),分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通常情况下磁体分子的分子电流方向是杂乱无章的(如图丙),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外界磁场作用后,分子电流的方向大致相同,分子间磁场相互叠加,它们的效果显示出宏观磁性。
资料三:19世纪末,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体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
(1)司南的勺子静止后勺柄朝南方,勺柄是磁体的极。
(2)下列说法中支持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的是(填字母)。
A.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能形成环形电流
B.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环形电流能产生某一方向的磁场
C.铜原子核外电子也是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铜却不能被磁体吸引
D.随着科技进步,原子结构模型已经发生变化
(3)若图丙的磁体磁化后右端为北极,则磁化后丙物质的微观模型可以表示为(填字母)。
A.
B.
C.
D.
(4)“居里点”产生的可能原因是:高温使分子或原子 , 磁体的微观结构重新变成杂乱无章(如图丙)。
-
11、随着科技发展,商场中出现了很多无人售货机。小科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一个自动饮料售货机,设计电路如图甲,R1是阻值为100欧的定值电阻,R2为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如图乙,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6伏。小科的设计思路是:当开关S闭合,衔铁被吸下,出液装置有电流通过将会自动流出饮料,当饮料达到一定量时,出液装置自动停止工作,同时指示灯亮起。
(1)根据小科的设计思路,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将图甲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2)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后,当电流≤20毫安时,衔铁会被释放,出液装置停止工作。请计算通过该装置获得的饮料的质量(杯子的质量忽略不计)。(g取10牛/千克)
(3)小科的设计方案存在一个缺陷:当装满饮料的杯子被拿走后,出液装置又会重新开始出液。请解释原因。
-
12、2024年1月,四川雅江发现亚洲最大单体锂矿,该锂矿主产高品质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而锂(Li)是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
(1)锂辉石的主要成分(LiAlSi2O6)中含有种元素。
(2)LiAlSi2O6中锂、铝、硅、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LiAlSi2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在勘测时,工作人员测得某锂辉石样品中含LiAlSi2O6的质量为93g。若矿石中其他成分不含锂元素,请计算该矿石样品中含锂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13、小科家的厨房新装了目前流行的轨道插座(如图甲),可以左右移动插座也可以增加或减少插座。将厨房电路简化(如图乙),轨道内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零线和火线之间的电压恒为220伏,
(1)图乙中,控制厨房照明灯工作的开关应该接在方框(填“1”或“2”)中;
(2)照明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500欧,计算照明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写出计算过程)
(3)在一次使用过程中,插座B上连接了电饭煲,插座D上连接了烧水壶,并且都在丁作中。小科为了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在轨道右边又增加了一个插座(如图丙),并在插座F上连接了微波炉。小科的操作是否会影响电饭煲和烧水壶的工作?请说明理由。
-
14、为探究影响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小科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用铜夹将塑料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管的上下两端各固定100匝的线圈,线圈与发光二极管相连,在塑料管的正下方放置一个塑料盒,用来承接下落的强磁铁,如图所示(其中固定装置已省去)。
b.让强磁铁从管的上端自由下落到其下端的塑料盒中。
c.观察现象,两个二极管均发光,下方二极管更亮。
(1)实验中,发光二极管的作用是。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探究对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
(3)为进一步探究线圈匝数对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后续进行的操作是。
-
1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于是,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结合图丙,请列举得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
(3)基于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你认为丁图中最符合实际的原子结构为(填字母)。
【拓展与应用】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形态扭曲与实际不符
(4)小科、小红两位同学均用超轻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戊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16、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活动中,小科设计的电路如图,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回答:
线圈
线圈匝数/匝
电流/安
?
A
50
1
11
B
20
1
5
(1)该表格中“?”处应填;
(2)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该实验中,将A、B两线圈串联在电路中的目的是;
(4)该实验在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请指出:。
-
17、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科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举例及分析】
(1)NaCl、CuO、Fe2O3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3,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从电子得失角度回答)。
(2)H2O、SO2、CO2中氢、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4,说明推测二(填“成立”或“不成立”)。
(3)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4。
【得出结论】
(4)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而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常显正价,与氢化合时常显价。
-
18、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是否受力”实验时,小科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滑动变阻器。请回答:
(1)实验装置中的导体ab应选用轻质的铝棒而不是铁棒的原因是。
(2)实验中小科观察到导体ab运动起来,能得出结论是。
(3)小科增加一个滑动变阻器可以探究。
-
19、小科受奥斯特实验的启发,产生了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兴趣,探究过程如下:
(1)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放上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待静止后,调节直导线,使;
(2)闭合开关时,图中小磁针的N极将(填“指向纸面内”或“指向纸面外”);
(3)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磁针从直导线下方移到了直导线上方,闭合开关后。磁针的转动方向将(填“不改变”或“改变”)。
-
20、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是硫的两种氧化物,SO2是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在空气中可以进一步被氧化生成SO3 , 这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氧化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其中表示SO3组成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的是(填“甲”或“乙”)。
(2)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