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试卷日期:2018-03-01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是马戛尔尼来华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19世纪中期由英王派遣来华的

    ②来华的目的是为乾隆皇帝祝寿

    ③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的要求

    ④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隐藏的危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

    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 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 3. 在盛世繁荣中,社会危机隐隐浮现,给盛世投下阴影。其主要表现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官场风气腐败,官员不为民办实事

    ③工业化总体水平与英国相差很大

    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5. 下列有关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 乾隆盛世背后隐存各种危机。其中属于外部危机的是(       )​

    A、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四处开拓海外市场 B、中国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乾隆帝在位巡幸多达百次,均大摆排场,如六巡江南 D、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
  • 7.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扬言“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用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此话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现象是(   )

    ①中国农业发达            ②中国商业快速发展

    ③中国军备废弛            ④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8.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两百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9. 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下列社会现象如他所说的有(     )

    ①中国政府官员贪污成风    ②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③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④乾隆末年,中国工业化水平与欧洲相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0. 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乾隆盛世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  此辈(注:华商和商人)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吝惜,朕亦不许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

     

    (1)、材料一中表明“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      。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清政府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实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后果的认识。

  • 12. 当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派使团来访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却称,英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一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

    材料三  16世纪到18世纪期间,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由一些殖民者组成的英国贸易公司通常拥有政府授予的贸易特权,英国女王甚至授予大海盗德雷克以骑士称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目的时,两广总督上呈的信函译文与英方信函原文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英方提出材料二中各种要求的原因。

  • 13. 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代中国落伍就是在国人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悄悄的走向没落。品味、思索这段历史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镜、知古预今,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材料一:马戛尔尼来了,不远万里,带着希望漂洋过海而来,马戛尔尼走了,带着万分的沮丧黯然而去。因为乾隆帝拒绝了英使的要求。因为他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也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材料二:康熙视察书苏州之后认为,当地从事农业的人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多,他敦促当地官员努力纠正这种社会现象。雍正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统治者的这种认识使中国失去社会转型的大好时机,沿着农耕文明的轨道缓慢前行。

    材料三:为巩固统治,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在晚明短暂辉煌后,走向没落,被西方彻底拉开了距离。

    (1)、材料中乾隆帝拒绝的底气是他开创了一个盛世,史称什么?反映统治者什么心态?推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中反映清初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农耕文明经济特点是什么?

    (3)、清思想文化专制表现在哪些方面?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的晚明科学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