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一施赖贝尔在其著作《美国的挑战》一书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节点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书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是因为欧洲社会( )A、对冷战发展与多极力量成长的担忧 B、对新兴国家发展的排斥 C、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持肯定态度 D、对苏联威胁的集体恐惧
-
2、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的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的目的
-
3、宋代在婚聘上的重大变化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俗的变化 B、宗法制开始衰落 C、理学思想的形成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4、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
-
5、《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
6、考古发掘发现,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璧、玉琮来自大型墓葬,而小墓则罕有发现,因此可以肯定,拥有大批琮、璧玉器的墓主生前也一定掌握着祭祀天地、沟通人神的权力。可见当时( )A、宗教事神权不集中 B、北方出现专业手工业者 C、等级差异已经出现 D、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实现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70年,先后发生了两次大的军事改革浪潮。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确立了“练兵”“制器”思想,19世纪70年代确立了“寓强于富”的“求富”思想,19世纪70年代以后确立了建立近代海防边防和近代军事教育思想。这场改革持续30年,清政府投入很大,一度搞得有声有色,但最终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结束。第二次军事改革浪潮,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等人积极推进军事改革,最基本的主张是改革军制、创练新军。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确立了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完善军事教育制度、改变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加强军事统率机构等全面变革军制的思想。新军编练运动,从甲午战争后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前,声势很大、影响很大,代表了晚清军事改革的最高水平,但最终也没有避免清王朝的灭亡。
——摘编自石武英《晚清军事变革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必须打造一支能够扎根基层,并与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新型革命军队。三湾改编开启了锻造新型革命军队的序幕。“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能够掌握军队的基层,士兵委员会则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军队管理,代表士兵利益。发扬了军内民主,使士兵得到了在旧军队不曾有过的体验。毛泽东提出红军要“人人要会打仗;人人要会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人人要会做组织群众的工作”,“做群众工作”显然是红军更为重要的本领。苏区地方武装的建设亦同样遵循了党的领导,坚持革命军队的政治属性。这样,苏区由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构建了三级武装体系,实现了苏区地方军事化,在军事组织中实现对群众的整合。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对军队的政治改造,明确军队的政治属性,使革命军队成为推动苏区社会改造的工具。
——摘编自刘一博《改造基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路径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军事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雕刻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魅力。下表为各时期雕刻发展概况。
时期
雕刻发展概况
商周
以青铜器雕刻为主,纹饰神秘庄重,体现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
春秋战国
雕刻风格多样,既有精美的青铜器纹饰,也有玉石雕刻开始兴起。
秦汉
石雕、玉雕大量出现,气势宏大,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玉雕辟邪等。
魏晋南北朝
佛教雕刻盛行,石窟艺术蓬勃发展,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隋唐
雕刻技艺精湛,题材广泛,包括佛像雕刻、陵墓雕刻等,风格大气恢宏。
宋元
雕刻更加注重写实和生活气息,木雕、砖雕等民间雕刻艺术发展。
明清
雕刻工艺达到极高水平,宫廷雕刻和民间雕刻各具特色,装饰性极强。
围绕 “中国古代雕刻工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姓需登记户口,注明人口与资产。户口册上记载着丁口数目与土地多少,以此为征税之依据。租者,征粮也;庸者,纳绢也;调者,献绵也。除租庸调外,尚有杂徭,即力役之征。此法一行,国库充盈,百姓虽负税役之重,然生产亦有序进行。
(1)、材料反映了(朝代)的(户籍制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朝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意义。 -
10、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海湾战争失败后,(美国)被迫调整在中东的战略布局…… 从某些地区的撤退被视为美国影响力下降的新证据。” 这一观点反映出(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西方阵营出现分裂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
11、有学者研究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经验被世界各国广泛讨论。美国代表团在国际经济会议上带来的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报告和资料被参会各国代表争相阅读。材料表明( )A、“罗斯福新政模式” 受到关注 B、西方国家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广泛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同
-
12、在19世纪中期,英国输往德国的商品中,40%—50% 为纺织品和机械设备等制成品;德国出口英国的商品主要是化工产品和钢铁制品。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对德贸易处于顺差地位 B、英国国际贸易主导地位动摇 C、英德两国工业化发展各有特色 D、欧洲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13、17世纪,荷兰商人从亚洲进口大量香料。某荷兰商人将一批香料运往欧洲销售,运输途中遭遇风暴,部分香料受损。到达欧洲港口后,( )A、受损香料按原价销售 B、受损香料低价处理 C、所有香料高价售出 D、受损香料被禁止销售
-
14、18世纪,英国某小镇通过自治法案,规定镇政府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有权制定地方法规和管理公共事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什么特点( )A、强调中央集权 B、重视法治建设 C、推行地方自治 D、倡导民主平等
-
15、在古代印度,某人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不应有贵贱之分,他的这种思想最可能源于( )A、婆罗门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
1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下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第一产业的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C、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推动经济发展
-
17、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 “一五计划”。在 “一五计划” 期间,某工厂为完成生产任务,加班加点工作。请问以下哪个选项符合当时的情况( )A、该工厂主要生产轻工业产品 B、该工厂的技术工人大多来自国外 C、该工厂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援助 D、该工厂的生产完全依靠手工操作
-
18、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开展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地主阶级,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B、武装斗争主要依靠的是工人阶级的力量 C、根据地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城市经济 D、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得到了党内所有人的支持
-
19、19世纪中叶,李鸿章忧心忡忡地向朝廷上奏:“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虎视眈眈,我朝危机日重。洋务之举虽有所图,然成效未显。今又闻英法等国欲迫我朝签订新约,以扩其在华权益。” 以下关于此时局的描述,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使中国实现了自强求富,成功抵御了列强侵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C、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应对危局开展洋务运动,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20、明代《农政全书》中绘有描绘农田水利建设、家禽养殖方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场景的全新农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技术不断创新 B、农业生产注重经验总结 C、农业发展依赖多种经营 D、农业生产重视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