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古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段中说“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B、“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等语言反映出何爹思想意识中也有着落后、守旧的一面,使这个有着精湛技艺的剃头匠形象更加鲜活和丰满。 C、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何爹剃头技艺的高超。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2)、小说以“青龙偃月刀”命名,这有什么含义?(3)、小说以何爹给临死的三明爹剃最后一次头结尾,这有何用意?试结合具体内容作出分析。(4)、现代化的浪潮逐渐抽空了乡村,使带着人们昔日很多美好感情的乡村越来越破败,也带给人们很多的惋惜。小说中的何爹剃头技艺高超,有一套剃头的绝活,但生意却越来越冷清,这缘于他的“不愿趋时”和对传统的固守。你如何看待他的“固守”?请具体说明理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的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回忆:“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蕴藏的爱国情怀,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奋斗精神,像“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阐明的诚信原则,都可以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可以引导他们增进做人的气节、形成美好的心灵,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感的生动教材。广大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一定能激发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康岩《让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材料二:
“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不学燕雀存小志,常慕鸿鹄以高翔。”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树立鸿鹄之志,为未来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夯实基础。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新时代的广大青少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从而牢固确立人生的理想信念,成长为矢志不渝、奔腾报国的栋梁之材。广大青少年应当汲取中华文化营养,立下鸿鹄之志,同时紧跟时代大潮,听从时代召唤,争当新时代人才,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奋斗之姿,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未来扛起责任担当,投身强国伟业,在苦干实干中成就人生理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人历来有骨气,汉有苏武牧羊十九载持节不屈,晋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宋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近现代有夏明翰狱中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五千多年来,不屈的抗争精神薪火相传,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增强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骨气。这也为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与此同时,回望百年党史,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熔铸起的骨气。这骨气,是在列强侵略时的顽强抗争,是在山河破碎时的浴血奋战,是在一穷二白时的发愤图强,是在时代发展中的与时俱进,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砥砺前行。广大青少年要不断从这些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进而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勇往直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基本的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做一个中国人的底气所在。因此,我们要用好用足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引导广大青少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料,使青少年打心底感知到中华文化之璀璨,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主动传承中国文化和精神。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感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将这些教材“用活”,帮助广大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进而让他们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摘编自熊林海《引导青少年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引导青少年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的重要前提。 B、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基本的力量,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C、不断从古代先贤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力量,让不屈的抗争精神薪火相传,有利于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 D、只有中华大地上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才能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以中华文明启迪青少年,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 C、青少年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料。 D、“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少年应树立鸿鹄之志,让自己成为可用之材。(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冰心 B、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 ——韦尔连 C、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梁启超 D、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 ——培根(4)、“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让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助力祖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5)、如何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中,人们既要正确评价自己,也要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对于立身、处世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采摘橘子时,沿河小小船埠边,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堆堆火焰。在橘园旁边临河官路上,陌生人过路,看到这种情形,将不免眼馋口馋,或随口问讯:“嗳,你们那橘子卖不卖?”“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这水泡泡的东西,你一个人能吃多少?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气再赶路,天气老早咧。”到把橘子吃饱时,自然同时也明白了“只许吃不肯卖”的另外一个理由。原来本地是出产橘子地方,沿河百里到处是橘园,橘子太多了。且照风俗说来,桃李橘柚越吃越发,所以就地更不应当接钱。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湖,一定就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民生活情形,虽多少改变了些,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靠土地喂养,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俨然自土中茁起。
(1)、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橘子的鲜亮诱人,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生生不息”,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恐”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提起“社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北欧,比如芬兰人在寒冷的公交车站排队,每人精准相隔两米。北欧人的“社恐”本质上是自我独立意识,是一种主动选择。与北欧不同,日本社会中的“社恐”则更多源于社会压力。老一辈人上班谨小慎微,下班后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①健谈的邻居、话痨的司机、热情的商场店员……②各种社交场合,每个人要花大力气“读空气”③,努力维护和谐的气氛。这些场景直接触发日本年轻人的疲惫和恐惧。他们主动为自己贴上“社恐”标签,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 A 。中国“社恐”流行的原因则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亲密度下降。与父母一辈拼命赚钱、 B 相比,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竞争性——④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社交场合抽身。虽然“社恐”是一种个体的自由选择,但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都鼓励“关注自我”的同时,年轻人也应该主动地融入社会,把自己从心灵“内卷”当中拯救出来,体验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1)、下列有关文中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冒号表解释说明,对前文“打交道”的对象进行具体的阐述。 B、②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社交的对象很多,突出了社交活动之多。 C、③处引号表特殊含义,“读空气”指根据现场气氛和状况来采取合适言行。 D、④处破折号表语意的转折,从中国充满活力的正面论述转向不利一面。(2)、请在文中横线处按要求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A.补写一个成语:
B.补写语句:(不超过10字)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予以修改。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体现了司马迁未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想到孙权的英雄业绩经历风雨已一去不返,于是发出“”的感叹。(3)、“清风”在古诗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是自然界的风,又映射着古人的感受与风貌,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 , ”。
-
7、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圣贤
[宋]刘克庄
圣贤自牧极卑谦,后学才高胆力兼。悔赋不妨排贾谊,谤诗遂至劾陶潜。
取人最忌规模狭,绝物常因议论严。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贤自我修养态度谦卑,而后辈读书人则认为自己才学、胆力兼具。 B、读书人以贾谊、陶潜作为评定“圣贤”的标准,诗人对此是不认同的。 C、颈联直出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表达了对“取人”“绝物”的看法。 D、诗歌批评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警示作用。(2)、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意思是诗歌像文章一样,表达不宜太直白而应有波澜。请结合这个观点分析本诗尾联的艺术效果。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 , 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 , 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展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①长:读cháng。②斥带:大丝带,又称为“绅”。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伦,类,与《过秦论》中“……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的“伦”词义相同。 B、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 C、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字词义相同。 D、趣,通“促”,赶快,与《兰亭集序》中“趣舍万殊”的“殊”词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 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以理服人。 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
②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赵仓唐
①
魏文侯
②
太子
③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福
(作者:九天)起
“目前,AI机器人还处于初始状态,只有简单的功能。但凭借它强大的学习能力,用不了多久定能成为您店里的得力助手。”陈博士又将手里一杯桃花酒一饮而尽。今天“一家小破酒馆”的这桌酒全是免费的。
“你说,这人工智能真那么神吗!”尤老板眼睛放着光。
“尤老板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这是伟大的科技产物。看在您这美酒的面子上,我才把第一个购买名额让给您!①有事儿只管联系我呗!1个月内无条件退货,3年内保修!”
这一晚,陈博士与尤老板一醉方休。夏天的月色格外皎洁,穹顶下一方酒馆,一片蝉鸣。陈博士志得意满地走在回研究所的路上,不觉打了个寒颤,赶紧把双手揣进兜里……
承
尤老板这几天连生气都是美滋滋的,思来想去给这个机器人服务员取了个名字叫做阿福。
初几日,阿福还什么也不会做。它只是看着店中发生的一切,小二在招呼顾客、掌柜的在记账……它就像一颗急需养分的种子,在陈博士预设的指令下,不断地补充着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学习,得出让“一家小破酒馆”生意红火的最优解。
渐渐地,阿福也可以与顾客交流了,口吻与小二丝毫不差:“客官里面请,欢迎光顾!给客官大老爷倒茶——您慢慢点着,小二随时候着——”客人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与它聊上几句,而它的回答也是越来越妙,总能让提问者或烦烦点头或开怀大笑。又过了几天,它连给顾客上酒上菜以及打扫店内卫生等一应事情也都会做了。
阿福的背上有一个插头,每天都要充一会儿电。有几次阿福电量耗尽了,便自动关机,像一尊雕塑
一样一动不动。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大伙发现阿福竟学会了自己充电。大家越来越觉得阿福像个人了!
尤老板偶尔会用电脑给阿福的芯片导入一些数据,例如酒馆的历史啊,账目啊,老板和小二的信息啊,还有酒馆公众号的往期文章啊等等。转眼一年过去了,阿福的表现可圈可点。尤老板非常满意,不止一次夸奖阿福,也常把阿福的进步与陈博士分享。但是过后想想也是可笑,虽然阿福也会兴冲冲地回答“谢谢老板”,②但那不过是数据处理的结果,它毕竟是没有意识和情感的。
转
阿福一如既往地在酒馆里打杂干活,只是充电的次数似乎比以前更频繁了。直到一天,阿福将一份企划书递到了尤老板的眼前:“老板,这是‘一家小破酒馆’分店的企划书,请您签字。”“分店?”尤老板这一惊吃得可不小,他立刻锁着眉仔细地看了一遍。还真是企划书,连选址、投资、经营模式、风险评估一应都规划好了。“你做的?”
“是的老板,我已经做了周密的调研和分析,开这家分店会让咱们的酒馆生意更好!您只需签字就可以了。”阿福肯定的语气绝不是在开玩笑,他说的调研和分析是大数据算法的结果,按道理没人有资格质疑。
“好吧,你——让我考虑一下。”有一瞬间,面前的这个人让尤老板怀疑他是不是阿福。
阿福走后尤老板又将企划书反复看了几遍,真是一份完美的企划,连实地考察都已经做好了,阿福是什么时候做的?自己竟然一点也没有发觉。也是,阿福表现如此优异,陈博士的来电自己已经好几次忘记接听了。
这几天,尤老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真地观察阿福,又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阿福竟然在吃东西!没错,阿福正把客人吃剩的酒菜往口里装。尤老板感觉每一根汗毛都站了起来。这天,尤老板刚抽完一支烟,似乎终于下了决心:“阿福,你过来。”“我仔细考虑了,分店还是不能开。”尤老板试探地看着阿福,阿福点点头没说话。“你的企划书,里面有经济学、管理学等很多理论模型。你从哪里学的这些知识?”尤老板将疑惑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
“上一次小二哥给我充电时连接了互联网,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录入了数据库。”阿福的话让尤老板心中一紧,他不知道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这么说——你吃东西也是因为这事?”一颗火星在忽明忽暗地跳动。
“是的。我给自己做了些改装,在体内放了一个电化学反应器,利用生物酶和细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糖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再将剩余的杂质排出。这样我就不再需要充电,还可以陪顾客喝酒。”阿福好像在讲一个平淡的故事。
尤老板想起了一年前刚买来店里的阿福,那时它还叫GT6.2,不懂人类的交流,行动也很僵硬。可现在,似乎自己才是那个没有智慧的机器人。
“老板,分店企划书,请您签字。”阿福慢慢说着,一步一步走近。
“你想做什么?”尤老板感觉到一股压力和恐惧正让自己喉咙发紧。陈博士!尤老板迅速掏出手机……怎么陈博士还没接电话?尤老板想起身,可他站不起来了,大脑好像逐渐被浸在泥潭里,天旋地转。阿福在捣鬼,是那根烟……果然……
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梁,汗水和果实落在黑土地上。海浪退了潮,露出了礁石。
尤老板在企划书上签了字。分店开业的那天正是初冬的第一场雪。③雪花缓缓地飘下,将大地盖上一片洁白,像那一天晚上的月光。
分店老板名叫阿天,是阿福按照自己的结构仿造的AI机器人。④当然,这是你我才知的秘密。
尤老板和伙计们依旧在酒馆里忙碌。每当有朋友来,尤老板总要和他们吹嘘开分店是自己多么英明的决定。至于分店老板阿天,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尤老板一起玩到大的发小。
“一家小破酒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老板热情招待陈博士畅饮自家店里的美酒,因为他对本领神奇的人工智能十分心动,准备从陈博士手中购买AI机器人。 B、阿福起初学会同顾客打招呼,之后的对答越发精妙有趣,这些表现可能基于对众人的仔细观察,是其深度学习的结果。 C、作为机器,阿福起初需要用背上的插头充电,否则便无法工作,这一细节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体现了艺术真实性。 D、阿福经过仔细调研后才起草了一份堪称完美的企划书提交给尤老板,因此他当时的语气认真强硬,不允许老板提出质疑。(2)、对文中画线语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用祈使句写出陈博士推销时的热情主动,也为后文尤老板试图联系他埋下伏笔, B、句子②体现尤老板对机器人的认识:虽然阿福行为近似人类,但其内在机制异于人类。 C、句子③照应购置机器人的那一夜,此时尤老板新店开张,踌躇满志,与当初境遇相似。 D、句子④的“你我“是叙述者主动现身,直接同读者讲话,与小说之前的叙述方式不同。(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富有暗示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全黄的麦穗,火红的高梁,汗水和果实落在黑土地上。海浪退了潮,露出了礁石。
(4)、小壹同学读完本文,认为小说有些消极悲观,想要改写最后一节“合”,使小说情节合理反转,变为圆满结局,酒馆也在尤老板的经营下真的“越来越红火”。请结合文本,帮助他拟写改写提纲。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
发现假设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
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
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
小结
第二章 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
五大思想渊源
小结
第三章 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
具体经验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试读内容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
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
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不会随意评判别人。
读者评论
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 B、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 C、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D、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B、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 C、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 D、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A、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学习《过秦论》时,小壹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 C、学习《鸿门宴》时,小壹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 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4)、下图是某校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于“思维过程”。 B、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质疑假设”的做法是一致的。 C、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演绎归纳论证来进行推理。 D、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进步学生这三个人物之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今天的中国,在对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参加你所在学校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要求:演讲内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特定情境需要。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宝贵遗产,馒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成为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的主食。其实, A , 而不是作为主食食用。西晋人卢谌的《祭法》中有“春祀用馒头”的记载;按照《酒醴饮食·馒头》的记述,诸葛亮也是为了祭祀才下令制作馒头的,类似的古文献记载还有很多。①用来祭祀的面制食品,往往在制作时更加讲究,②有的还赋予了一定艺术造型。③古代的馒头作为一种祭祀食品,④内包有馅,并且馅的主要成分是肉组成的,⑤这显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不能负担的,⑥也不可能成为百姓的主食,⑦但作为祭祀食品却是可以办到的。⑧这暗示着馒头在最初时期并不是一种平常百姓日常消费的一般性食品。
使用馒头进行祭祀的礼仪,后来发展为以馒头为年节礼品表示特殊用意的习俗。这种习俗在今天中国北方的许多地方仍很流行。事实上,从食品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 B , 一定会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A 。
B 。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绘画至晚明,苏州的文脉渐渐势弱,流转至两个地区——南京与上海。董其昌于文人山水画中____,一时之间,以他为首的“松江派”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南京则在“金陵画派”的____之下,直至清中期。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明清之际,朝代易帜,____,一大批文人画家纷纷遁迹于山林之间,恪守着大明朝汉族正统的意志,形成了“遗民画家”的艺术群体。其中有出家为僧的八大山人与石涛,为中国绘画增添了异彩。展览场地的一幅《游鱼图》,为八大山人的作品。画上大面积的留白,一尾瘦鱼游弋于上部。鱼脊由一笔绘出,贯穿头尾。鱼眼一笔圈成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是八大山人早期标志性的“白眼向人”的画法。下方几抹水草,两条小鱼,突出了上方瘦鱼的____之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另辟蹊径 统制 地动山摇 孤傲 B、别具匠心 统摄 地动山摇 高傲 C、另辟蹊径 统摄 天崩地裂 孤傲 D、别具匠心 统制 天崩地裂 高傲(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进一步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B、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承接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进一步完善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C、只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 D、只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李时珍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写天人永隔时间之久,“”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2)、古人经常对月抒怀,如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借月表达了人生世替,而不可穷尽的哲思:“ , 。 ”(3)、《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 , ”来解释“恕”,倡导我们用一生来践行。
-
1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项 羽
陆 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来分别形容项羽和乌骓马的特点,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进行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粉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论人》)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道A约B君C守近D太上反E诸己F其次G求H诸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饭,与《六国论》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所劫”用法相同。 B、去,舍弃,与《鸿门宴》中“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的“去”意思不同。 C、哀,使悲伤,与《阿房宫赋》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哀”意思不同。 D、鄙,浅陋,与《曹判论战》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的仁德虽一直被孔子信任,却也受到他人质疑,孔子用巧妙的方法证明了他的清白。 B、保持自己的天性就能够知道事物的精微,从而懂得事理的玄妙,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得道。 C、人有智力和德行之别,但都会用花言巧语为自己辩护,因而君主被欺罔错不在己而在臣。 D、材料二主要谈论的是君王之道,尤其是在“论人”这一问题上提出的测评方法颇有见地。(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②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5)、两则材料都提出了对于识人的看法,请简要概括其观点。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堆苹果
李立泰
四大嘴好早起晨练,顺着小公路,边走边打拳,也没啥套路,就是活动活动筋骨,出身汗,痛快!今天一出村,来到村北打谷场。
其实早没打过谷子了,就轧轧麦子,这两年麦子也不轧了,都用收割机了,到地头吐麦粒儿。但场里还有麦秸垛。
老远四大嘴就看着场里多了堆东西,黎明前天还挺黑的,看不清。他快步走到近前,哇!一堆苹果。这就有点儿意思了,一夜间多出堆苹果,蹊跷。
他蹑手蹑脚躲到麦秸垛窟窿里,观察动静。等到天亮,也没来个人毛儿。四大嘴从麦垛窟窿出来,整整衣服,拍打拍打麦草,庄重地查看苹果现场。
四轮从小公路来到场里把苹果卸下,大部分是散装,有几个塑料袋子装了苹果,围在边上。没袋子的地方用树枝画了圈儿。还写了几个大字:各位乡亲,因有急事,先把苹果卸下。谢谢!
噢,原来如此。
四大嘴有数了,要帮助老乡看好苹果,不能在咱这儿丢了一个苹果。他回家告诉老婆子新发现,老婆子说,憨家伙,还不拉到家来,你先看见的。
他大嘴一撇到了耳门子,娘们儿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是咱的东西,能往家拉吗?现在什么社会了?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唉——人家遇到急事了,咱火上浇油?
那你学雷锋?憨头!
对!我去看着,咱也不是思想高学雷锋,应该。他搬了凳子,提了水,来到场里,坐到苹果堆旁边喝水吸烟。
人们陆续出村,见四大嘴在场里坐镇,当了掌柜,哈哈!鸟枪换炮了,四儿!二大牙先走进四大嘴的视野,此时四大嘴眯缝着眼不看来人。
二大牙开腔,四哥,发财了倒腾苹果?说着伸手摸个大革果,在褂子上蹭蹭,张嘴想吃。
四大嘴伸手抢过来,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不能吃。
这里还没平息,五大巴子也来了,伸手捡大苹果。青瓜梨枣见面就咬,吃个尝尝,先尝后买知道好歹。
老五,这不是我的,别吃。俩弟兄弄了个窝脖儿,四大嘴告诉了他们事情的原委。
嗨!不知哪儿的,分了算了。二大牙说,四哥你先见的,你要大半,俺见得晚,俺少要。五大巴子也附和,是啊,这样吧,你百分之六十怎样?俺俩每人百分之二十。行吧?
四大嘴身子一拧,说,不行。咱都不能要。人家有急事,走了,咱不能坏良心。
二大牙说,四哥,良心多少钱一斤?见好的就该抢是不是?
四大嘴说,兄弟们,我不管你们讲不讲良心,现在,我有发言权,别叫我生气,咱还喝酒还是好兄弟。二大牙、五大巴子说,四哥,俺知道了,你是想吃独的。好,俺不沾你光了。二人悻悻地离去。
天色将晚,四大嘴回家抱来被子,晚上睡在苹果旁。第二天还搭了个简易窝棚,吃住在场里。
四大嘴看主人三天没来,报告村主任。村主任表扬四大嘴做得对,没丢咱村的人,我看再等几天不来,要想法处理,不然果子坏了咋办?是啊,现在就有快烂的了。
两天后村主任跟四大嘴决定把苹果卖了,发动村民自愿买。大喇叭一喊,村民蜂拥出村,带着包、篮子来到村北场里。
苹果是红富士,这成色的果子市场价5元一斤,村主任讲明道理,咱按公道价,不能乘人之危。
四大嘴过秤记录,村民自觉把钱往酒箱子里放。
二大牙、五大巴子见村主任到场,没出歪点子,还都买了革果。他俩抽着烟,帮四大嘴整理苹果。不到中午一堆苹果卖完了。
他们帮着点钱,把百元、五十、二十分类放,共卖了15680元。苹果共3136斤。
村主任在斤数、钱数的条子上签了字。好,午饭我请客,去“兔子炖鸡”。
行,俺把苹果钱送回家,马上到。
四大嘴喊住他俩,说,兄弟,你俩知道我为啥帮人家?那年,我去黄河南驮地瓜秧子,遭了大雨,没法骑车子,邓龙村民给我派车套驴拉回来。谁没个三灾八难的?
二大牙、五大巴子笑了,四哥做得对。
四大嘴临走,把酒箱拆了,弄个牌子,写上“拉苹果老乡,村头儿第三门找我”挂到了树上。
(摘编自《广西文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叙写“今天一出村,来到村北打谷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自然引出了下文四大嘴发现一堆苹果的情节。 B、文中的四大嘴具有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疾恶如仇、知恩图报等一系列的优良品质,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文章的主题。 C、作为一篇农村题材的小说,本文展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令人深思。 D、小说叙写了“四大嘴在黄河南驮地瓜秧子”的情节,对主要故事情节做了必要的补充,使整篇小说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加充实合理。(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堆苹果”为线索,将不同的人物集中到这一线索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B、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以正面描写为主,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小说的结尾表现了四大嘴的善良细心,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故事情节戛然而止,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设置了悬念。 D、本文语言富有地方色彩,为了表现乡村风格,贴合人物形象,大量使用了俗语和口语,如“鸟枪换炮了”“谁没个三灾八难的”等。(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村主任”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并作简要分析。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作家地域意识的出现与地域文学的兴起。文学书写中的地域流派意识在宋元以前尚不明朗。明代以降,地域文学作为一种地方性文化传统与典范的意义逐渐开始凸显。在某种程度上,明代中后期乃至明清一代的文学史,实可视作由中央与地方文学集团连缀而成。
明清之际,江南一带“虽僻邑深乡,千百为群,缔盟立社无虚地”(张履祥《言行见闻录一》),而知识人的“在地化”则是地域文学繁荣的重要条件。
就人员构成而言,文学社团的参与主体多为“在地”知识人。一方面,这些文学社团以本地人员为构成主体;另一方面,其成员具有高度的地域认同感。社团的称谓如“云间三子”“太仓十子”“江左三大家”等,亦体现出“在地”知识人明确的地域追求。在结社宗旨上,他们往往存在基于地域认同而产生的争胜心理,如吴伟业对“太仓十子”的推举,便具有同“虞山派”“云间派”争胜的意味。参与主体对自身所处地域文化传统的清晰感知与主动认同,是地域文学社团大量涌现的基础;而文社需要在特定的地域文化传统中展开,地方性知识与经典则是地域文社形成的起点,正所谓“士君子居其地,读其书,未有不原本前贤以为损益者也”(吴伟业《太仓十子诗序》)。晚明时期,士人“群萃而州处”,强化了其与所居之地的空间及情感联系。伴随知识人的“在地化”而形成的地域认同感,是江南文社形成的情感根基。
此外,地域文社的形成和持续发展对活动场域、经济支撑以及参与主体的稳定性亦有相应的要求。明代以降,教育的平民化促使“在地”的下层知识人群体不断扩大。明清之际,江南文社的发起者多为具有地域影响力的知识人,参与者则以当地科举不遇的诸生以及下层知识人为主体。知识人的“在地化”意味着其立足于特定的生存空间,且具有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因此能够为组织集社提供时间与人员上的可能。而“在地”的世家大族则成为文社发展的重要依托。一方面,家族能够为社事的展开提供活动场域,如无锡秦氏的寄畅园“构列二十景”,亦是江南文人集社之所;另一方面,家族的经济支持同样是文社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摘编自安家琪《明末清初地域文学的繁荣与知识人的“在地化”》)
材料二:
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有助于作家间的交流沟通。地域这个相对封闭的自足物也渐渐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南北文学风格地域性的差异在隐隐地、潜潜地消融着。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说:“盖调和南北之功,以唐为最矣。”胡小石在论李杜诗歌时又进一步阐释:“自交通便利,政治统一后,以地理作为区分是靠不住的。”可见,随着交通的发展,南北文学史就是处在不断交融、互动互渗的过程中向前演进的历史。在文明史的发展中,有很多作家的祖先已南北迁移多次,所以对一个作家来说,很难说清其究竟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如唐朝初年标举“建安风骨”的陈子昂。而有些作家由于其自身的经历、爱好、兴趣的不同,其作品风格的地域性也呈现暧昧状态,如南朝庾信,其南北兼融的文风,使其在文学史上成为一颗璀璨之星。大文学家司马迁虽为北方人,但其一生多游历于南方的湖光水色之间,所以其作品恢宏气势间也呈现出纤柔婉丽之气。
自大唐帝国统一以来,南北文学在消融中互补共存,使各自的文学更充满活力和生机。南方文风的理想浪漫加上北方文风的刚健质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学特有的宽厚柔媚相统一的特色。
然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文学创作。也就是说风格地域性的消融与缩小并没有出现绝对状态。实际上,风格地域性的形成也并非只是交通因素使然,其中气候、自然地貌、传统文化等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是相对恒久而稳定的因素。这样看来,文学风格地域性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某种层面上有了缩减,而在某种程度上、某种层面上由于互动而产生了新质,并使之更为强化。从六朝开始,正统的文人们多有崇北抑南的倾向,在思想上推崇刚健的文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中说:“汉魏西晋皆北方之诗,盛唐之时,称作家都大抵为秦晋人也。”起码在文风上,这些盛唐大家多与北方文学精神相契合。这种崇北抑南的文学倾向的出现,既体现着创作者与评论者主观上的情感倾斜,同时也说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六朝以来的南方文学已走向轻浮颓靡的状态。所以,崇北抑南局面的出现实质上就是北方文学以其粗犷刚劲的文风对南方文学及时地起着纠弊与鼓舞的作用。
(摘编自白雪《论文学风格的地域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书写中的地域流派意识在明代中后期及清代表现得最为突出,特别是江南一带。 B、从文学社团的称谓可以看出,参与者都存在基于地域认同而产生的争胜心理。 C、文中借用梁启超的话意在表明交通的发展使文学风格地域性差异在唐朝越来越大。 D、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学风格的地域性会缩减,但不会消失,甚至会得以强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地域流派意识凸显于明代,据此可知,屈原的作品流露出来的楚风、楚声,只是地域性的表现,但还不是地域流派。 B、文中以陈子昂和庾信两人为例,意在表明很多作家的作品风格的地域性特征没有严格的界限,往往能兼融南北文风。 C、两则材料都涉及文学地域性,但两者论述的话题不同。前者论述文学的地域流派问题,后者论述文学风格的地域性问题。 D、“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各方面的交流,从文学发展的规律看,也应有利于打破文学风格的地域性限制。(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中地域文学社团形成的必要条件的一项是( )A、知识人的“在地化” B、一定的活动场域 C、一定的经费来源 D、便利的交通条件(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在地化”知识人的特点。(5)、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对刘师培的观点加以评析。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拉蒙德说:“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傻瓜,不敢说理是奴隶。”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0、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疆棉区有①____的自然条件,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棉花种植属灌溉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新疆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以前,每年九、十月间,新疆就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现在,随着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了。所谓“强迫劳动”的说法纯属②____,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那些污蔑的谎言终将③____。
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它以超强的柔软温暖了我们的衣衫,它以纯白的棉浪绽放了农民的笑脸.它以无垠的辽阔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新疆棉,亚克西!新疆棉,中国心!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 ② ③
(2)、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并在下面的横线处写上修改后的句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兼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