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声波可以用来“洗”物体,把被清洗的物体放在清洗液里,让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液体 , 振动把物体上的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物体,洗碗机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
-
2、“超声波”美容店中用超声波清洁牙齿,是因为( )A、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B、超声波是清洁剂 C、超声波具有能量 D、超声波能引起牙齿的振动
-
3、超声波是一种( )A、传播速度很大的声波 B、频率很高的声波 C、振幅很大的声波 D、响声很大的声波
-
4、超声波能传递和.超声波具有、、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应用很广泛,如可制成发现水下目标,还可以制成、等.
-
5、通常把发声频率高于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
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小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仔细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小汽车的一些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甲所示,汽车的后视镜是一个(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是因为该镜子能扩大视野,能让司机看到车后更大的范围。(2)、如图乙所示的为汽车上 “倒车防撞可视雷达”,通过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装置加工、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填“远”或“近”)(3)、小汽车前面安装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____。(填字母)A、倾斜放置的挡风玻璃不易被震碎 B、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观察车外的情况 C、使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前上方,有利于观察车内情况 D、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4)、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此时应将挡风玻璃温度调(填“高”或“低”)。
-
7、如图甲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h/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 cm)①分析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 , 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照相机拍完某建筑物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该建筑物上的某物体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
8、学习了速度后,小德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依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的下落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
纸锥锥角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
81.9 °
2.20
2
1.9
10
135 °
71.1 °
1.84
3
1.9
5
90 °
81.9 °
2.20
(1)、小德是通过方法(填序号:①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多少;②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如图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填“A”或“B”)。(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纸锥下落快慢与有关,越小,下落越快。(3)、小德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一样重的两个纸锥如图丙所示,并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这两个纸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4号纸锥先到达地面 B、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C、5号纸锥先到达地面(4)、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德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频闪照相机拍下某一纸锥的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①下列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是。(填字母)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0,则纸锥经过位置C时的实际速度为m/s。
-
9、小荣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一细光束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
0 °
10 °
20 °
30 °
40 °
48.6 °
50 °
折射角
0 °
13.4 °
27 °
41.7 °
58.7 °
90 °
(1)、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为0°,说明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3)、当入射角为48.6°,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消失,只发生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大小为 , 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具有性;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我们发现 (填“会”或“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
10、小童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是他实验中的几个操作:
a.点燃一支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记下蜡烛A和B的位置;
c.移去玻璃板、蜡烛A和B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A、B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
d.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在步骤a中,眼睛应从玻璃板(填“前”或“后”)面观察,若实验中小童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很可能是。(3)、在完成步骤a后,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A、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 B、把玻璃板换成平面镜重做实验 C、选用长度不同、粗细相同的蜡烛重做实验(5)、小童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6)、实验后,小童将显示时间如图丙所示的电子手表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电子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11、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2)、在水温升高到85 ℃时,每隔1 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 但温度。(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由此可知当时大气压(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 ℃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次实验中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 ℃加热至刚沸腾时,从两次实验所用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
12、2024年五一假期,小德一家乘坐C422次列车去南通看望祖母,如表所示为C422次列车从启东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求:
站名
启东
海门
南通
如皋
海安
扬州
南京
到站时间
—
7:12
7:36
8:08
8:21
9:20
10:17
发车时间
6:50
7:15
7:42
8:10
8:24
9:23
—
路程/km
0
45
83
128
148
266
367
(1)、本次列车由海门站到南通站所用的时间。(2)、本次列车由海门站到南通站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本次列车长360 m,中途列车匀速驶过长1 800 m的高架桥,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高架桥需要72 s,则列车在桥上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
13、如图甲所示的是直播时用到的一款提词器,可以将显示器上的台词通过一块专用镀膜玻璃反射到演讲者的正前方,使得演讲者在看演讲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请在图乙中画出AB在镀膜玻璃中所成的像。
-
14、完成图中的折射光路。
-
15、 为了加强管理,某些公司对员工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 的像,与录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记录考勤。若镜头焦距为1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填“小于10 cm” “大于10 cm且小于20 cm”或“大于20 cm”)。
-
16、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小烧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测得甲杯外的水温为100 ℃,乙杯外的油温为300 ℃,甲、乙两杯中水能沸腾的是(填“甲”或“乙”)杯,最终两杯水的温度t甲 (填“>”“<”或“=”)t乙。
-
17、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 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 cm,现铅笔以2 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3 s后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cm;将平面镜M(填“顺”或“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
18、如图所示,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的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逐渐注入适量水,水槽底部的光斑向O点的侧移动,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 停止注水,增大激光束和水面的夹角,则折射角。(后两空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
19、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支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后面1 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左侧的镜片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填“近视”或“远视”)眼。
-
20、如图甲所示的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它一般是由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油(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树脂油温度逐渐降低,它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800 ℃,碘的熔点为113.7 ℃。则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乙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填物态变化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