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明矾的作用是。(2)、操作①的名称是 ,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铁架台、玻璃棒、烧杯、等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经过操作①得到的液体C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破损
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操作②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异味、色素,则应选用(填物质名称),该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4)、上述净水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填操作名称)。 -
2、化学学科注重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请回答相关问题:(1)、从微观角度看,钠、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直搂构成的物质是。(2)、如下图所示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钠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溴(Br)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5)
①微粒D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②B和E对应元素形成物质的化学符号为。
③微粒A和微粒E分别表示氯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3、现有下列四种物质: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E臭氧(用字母代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2)、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3)、可用于电光源的是。(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5)、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因此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离子都带有电荷,因此带电的微粒全都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
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热水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说明分子或原子运动速率受热加快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
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的进行 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而且能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的质量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以免试管炸裂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
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倒入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则该同学倒入的液体体积A、等于19mL B、小于19mL C、大于19mL D、无法判断
-
9、在82.8克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所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滴加过程中先发生化学反应:)。试计算(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和盐酸的挥发):(1)、m的值为。(2)、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化学方程式及计算过程)。
-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大写字母),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填“m”或“n”)端进入。
(5)E装置试管中的现象是。F装置是将E装置实验后的试管加热,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填大写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
1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是。
(2)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方法。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4)t2℃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成分溶解再降温到t1℃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克。
-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X
(1)、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不同。(2)、氮和磷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相同。(3)、画出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Y单质的化学式为。(5)、原子序数分别为1、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填化学式)。 -
13、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醋酸的化学式为。
(2)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的化学式为。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该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为价。
(4)在新冠疫情期间,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lO)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5)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14、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
15、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B、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处锈蚀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
16、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
17、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的是A、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 B、存放酒精的试剂柜 C、面粉加工厂 D、城市居民住宅区
-
18、小明同学在开学体质检测时,与医生交谈获悉,青少年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min,每次约吸入0.5L空气。(1)、人体呼吸(填“属于”或“不属于”)缓慢氧化。(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一种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kg。计算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9、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 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 , 没有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
-
20、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其验满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