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试卷日期:2025-04-26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
1. 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饮料瓶
B.大理石栏杆
C.羊绒毛衣
D.青铜大面具
A、A B、B C、C D、D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白糖 B、淀粉虽然没有甜味,但属于糖类 C、食物中的蛋白质能被人体直接用于生长发育 D、将固体试剂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可以增大反应速率3.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
A
蒸馏水不能导电
水分子中没有带电粒子
B
硫在氧气中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KMnO4溶液呈紫红色,KCl溶液呈无色
MnO在水溶液中呈紫红色
A、A B、B C、C D、D4. 钛合金在航天、医学等方面应用广泛。下列关于钛的说法正确的是A、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B、x=8 C、一个钛原子的质量为47.87 D、Ti2+的核外电子数为205. 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口服液来补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酸锌中含有单质锌 B、葡萄糖酸锌由四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酸锌由49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酸锌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是二氧化碳 B、液态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净水过程中明矾能使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D、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7. 如图是CO2转化为甲酸(HCOOH)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的化学式为H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整个转化过程共涉及3种氧化物 D、反应中消耗
和生成
的物个数比为2:1
8. 以下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硝酸钠给植物施肥
硝酸钠属于氮肥
B
用天然气作燃料炒菜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O
C
用锡铅合金焊接金属而不用锡
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的熔点低
D
用6B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具有导电性能
A、A B、B C、C D、D9.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图书馆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溶液,避免液滴飞溅 D、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1%的硼酸溶液10. 古籍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国志》中记载“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涉及燃燃烧条件中的提供可燃物 B、《吕氏春秋》中记载“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金属的大 C、《抱朴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涉及的实验过程是结晶11. 钇(Y)在新能源和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钇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铝和锌之间,下列预测合理的是物质
Y2O3
Y(OH)3
YCl3
Y2(CO3)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难溶
易溶
难溶
A、Y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 B、Y(OH)3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C、YCl3能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Y(OH)3 D、Y2(CO3)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YCl312. 下列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A、鉴别KOH、NaCl、HCl三种稀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比较颜色变化 B、制备FeSO4:Fe2O3中加入稀硫酸 C、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D、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13. 请根据K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序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10
30
50
70
KCl质量/g
40
40
40
4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③<④ C、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14.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接触
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比较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
15. 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造成土壤酸化的因素有多种。(1)、酸雨是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现检测到某地区雨水的pH为5.3,该雨水(填“是”或“不是”)酸雨,酸雨的成因之一是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x与水反应形成硝酸。硝酸的化学式为 , NO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用x表示)。(2)、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有机酸(含乙酸)也会导致土壤酸化,已知乙酸(CH3COOH)溶液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依据是乙酸能在水溶液中解离出(写离子符号),验证乙酸溶液有该相似化学性质的方法是:取少量乙酸溶液于试管中,加(不能用指示剂),可观察到。(3)、“绿色化学”提倡从源头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与排放。下列预防土壤酸化的措施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______。A、烧煤工厂烟囱建高 B、控制工业废气(SO2、NOx)排放 C、用熟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D、在酸性土壤中施用草木灰(含K2CO3)16.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25℃时,利用图1装置进行稀盐酸(质量分数0.365%,密度约为1g/cm3)和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约为0.2%,密度约为1g/cm3)的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2)。(1)、图1中X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2)、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有______(填字母)。A、钠离子的数目 B、三颈烧瓶中溶液的溶质种类 C、溶剂的质量 D、图1装置的总质量(3)、图2中a点的溶质质量为g。在图中画出b点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17.
铁的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某项目小组对炼铁和炼钢的方法、不锈钢的抗腐蚀性作以下调查研究。
I.炼铁和炼钢的方法
如图是高炉流程与氢能流程中部分流程的对比,氢能流程能实现低碳排放。
(1)高炉流程中,Fe2O3转化成F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A处生铁炼成粗钢过程中,通入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氢能流程中采用电能供热
①氢气储存的方法之一是将氢气冷却至-253℃液化,储存在真空绝热容器中,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过程的本质是________。
②在B处发生的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写元素符号)。
II.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3)不锈钢的抗腐蚀性主要依赖于铬(通常含量≥10.5%)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r2O3)。不锈钢受损后也能自我修复而不被锈蚀,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钢材中最适用于制造电热水壶内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钢材类型
A
B
C
成分
碳<0.08%
铬16~26%
镍6~22%
碳0.75%~0.84%
锰≤0.40%
硅≤0.35
碳0.38%~0.37%
铬0.90%~1.20%
钼0.15%~0.30%
(4)不锈钢在接触海水的环境下,氯离子会破坏其氧化膜而引发锈蚀。某活动小组为验证氯化钠对不锈钢锈蚀有影响,必须要做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E. 18.实验小组对生石灰干燥剂的变质情况及其制备原理进行探究
I.探究干燥剂变质情况
(1)生石灰会与空气中的反应变质,可能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
(2)实验依次加入的检验试剂及现象如图所示。
①写出证明有碳酸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证明干燥剂未完全变质的现象是。
③有同学提出加入(填X的化学式)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有氢氧化钙,理由是。
(3)为进一步检验该干燥剂是否含有氢氧化钙,实验小组进行了定量测定。
【查阅资料】
i.氢氧化钙约在580℃开始分解,在650℃完全分解为氧化钙和水;
ii.碳酸钙约在825℃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实验设计】实验小组通过充分加热一定量干燥剂至特定温度,冷却并干燥后称量,若 , 证明没有氢氧化钙,反之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过程】取5.00g该干燥剂在特定温度下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并干燥后称量。记录数据如表:
温度/℃
650
900
固体质量/g
4.64
4.46
【实验结论】该干燥剂除了含氧化钙、碳酸钙外,还含氢氧化钙g。
II.探究制备原理
(4)活动小组设想利用石灰石制备纯净的生石灰干燥剂,需要进行的转化路径有(以钙元素为转化主线,其余杂质、所需试剂和条件忽略不写):
①石灰石→生石灰→氢氧化钙→碳酸钙→生石灰;
②石灰石→→生石灰。
19. 五氧化二钒(V2O5)广泛应用于能源、冶金等领域,常用含钒矿(主要成分是FeV2O4 , 还有含钾、钠、硫等元素的少量杂质)为原料制备五氧化二钒,工艺流程如图:(1)、“粉碎”的目的是。(2)、“焙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溶钒”后的“尾渣”主要成分是。(3)、“除杂”是为了除去含钾、钠、硫等元素的物质,具体操作:加水,升高温度至90℃、、蒸发浓缩、、过滤、洗涤、烘干,得到(NH4)2V6O16。(4)、写出(NH4)2V6O16在550℃~650℃下“煅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5)、以上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20.某去污盐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产生Na2CO3和H2O2 , 去污原理之一是H2O2在一定温度下释放出活性氧,溶解的活性氧对织物上的污渍起氧化作用达到去污目的。
【提出问题】探究影响该去污盐释放和溶解氧的因素。
【实验及数据记录】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数据如表:
(说明:1g该去污盐溶于水中产生的H2O2与0.92mL30%H2O2溶液中含有的H2O2相当)
实验
物质
水/mL
温度/℃
释放氧持续时间/s
最大溶解氧/(mg/L)
I
1g去污盐
100
60
100
0.8
II
5g去污盐
100
40
110
1.3
III
5g去污盐
100
60
140
2.2
IV
5g去污盐
100
80
60
0.6
V
10g去污盐
100
60
360
4.4
VI
0.92mL30%H2O2溶液
100
60
78
0.5
VII
1g纯Na2CO3
100
60
0
0
【实验分析】
(1)写出 H2O2在一定温度下释放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数据可知,去污盐释放和溶解氧的最佳温度是℃。分析80℃时,5g去污盐在100mL水中,最大溶解氧量少的原因是。
(3)对比实验I、VI和VII,可推测去污盐溶于水后Na2CO3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
(4)影响该去污盐释放和溶解氧的因素有、。
【实验拓展】实验小组要测定1g去污盐能释放氧气的最大体积,取1g该去污盐完全溶解在100mL水中,充分加热并测定气体体积。
(5)可选用以下装置(填字母)连接进行实验,如图仪器a的名称是。
(6)有组员提出该方法测定的氧气体积有误差,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