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对于中央工委总结报告有关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工作效率的提升 B、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 C、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 D、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
-
2、1914年3月,北京政府工商部颁布《矿业条例》,明确规定矿产国有,但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矿业权之获得不以地主自然取得而以申请为先,同时大幅减低矿产税,取消原有的将部分赢利上交给政府的规定。这表明政府意在( )A、限制地主投资以固统治 B、振兴工商实业以培国本 C、提倡自由经营以利投资 D、降低矿产税率以解民困
-
3、1855年,在华外商共1038人,比1837年增加了3倍,分属于219家洋行。西方商人还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由此产生了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买办。据此推知,买办阶层是( )A、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B、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C、西方殖民渗透的工具 D、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
-
4、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竖,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C、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
5、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黄轻白重,遂为故事。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这折射出( )A、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集权加强 C、决策事权转移 D、科举影响扩大
-
6、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 )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
-
7、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A、伦理道德 B、文字技巧 C、法律知识 D、专业技能
-
8、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B、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C、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D、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
9、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互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 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 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
-
10、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 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
11、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 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 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
-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A、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B、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
13、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只知道丝绸来自神秘东方,并不清楚它原产地的模样。马可·波罗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把来源地具象化。《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畅销书之一。随后几个世纪,许多探险家、航海家和商人决定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一定要前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马可·波罗的书和前往中国的愿望影响的。”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欧洲人长期对东方尤其是中国兴趣浓厚 B、马可·波罗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陆 C、马可·波罗激发欧洲人的中国情结 D、《马可·波罗游记》是中世纪欧洲畅销书
-
14、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 B、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 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 D、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
15、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7年
24岁的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1903年
18岁的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
1919年
30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7年
34岁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50年
26岁的留美科学家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师友挽留,毅然回国。
1954年
27岁的鞍钢劳动模范王崇伦倡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1978年
29岁的严宏昌带领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立下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契约。
——摘编整理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围绕“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地区书院分布统计简表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河北
3
河南
2
2
11
陕西
7
1
江苏
29
浙江
5
159
福建
6
1
85
江西
7
8
224
湖南
8
70
广东
2
1
39
四川
6
31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不是偶然的,其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一文中指出,由于唐末五代官学衰落,无暇顾及学校的修建,学生往往苦于没有地方求学,因而一批学者选择了创建书院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来满足当时学生读书求学的愿望。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宋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朝中要职甚至军务均由文官来掌控。为稳定宋朝统治,争取士人,宋朝统治者开始支持书院的发展,不断有赐书、赐额、赠田、赠屋的举动。
——摘编自张晓荣等《宋代书院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书院发展的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
17、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史料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按其来源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宜侯矢簋宜侯矢(cè)簋(guǐ),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出土,是西周早期青铜器,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鬯(chàng)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材料二
里耶秦简里耶秦简是指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代简牍。其中有简牍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
18、1980年,上海和平饭店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商业演出乐队“上海老年爵士乐队”。1984年,香港歌手罗文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演唱会, 门票一票难求。上述现象源于( )A、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B、城市面貌的变化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改革开放的推进
-
19、图2为1953年的一幅政治宣传画。该作品反映了( )
图2
A、经济体制改革有序展开 B、中苏友好助推经济建设 C、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完成 D、工业建设资金来源广泛 -
20、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员把为国家“接收”变成了为个人“劫收”;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到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人民”。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精良的武器装备 C、国际组织的援助 D、得当的战略战术
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