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夯实基础训练
试卷日期:2025-04-23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阅读课文,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B、食之不能尽其材(shí) C、才美不外见(xiàn) D、其真无马邪(yé) E、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策之不以其道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5. 下列对《 马说 》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二、填空题
-
6. 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7. 古今异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2)、是马也古义:
今义: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
今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
今义:
(5)、策之不以其道古义:
今义:
8. 一词多义(1)、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2)、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9. 特殊句式(1)、策之不以其道。( )(2)、马之千里者。(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0.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 ”。(2)、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在《马说》中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 。(3)、《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 ”。(4)、《马说》中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把酒临风 D、临渊羡鱼(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3)、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但也有人认为,有真才实学之人不会受限于“伯乐”。你同意以上哪种观点?联系实际,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