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名片”,走向世界。

    (1)高铁与电路连接的是石墨电刷,它体现出石墨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2)建造高铁需婴消耗大量钢铁。工业上:用磁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高铁列车使用了多种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A、玻璃车窗       B、镁铝合金车体       C、塑料小桌板       D、铜制电线

    (4)下列关于高铁上防锈措施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车身表面烤漆                           B、及时清除铁制部件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清洗铁制零部件          D、用不锈钢,锰钢等合金化替铁制部件

  • 2、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三个亚铁离子
    (2)、两个氨分子
  • 3、下列对物质除杂、检验、分离鉴别的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及方法都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在滴加酚酞

    C

    分离CuCl2、NaCl两种物质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滤液;再向滤渣加适量的稀盐酸,再蒸发

    D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熟石灰研磨或稀硫酸

    A、A B、B C、C D、D
  • 4、如图所示,分液漏斗中装有物质X,集气瓶中装有物质Y,当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X后,发现气球没有明显变化。则X和Y可能是下列组合中的

    A、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B、浓硫酸、水 C、碳酸钠溶液、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 5、维生素D2(C28H44O)有促进新骨生成和钙化的功能。下列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6g B、维生素D2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8:44:1 C、1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构成 D、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6、下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②④表示的是原子,③⑤表示的是离子 C、②③⑤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2
  • 7、

    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其中属于可再生能源。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 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 , 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K1和K2 , 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 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 g。

    (2)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 , 为减少CO2排放,请提出一条措施。 

    任务三:再探铁的燃烧

    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4)结合已有知识,回答影响铁燃烧的因素:(至少答出2点)。

  • 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1)烤蓝技术是防锈工艺的一种,即高温下在铁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从而保护了内部的铁不受腐蚀。下列选项中与四氧化三铁致密结构相似的物质是                    (填字母)。
    A.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
    B. 铁在常温下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的铁锈
    C. 水的净化中用于吸附颜色、异味的活性炭

    【任务二】金属与酸反应

    (2)将稀盐酸滴在铁片上,现象是________,该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在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时,听到爆鸣声,则产生的该气体是________。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了这种气体,简述原因________。

    【任务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4)将打磨过的铁钉放在试管中,倒入少量含有硫酸铜的废水,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
  • 9、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绿色能源的新星

    绿色低碳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要发展目标,而太阳能电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军。在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晶体硅电池备受关注外,以碲化镉为原材料的薄膜电池同样备受业界关注。碲化镉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与地面太阳光谱分布非常匹配,实际发电能力强。光学吸收率超过95%,对光能吸收都比较好,在清晨、傍晚、积灰、雾霾等弱光条件下发电效果明显。

    碲化镉(CdTe)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形状呈黑色晶体颗粒,熔点达1092℃,相对分子质量240。以碲化镉为原材料的薄膜电池夹在两块普通玻璃之间,使玻璃从绝缘体变成导体,并且具有发电功能。景区中,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科技的创新点。

    (1)、写出一条碲化镉的物理性质(写一条即可)。
    (2)、如图1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碲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碲化镉中镉元素的化合价是

    ③碲原子和图2中(填字母,下同)的化学性质相似,图2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有

    ④A达到稳定结构时形成的微观粒子符号为 , 3Na+的意义是

    (3)、景区内树林中有着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某种负氧离子(O2-)的每个原子团是由一个氧分子俘获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每个O2-中含有个电子。
  •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基本反应类型是。用D装置收集氧气有下列操作步骤:①当导管口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气泡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一起倒置在盛水的水槽中;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移出导管,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实验台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编号)。
    (3)、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C装置的优点是 ,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填“下”或“上”)。要获得平稳气流,最佳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若要检验所得气体是二氧化碳,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 11、

    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Water for PeaCe”(以水促和平)。

    (一)水的净化。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景德镇三宝山泉水净化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其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异味和色素,常选用的物质名称是

    (3)以上三个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操作(填序号)。

    (二)水的电解

    化学兴趣小组通过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4)①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b中气体密度是a中气体的16倍,即ρb:ρa=16:1。试推算a、b中气体质量比为

    ③爱护水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填字母序号)。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C.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 12、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前沿科技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毛笔笔杆常用竹管制作。竹管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 , 纤维素由种元素组成。
    (2)、《丹经》记载用硝石、硫黄、炭化的皂角经“伏火法”制成火药,其爆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NO3+3C+S__K2S+3X↑+N2↑,则X为
    (3)、“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助力我国天宫空间站建设。该火箭助推器使用煤油(含C11H24、C12H26、C13H28等分子)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生产制备煤油,该生产过程发生的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天舟号”货运飞船换装了以LiFePO4做正极材料的新型锂电池,用到的LiFePO4(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
    (5)、空间站建设中,钛和钛合金以其优良的性能而得到普遍应用。钛是用铝粉与二氧化钛(TiO2)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氧化铝,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下列除杂或鉴别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B

    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混合物

    C

    鉴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除去铜中的铁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 14、在实验室及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正确的处理措施能减少事故对人体的伤害。下列有关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浇灭 B、房间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以利于毒烟排出 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冬天燃煤取暖的封闭房间内放置一盆清水,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 15、人教版2024年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中,把实验中用到的“石棉网”全部改为“陶土网”。在受热温度达到500℃时,石棉网中的石棉纤维会飘浮到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会附着并沉积在肺部,造成肺内组织损伤。石棉网中的石棉纤维主要成分为Mg3Si2O5(OH)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3Si2O5(OH)4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2 B、Mg3Si2O5(OH)4是由镁元素、硅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C、Mg3Si2O5(OH)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石棉纤维对人体有害,应尽量减少使用
  •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氧气验满 D、称量氯化钠
  • 1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D、随手关闭水龙头
  • 18、AgNO3溶液常常用于制备照相乳剂、镀银、制镜、氯离子的检验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过量AgNO3溶液逐滴加入73.0g稀盐酸中,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t秒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9、

    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消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主要成分: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去渍原理:过碳酸钠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俗称小苏打)和过氧化氢……

    (1)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实验1】

    (2)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根据推测,该气体可能是O2和CO2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设计了以下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检查气密性后,向A中加入热水,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B、C,向D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B中 , D中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O2和CO2

    (3)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2】取实验1中锥形瓶内溶液,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4)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已足量的方法是

    (5)实验中溶液M呈无色,你得出的结论是

  • 20、请结合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组合为(填装置标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A作为发生装置,该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4)、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