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请你结合宁波某校学生会制作的“反诈”主题宣传单,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全民反诈共守平安

    【数据统计】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资料显示: 2017年国内电信诈骗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31.5元,2018年增长0.95倍、2019年增长4.6倍、2020年增1.69倍。 

    【法律链接】 

    2015年 8月,《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2016年12月,《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发布。 

    2022年9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12月1日实施。 

    (1)从改进规则的角度,分析两则材料的关联。
    【热点聚焦】缅北的跨国电信诈骗泛滥成灾,已严重威胁群众网络安全。仅其中11个诈骗窝点就牵扯中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超过1100起,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2023年9月,中国公安机关在完全掌握证据后,同缅甸有关执法部门合作,一举捣毁了这些窝点, 抓获百余名诈骗嫌疑人。
    (2)结合材料,说
    明我国跨国抓捕诈
    骗 团 伙 的 现 实 意
    义。
    【典型案例】
    案例一: 蓝某在微信群中宣称可以“破解防沉迷系统”,骗取钟某1500元,被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 
    案例二:王某伪装身份,以网恋为名,骗取孙某12万元,被法院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3)对比典型案例,你认为判断是否犯罪的标准有哪些?
    【防诈锦囊】
    ①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
    ②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或信息时,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遭遇电信诈骗造成财产损失后,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运用所学,将防诈锦囊补充完整。
    (1)、从改进规则的角度,分析两则材料的关联。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跨国抓捕诈骗团伙的现实意义。
    (3)、对比典型案例,你认为判断是否犯罪的标准有哪些?
    (4)、请你运用所学,将防诈锦囊补充完整。

    【防诈锦囊】 

    ①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 

    ②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或信息时,。 

    ③遭遇电信诈骗造成财产损失后,。 

  •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虽饱受外来侵略,但强国富民始终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材料二: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于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节选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材料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时期这样,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兄弟民族,都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力量,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王树祥《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百年觉醒的新里程碑》

    材料四: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5年

    华北事变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通过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正式确定全面抗战路线;淞沪会战爆发:国民党通过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平型关大捷:晋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台儿庄大捷;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3年

    中共领导敌后战场开始对日反攻

    1945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什么事件?如何理解“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2)、阅读材料二,概括使“举国哗然,群情激愤”消息出现的背景,并概述此后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何种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影响。
    (4)、阅读材料四,任意选取表格中互相关联的事件,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至少结合两个史实,史论结合,观点准确,论述清晰,100字左右)
  • 3、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思想

    (启蒙)

    文学

    新诗

    小说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研究

    国民革命

    世界革命

    1920年9月前(篇)

    65

    39

    140

    34

    1

    4

    0

    0

    1920年9月后(篇)

    2

    10

    101

    15

    79

    41

    113

    20

    材料三: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迫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罢工和抵制日货,迫使北洋政府屈服。

    ——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吹响了创建共产党的集结号,从南湖红船中扬帆起航,一路驶来,栉风沐雨劈波斩浪!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了《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由:“巴黎和会的决议”引发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中“北洋政府被迫屈服”的表现。
    (4)、阅读材料四,在壁画《日出东方》中任意选择一个地点,结合史实论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是如何“栉风沐雨劈波斩浪”。(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4、图示法有利于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图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5、市民罗某因遛狗未拴狗绳,导致恶犬咬伤路人。该地派出所依法对其给予行政罚款一万元,并没收恶犬的处罚。处罚罗某是因为其做出了____的行为而要承担____。
    A、法律所禁止;行政责任 B、法律所禁止;民事责任 C、法律所要求;刑事责任 D、法律所要求;民事责任
  • 6、下边漫画警示我们(   )

    A、必须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为中心工作 B、举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唯一手段 C、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D、国家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力量
  • 7、下列观点能全面反映小杭与妈妈之间对话内涵的是(   )

    小杭:网络生活真精彩,学习购物很方便。妈妈:网络生活很无奈,虚假信息真烦人。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B、网络促进人际交往 C、网络推动政治发展 D、网络滋生虚假信息
  • 8、游客陈某在梵净山“金顶摩崖”违法刻字,被判承担文物修复费用、勘察设计费、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共计约12万元,并对其违法行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文明游客
    ②加大监管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自律
    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9、某初中8名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调查,提出两项关于解决“老社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经政协提案建议,最终被政府采纳。这充分展现了中学生(   )

    ①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2024年保密公益宣传片《隐藏在屏幕背后的风险》,通过展现“智能设备拍摄的科研设施外观”“公共场合偶遇军事装备随手拍”等日常电子信息交互场景,提醒人们这些看似普通的操作可能会泄露关键技术参数、工作机密、科研信息、军事装备细节等重要敏感内容。该宣传片(   )

    ①宣传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知识,有利于强化公民的防范意识

    ②增强了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③保障了国家生存与发展,使得国家主权不会被破坏

    ④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国两会召开后,某校“风声雨声”时政学习小组持续跟踪学习两会内容和精神。这启示我们(   )

    ①作为中学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也应关注国家发展、社会变迁

    ②学习小组活动不利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③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要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2、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一开始便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B、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C、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13、朱德的女儿朱敏(1926-1986)在她的回忆录中说,她刚生下来就与父亲离别,14岁才与父亲正式见面。在此之前朱敏第一次“认识”父亲,是在成都街头的一张“悬赏捉拿”布告栏,里面印着父亲朱德和毛泽东的头像。朱敏第一次“认识”父亲朱德时(   )
    A、朱德与毛泽东一起参加中共一大 B、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C、朱德在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总指挥 D、朱德一声令下,百万雄师过大江
  • 14、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最后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
    A、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 B、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C、沉重打击了各方军阀的势力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火种
  • 15、《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主要是指(   )
    A、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建立统一全国的南京政府
  • 16、近代,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一些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国发展之路。下列主张,按其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自强”、“求富”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 17、十九世纪前期,“Revolution”一词在中国多被译为“作乱”、“大乱”等。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思想家王韬将它译为“革命”,进入二十世纪后,“革命”一词被广泛采用。对“Revolution”一词翻译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出当时的先进中国人(   )
    A、对外文翻译水平的提升 B、迈出了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 C、吸收了现代政治理念 D、致力于传播维新思想
  • 18、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
    A、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 B、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西方传教士可到中国租买土地兴建教堂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19、下面一位同学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梳理,正确的是(   )

    ①从目的来看

    是鸦片战争的延续

    ②从结局来看

    对中华文明造成了极大伤害

    ③从影响上看

    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

    ④从情感上看

    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 20、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