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B、眼虫可以作为水体质量检测生物 C、酵母菌可以生产一些人类的食物 D、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渔业发展
  • 2、大别山天门冬是科考队在大别山发现的新物种,在对其进行物种鉴定过程中,通过形态结构初步判断后,还需提取遗传物质进一步确认。提取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 3、小秦把准备好的一半胶状琼脂倒进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在琼脂即将凝固时,将一个山楂放到琼脂中间,周围放几个枸杞,再将另一半胶状琼脂倒进塑料袋中,用线扎好袋口,待凝固后,在塑料袋上扎一些孔,一个简单的动物细胞模型就做成了。与真实的动物细胞相比,这个模型中模拟细胞质的是(       )
    A、扎孔的塑料袋 B、枸杞 C、山楂 D、琼脂
  • 4、“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提及两种生物,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下图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归纳合理的是(       )

    A、甲细胞取自桃树,乙细胞取自鳜鱼 B、鳜鱼细胞和桃树细胞都有线粒体 C、鳜鱼细胞所含的营养物质存在于液泡中 D、桃树细胞都有③叶绿体,鳜鱼细胞没有
  • 5、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液体溢出 B、维持细胞形态结构 C、防止压破细胞 D、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 6、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一周后,该生态瓶渐渐出现了水变浑浊、鱼类死亡的现象。于是该同学在瓶中加入了适量会把残饵和鱼粪吃掉的多齿新米虾,生态瓶的保质期延长了3个月,多齿新米虾是生态瓶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 7、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我们只有一个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①大气圈的下层②岩石圈的上层③水圈④整个地球

    A、仅①② B、仅②③ C、①②③ D、仅④
  • 8、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 9、小秦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公园的花草树木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在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设计调查表 B、随意采摘植物 C、做好调查记录 D、做好归类整理
  • 10、小秦所在的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环境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测量湿度时附近可以有水洼 B、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植被种类 C、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便可得到结论 D、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 11、下图表示蚂蚁在搬运一块饼干,这幅图体现出蚂蚁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种内互助 D、种内争斗
  • 12、对于生活在油菜田里的一只蜜蜂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②空气③温度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②④⑥
  • 13、下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选择平面镜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4上 C、若观察到的物像模糊,可以调节6使物像更清晰 D、若1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25倍
  • 14、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变为图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B、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C、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D、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 15、在完成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产生的影响”实验后,下列处理金鱼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
    A、放入垃圾桶中 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 C、随便丢掉 D、做成标本储存起来
  • 16、将煮沸的肉汤装在敞口的瓶内,放久了会变质。科学家巴斯德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认为细菌不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实验设计 B、作出假设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 17、取一片天竺葵的叶片,用肉眼看到叶片呈掌状,叶边缘多浅裂;用放大镜清晰地看到叶片背面有许多细毛。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 1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命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二: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过口、鼻或眼结膜侵入人体。为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患者应隔离治疗,易感人群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该病。

    资料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疾病。患者症状包括高热、面部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资料一中提到的皮肤外,还有。该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资料二中,麻疹的病原体是 , 它没有细胞结构,由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麻疹患者能散播病原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将麻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
    (3)、若要通过注射麻疹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其原理是麻疹疫苗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特殊蛋白质—— , 这种免疫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4)、资料三中,针对登革热的传播特点,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请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措施。
  • 19、果蝇的长翅、残翅受一对基因控制,如图甲、乙所示。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选用一只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果蝇作为亲代,进行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一代)全为长翅。再让子一代长翅果蝇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二代)果蝇的性状和占比如图丙所示。请回答问题: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为性状。
    (2)、亲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乙中的(填序号)。
    (3)、图丙中,子二代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的数量比是 , 其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乙中的(填序号)。
    (4)、从子二代中任取一只长翅果蝇,与多只残翅果蝇杂交。若其子代的长翅与残翅的比例约为 , 则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若其子代 , 则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
    (5)、研究发现,将刚孵化的残翅果蝇幼虫放在31℃的环境中培养,会得到一些翅长接近长翅果蝇的成虫,这些成虫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又都是残翅果蝇。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共同作用的结果。
  • 20、下图为鸟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鸟卵的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①) , 该结构与(④)和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⑤) ,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卵细胞。(填写结构名称)
    (2)、鸟的生殖发育摆脱了的限制,这也是鸟类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3)、在鸟卵外壳上均匀的涂抹上凡士林,你认为(填“能”或“不能”)孵化出小鸟,原因是: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