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描绘出农田美丽画卷! 请结合词句,分析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填写在本题下面的答题卡上。
    (1)、在这首词中提到了种生物。
    (2)、某中学生物学社团实践小组自去年就开展了“稻田养虾”综合实践活动。   “稻田养虾”中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等为小龙虾提供食物,小龙虾活动时能松土通气,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从而获得水稻和小龙虾的“双丰收”。①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害虫和杂草等食物,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②小龙虾活动时会产生“排泄物”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排出
    (3)、当生物学社团实践小组的成员到稻田欲捕捉小龙虾时,小龙虾会四散逃避; 体现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的特征;“清风半夜鸣蝉”词句中的蝉鸣与“听取蛙声一片”词句中的蛙叫,体现生物能的特征。
  • 2、《本草纲目》中有“蝉蜕”可入药的记载,成语有“金蝉脱壳”,这里“蝉蜕”和“壳”的昆虫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外壳 B、表皮 C、外套膜 D、外骨骼
  • 3、对下列诗句的生物学解释错误的是( )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的豆、萁、根属于器官 B、出淤泥而不“染”——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 C、“藕断丝连”——“丝”来自植物体的输导组织 D、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
  • 4、衣藻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有鞭毛和叶绿体,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衣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水中运动 B、能够排出代谢废物 C、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通过神经对刺激作出反应
  • 5、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植物茎流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推测该传感器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
    A、分生组织 B、输导组织 C、机械组织 D、薄壁组织
  • 6、用香蒲编织“蒲席”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香蒲的茎叶具有韧性,与这一特性有关的组织主要是(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机械组织 D、薄壁组织
  • 7、吉林省东北虎园是以散养东北虎为主的生态型野生动物园,又是全省最规范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驯化基地。来到这里、可以看见很多东北虎,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细胞 D、细胞质
  • 8、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变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水烫死,细胞内物质流到水中。如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中却不会有菠菜味,这活细胞中阻止物质外流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 9、与松树相比,松鼠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 1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对光时,左眼侧视物镜,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 C、观察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D、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引流
  • 1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来的地方,则该污点最可能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 D、反光镜上
  •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中与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  )
    A、目镜和物镜 B、物镜和载物台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物镜和反光镜
  • 13、下列是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里生活着的一些生物,其中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黑冠鹤 B、侧柏 C、沙松 D、空气中的病毒
  • 14、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需要依据观察目的进行 B、用眼睛随便看看也是观察 C、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 D、应该在观察之后凭回忆记录观察内容
  • 15、

    I. “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都知道蜜蜂能为我们提供香甜的蜂蜜,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蜂(意蜂)是我国常见的蜜蜂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的蜜蜂在采集花粉、花蜜行为上的差异,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1)我们见到的蜜蜂在蜂巢里成群生活,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等,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 , 说明蜜蜂具有

    II.工蜂的触角具有嗅觉感受器,对花粉、花蜜的气味敏感。当这类物质刺激触角时,口器会伸出,称为伸吻反应。为研究不同品种的蜜蜂以及不同采集蜂(含采粉蜂和非采粉蜂)对蔗糖的敏感性,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

    (2)该实验能不能只取一只蜜蜂进行探究? , 理由是

    (3)该实验的变量分别为;除变量不一样外,其他的条件都要 , 目的是保证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是非采粉蜂还是采粉蜂,都是(选填“中蜂”、“意蜂”)对蔗糖最为敏感。

    (5)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 16、资料一:小熊猫大约出生2小时后就要开始进食,此时熊猫妈妈就会把小熊猫抱在怀里喂养。而小熊猫就会自己进行吮吸动作,吸食母乳。

    资料二:熊猫一次偶然中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熊猫也学会了打开瓶盖喝牛奶。

    (1)、从资料分析中可知,大熊猫属于纲动物,其生殖方式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熊猫妈妈哺育小熊猫的行为属于行为;大熊猫打开瓶盖喝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它是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习得的。
    (3)、大熊猫喝牛奶是通过系统完成的,此时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运动,从而完成动作。
    (4)、大熊猫喝牛奶时要完成屈肘动作,此时(选填“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该肌肉连接在(选填“一”“两”)块骨上。
    (5)、大熊猫的动作、气味和声音等可以起到传递的作用,从而实现领地确认、发出求偶信号或表示愉悦情感等目的。
  • 17、晓东在假期跟家人去了长隆飞鸟乐园,看到了丹顶鹤、火烈鸟、黑天鹅、冠鹤、白脸琵鹭等上万只不同种类的珍稀鸟类。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百鸟飞歌表演和河马空间,他还亲自投喂南瓜给大河马。
    (1)、在百鸟飞歌表演中各类珍禽从同一个地方飞出,非常震撼,晓东观察到鸟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其身体呈 , 体表覆盖羽毛,前肢特化为
    (2)、在持续飞行中,鸟需要很多的氧气,其特有的呼吸方式为 , 呼吸器官是 , 有辅助呼吸。
    (3)、晓东午餐去餐厅吃了鸽子汤,发现鸽子最发达的肌肉为 , 附着在凸起的上。在进食的过程中,发现鸽子汤上漂浮着一些骨块,说明明鸽子的骨骼有的特点, 这样可以减轻其体重。
    (4)、在喂河马时,晓东把半个南瓜扔在河马嘴巴里,发现它的牙齿出现分化现象。查阅资料发现河马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
    (5)、火烈鸟和河马的体温都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动物。
  • 18、金秋十月,小文一家到乡下爷爷家过国庆节,在这里,小文看到了很多漂亮有趣的各种生物,引起浓厚的探索兴趣。
    (1)、小文沿着稻田边走,惊起一只小青蛙跳进水里潜伏起来,一会儿后青蛙又冒出水面游到岸边。青蛙不能长时间潜伏在水里是因为青蛙用呼吸的,并且通过皮肤进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里,用呼吸。
    (2)、小文在草丛中发现有蜥蜴在活动。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区别于两栖动物的特征是:①爬行动物皮肤覆盖有角质的 , 可以更好的保护身体并减少水分的蒸发;②它们产的卵表面有坚韧的 , 能使生殖和发育脱离水的限制,适应陆地的生活。

    ③爬行动物头部后面有 , 可使头部灵活运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3)、小文发现小河里有很多漂亮的斗鱼,捕捉一些回来养在鱼缸里,看着斗鱼嘴一张一合的,小文决定探究一下温度对斗鱼呼吸的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呼吸频率 (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20℃

    52

    45

    47

    48

    25℃

    112

    110

    109

    110

    30℃

    187

    185

    183

    185

    ①根据什么判断斗鱼的呼吸次数?

    ②小文在实验讨论中采用各组实验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其目的是

    ③小文用了两种方式对水温进行调节,方式一:向各烧杯中加入适量20度温水,然后分别向乙丙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使温度分别维持在25度、30度,甲烧杯不作处理;方式二:甲乙丙烧杯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分别维持在20度、25度、30度。哪种调节水温的方式更科学?(选填“方式一”“方式二”),理由是

  • 19、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B、母鸡带领一群小鸡觅食 C、成群蝗虫啃食庄稼 D、狼群集体围捕猎物
  • 20、小青同学通过观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动物间会有其独特的信息交流方式,下列不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舞 B、小狗撒尿 C、变色龙变色 D、长尾猴的叫声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