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理解

    ____

        ①书坊天井的东墙檐口,住着(庞大 巨大)的蚂蚁家族。每当夏季暴雨来临前,总能看到蚂蚁们排着长队上下奔波,日夜忙碌。
        ②有一天,一只天牛从天井上方的枫树上飞了下来,深赭(zhě)色的身体,黑色的斑纹,凸起的两肩,像是穿了一套武士的铠(kǎi)甲;突起的额头上还长着两只长长的触角,并能自由转动,远远看去很像是美猴王头顶上的雉(zhì)鸡翎(líng)。当它飞起来时,张开着的翅膀像极了一件潇洒的大披风,威武异常。
        ③不过,这只天牛虽然外表帅气,却十分蛮横无理。有一次,它(果然 竟然)肆无忌惮(dàn)地飞到我的桌子上来,尖利的爪子在桌面上划着,伴随嘴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④我起身让座,想看看它究竟能得寸进尺到何种地步。这时,一只小蚂蚁沿着桌腿爬到了桌面上,我想(爱护 保护)小蚂蚁,于是伸出手指,试图挡住它的去路。它却硬是绕开我的手指,直奔天牛而去。此时的天牛正挥动着触角“耀武扬威”呢!
        ⑤也罢,那我干脆旁观一下,这庞然大物遇到这小黑点,态度又会如何。
        ⑥小蚂蚁(浑然不觉 不知不觉)眼前这个怪物有多可怕,照样探出自己的两个触角去触碰天牛。我本以为天牛会一巴掌拍死这个“小黑点”,但它似乎也并没有生气,而是歪着头打量起这个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移动着的“小黑点”,非常好奇的样子,一边看着,一边嘴里仍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这次,像是在大笑。
        ⑦站在一旁观察的我,拍拍胸口,看来是一场虚惊。
        ⑧原来,这威武凶猛的天牛是个素食主义者。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并按顺序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章结尾处说这是“一场虚惊”,那“我”原来惊慌的是 , 结果。所以我知道“一场虚惊”的意思是
    (3)、阅读第③至⑧自然段,在思维导图中填入关键词,并概括主要内容。
    天牛
    挥动
    蚂蚁

     

    第③至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阅读短文第②自然段或第③自然段,选一处作批注,填入文旁的框内。
    (5)、天牛飞到“我”桌子上, “我”起身让座是因为(   )
    A、天牛太蛮横无理了, “我”想把它从桌子上赶走。 B、看到天牛咬牙切齿的样子, “我”感到害怕想要离开。 C、难得看到天牛, “我”想站起来仔细观察它。 D、“我”想给它让出更多空间,看看它接下来的行动。
    (6)、根据内容,请为短文取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题目:

    理由: 

  • 2、阅读与理解。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片段中,作者从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从文中“远处”“”这些词语,我们读出了潮来时”“的变化过程。此外, “人声鼎沸”“”“”这些词句借观潮者的心情,衬托出了大潮的壮观。
    (2)、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阅读后完成练习。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读着诗中“”这个词,我仿佛看到(听到)

  • 3、按要求填空。
    (1)、学贵有疑。宋代陆九渊提醒我们:“为学患无疑,。”汉代王充告诉我们:“智能之士,。”唐代韩愈在《师说》中也指出:“ , 孰能无惑?”
    (2)、思能启智。王戎通过观察思考,不取道旁李,其原因是“”(填写课文原句);西门豹运用(填写成语)的方法,既惩治了恶人,又破除了迷信。
    (3)、诗中有“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碧海青天夜夜心”融入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莫愁前路无知己,”宽慰了离别的友人。
  • 4、根据要求写句子。
    (1)、仿照示例,写句子。

    例: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选一种自然现象(四季变化、气候冷暖、白天黑夜等),至少用上两个加点词语描绘它。

    顿时  忽然  一眨眼  过了一会儿

  • 5、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攀”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在“这座山高不可攀”一句中, “攀”字的意思是(填序号);在“攀谈”一词中, “攀”字的意思是(填序号)。

    攀pān ❶动抓住东西向上爬:~登|~岩|~树|~着绳子往上爬。❷用手拉;抓住:~折。

    ❸动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龙附凤|~上了一门好亲戚。

    ❹动设法接触;牵扯:~谈|~扯|~供|~交情|你自己的事儿,别总~着别人。

    ❺(Pān)名姓。

  • 6、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体育场里rén shān rén hǎi , 观众的脸上yáng yì着笑容,充满qī dài与激情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来自各国的运动健儿们摩拳擦掌,目光jiān dìng , 自信满满。他们以wán qiáng的毅力在赛场上拼搏,用汗水和热血 chuàng zào了一个个fēi fán的成绩,诠释了“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令我们jìng pèi与zàn tàn

  • 7、书写展示。

    将下面这段话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横线格上。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

    提醒: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

  • 8、判断正误。
    (1)、“二八月,乱穿衣”是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暖多变。
    (2)、“膀大腰圆”“慈眉善目”“奋不顾身”都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
    (3)、动物的家有很多种说法,比如鱼塘、虎穴、龙潭、雀巢、马厩。
    (4)、书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行文的最后先写日期,后署名。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发现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巴。
  • 9、同学们对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做了一番解读,你认为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明:标识的含义是“二人成行,环保先行”。 B、阳阳:标识号召人们减少出行,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 C、天天:标识表达了以行动点亮美丽中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的理念。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D、奔奔:标识是一个变形的“行”字,象征着倡导与行动,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蓬勃生命力。
  • 10、下列对语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吗? 在日常上网中,请不要随意将有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的车票、护照、飞机票等“晒”到社交平台上,也尽量不要使用没有密码的公共 Wi-Fi,更不能扫描网站上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A、如何在社交平台“晒”信息? B、如何安全上网、保护个人信息? C、很多行为会泄露个人信息。 D、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非常重要。
  • 11、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本领超群,下列表述与人物不匹配的一项是(   )
    A、神农尝百草,被称为“医药之神”。 B、赫拉克勒斯是勇敢的大力士,射死了凶恶的鹫鹰。 C、辛格比艺术才能非凡,用音乐征服了草木万物。 D、哪吒拥有三头六臂,法力高强。
  •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 B、“我又胖又美!”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 C、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 是火把梨? 还是紫葡萄? D、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地球村”。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雪悄无声息地落在人们的肩膀上。 B、伯伯容光焕发 , 丝毫看不出是大病初愈的样子。 C、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同学们就开始窃窃私语了。 D、做事遭到拒绝或者受挫时,可以用“破天荒”来形容。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门豹邺(惩办) B、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C、长河渐落晓星沉(晨星) D、与诸小儿游(曾经)
  • 15、下列每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 , 请把它选出来。
    (1)、
    A、幕色 B、横竖 C、丝毫 D、精疲力竭
    (2)、
    A、无奈 B、花蕊 C、求饶 D、奋奋不平
    (3)、
    A、搏斗 B、大慨 C、殷切 D、不动声色
  • 16、请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下列每小题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注音是错的,请把它选出来。

    (1)、
    A、(wěi) B、(cuàn) C、可(níng) D、(pǔ)
    (2)、
    A、沌(hùn) B、照(ān) C、(fēn) D、(kàng)
    (3)、
    A、(kuàng) B、选(jìng) C、色(xùn) D、倒(qīn)
  • 17、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玉簪子,但他俩眼睛花了,记性差了,怎么都找不着,就几次三番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玉簪子不见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奶奶想起去过田里。父亲跟着奶奶来到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奶奶记得她也去过老房子,于是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可她还是经常上去擦拭一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这么想着,就打开了樟木箱子,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忍不住说:“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逛庙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酸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儿全回来了。

    如今,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好奇地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奶奶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1)、【整体感知】文章围绕“奶奶的玉簪子”写了什么内容?
    (2)、【形成解释】父亲的眼睛两次“定住了”,请根据下表进行理解。

    父亲的表现

    看到什么

    定住的原因

    打开了樟木箱子,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3)、【形成解释】“奶奶的玉簪子”不见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依据。
    (4)、【形成解释】默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想象画面,写出这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5)、【评价鉴赏】如果把文章结尾“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句话删掉,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 18、庐山落霞

    我曾经在庐山看见过西天落霞。每当我想起来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总是像第一次见到时那样鲜明。

    那天傍晚,雨后初霁。几位游客相邀到“月照松林”散步。我们走上山梁,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只觉得眼前猛地一亮,一幅从未见过的瑰丽图画出现在眼前。

    一切景物都像是重新铺排的,一切色彩都像是重新涂抹了的。平日常见的波浪般的山岭,开阔的谷地田畴,葱茏繁茂的绿树杂花,都隐没在浓重的雾海中了;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在这个洁净、幽远、壮阔的背景上,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长江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在太阳的面前,长江上展开一个像天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展开一幅同样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天蓝色……交织、融合在一起,悦目,醒目。在“广场”的这头,蹲着两只似狮非狮、似虎非虎的奇兽,壮观,威严。①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片高原,肃穆,宁静。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②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我暗想:③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你看,那云嶂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鄙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锈谷来送行了。

    ④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嶂雾壁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要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⑤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1)、【整体感知】这篇短文是从两个方面写落霞的。
    (2)、【形成解释】文中画线部分①是态描写,④是态描写,写出了落霞的
    (3)、【形成解释】文中画线部分②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落霞辉映着远山、江面的奇幻景象。
    (4)、【基础知识】把画线句子③改一个说法,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5)、【形成解释】文中画线部分⑤中,“这”指 , 而“送行者”指
  • 19、梦忆荷塘

    ①多少年过去了,我仍记得家乡的荷塘,那个伴我度过无数个夏夜的荷塘,那个记载着我儿时梦想的荷塘,那个满载我童年回忆的荷塘。梦中,我似乎又赤脚来到了故乡的荷塘边……

    ②我喜欢在微风轻拂的夏夜静静地趴在荷塘边,用手去轻轻地拨那凉凉的池水,水波顺着指尖荡漾开去。伴着清凉的池水和悠悠的微风,夏夜的炎热也被驱散了。

    ③荷塘并不大,好像月光洒下的一汪清波,清幽,皎洁。荷花并不多,也并不明艳,只是那纯洁透明的白里微微透出点粉粉的羞涩,像淡妆的仙女,娴雅而又不失美丽。荷叶也不茂密,像荷花的裙子浮在清波上……

    ④故乡夏夜的荷塘并不总是清幽的。时有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点点波纹,在柔柔的月光下闪闪跃动着。我呆呆地看着,看着……突然,翠绿的荷叶上一个小东西悠然跳动了起来定睛细看,那是一只小青蛙我小心地掬起一捧水向它泼去,它敏捷地蹦开了我愉快地笑了,看着它在一片片荷叶上跳来蹦去,惹得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它则咕咚一声钻入水底不见了,溅起小小的水花美丽的荷塘又恢复了平静。荷叶也静了下来,只有上面的水珠映着淡淡的月光,显得分外夺目。荷花仍是那样羞涩,羞涩中露出的是那种难以言说的美,比童话还纯,比仙境还幽。

    ⑤我总爱对着荷塘幻想,幻想这幽幽的荷塘是精灵的家园:也许那含苞待放的花儿中都躲着可爱的小精灵,也许它们赏月时会渴望飞到月亮上找嫦娥姐姐玩,也许它们正在品味着荷花散发出的清淡花香,也许它们已经在这安静的夏夜睡着了。多么希望我也是一只小小的精灵,这样我就可以更亲近地接触每一片荷叶、每一片花瓣,可以坐上花瓣做成的小船,漂向荷塘的角落,沉浸在这片荷塘月色中。一阵轻风柔柔地吹过,几片薄薄的云纱围住了弯月,在淡淡的荷香中,我酣然入梦……

    (1)、【形成解释】文中加点词语“难以言说”的意思是 , “酣然入梦”的意思是

    A.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B.藏在心底难以说出口的事

    C.很舒适地进入梦乡            
    D.像做了一场梦一般

    (2)、【整体感知】请为第②段描绘的画面起个名字:
    (3)、【形成解释】读短文第③④段,选出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填空。

    ①第③段运用(动态 静态)描写,通过描写月光下的荷塘、等景物,表现出夏夜荷塘的幽静、美丽。

    ②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动态 静态)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

    (4)、【整体感知】下面对短文第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是围绕“我总爱对着荷塘幻想,幻想这幽幽的荷塘是精灵的家园”来写的 B、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自己对荷塘的各种幻想 C、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自己对荷塘的幻想,目的是突出作者童年时代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童年时代的纯真和美好
    (5)、【整体感知】从短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 20、考拉从不死抱着一棵树

    ①考拉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有柔软的毛、憨厚天真的眼神、滑稽笨拙的动作,像摆在玩具店里的公仔,奇趣又可爱。考拉被誉为“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动物”。

    ②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树栖动物,栖居在桉树林区。(    )栖居在桉树林区,(    )考拉对食物非常挑剔,只吃桉树的叶子。它的饭量不是很大,每天只吃约500克桉树叶。

    ③考拉的领地意识极强,自己的领地绝不允许别的考拉或其他动物染指,一旦自己的领地被入侵,主人会毫不客气地将入侵者赶走。当然,它们内部的规矩考拉们都能各自遵守,不会轻易进入别人的领地,即使一个领地的考拉死去一年多,别的考拉也不会贸然进入,因为死者的气味信息尚存,不去冒犯,也许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吧。

    ④考拉几乎一年四季都居住在桉树上,而且很少活动,多数时间都慵懒地抱着树枝趴在树上。一天当中,它约用20小时睡觉,2小时吃树叶,2小时发呆它呆萌的样子,非常招人喜欢。难道考拉一直待在树上不下地吗?不是,它们也有从树上下来的时候,但是,考拉下地的时候的确很少。它们是懒惰的,但有时也是很勤快的,那就是从一棵桉树转移到另一棵桉树上的时候。这是它们下地最多的时候,在这件事上它们从不偷懒。它们从不死抱在一棵树上,而是经常换树。为什么要经常换树?是所在树上的叶子吃光了吗?不是,考拉从不把一棵树上的叶子吃光,它们换树的目的是给桉树充分的时间,让桉树的叶子趁机再生。

    ⑤可见,考拉也非常懂得保护生态。

    (1)、【基础知识】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评价鉴赏】短文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文中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3)、【评价鉴赏】第④段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形成解释】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考拉的领地意识极强,绝不会进入别人的领地,也绝不允许别的考拉或其他动物染指自己的领地。 

    ②考拉是懒惰的,但它们换树的时候从不偷懒。  

    ③文中第④段多处运用设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整体感知】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文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对它进行了介绍?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