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 拓展提升训练
试卷日期:2025-04-23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略)
【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②之成而实③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④无所容。非不呺⑤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⑥之。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⑦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⑧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有删改)
【注释】①瓠(hú):葫芦。②树:种植、培育。③实:结的葫芦。④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⑤呺(xiāo):虚大而又中空。⑥掊(pǒu):砸破。⑦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⑧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非不呺然大也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何不虑以为大樽 问今是何世(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②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4)、惠子讲述“大瓠之种”的故事有何用意?联系甲乙两文,说说惠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 , 可事主不施用兵④;骐骥、騄駬⑤ , 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⑧ , 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⑤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⑥小狸:小野猫。⑦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⑧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1)、学习古文,可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方法
解词示例
理解词义
查字典解读法
“志”的义项:
A.心意 B.志向,志愿 C.称轻重;量长短 D.记,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
①“志”的词义
“间”的义项:
A.缝隙,隔阂 B.隔开、间隔
C.挑拨使人不和 D.有时
E.除去多余的幼苗
河水间耳
②“间”词义
课内知识迁移法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译文: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
③“曾”的词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②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置 之 宫 室 使 之 捕 鼠 曾 不 如 小 狸。
(4)、【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句可以看出大鹏①特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可以看出大鹏②特点,【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③。(前两个空均用一个四字短语作答)3. 文言文阅读【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① , 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②笥③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④尾于涂⑤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先:事先联系或介绍;焉:兼词,相当于“于之”。②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③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④曳:拖,拽。⑤涂: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怒而飞 怒:
亦若是则已矣 是:
楚王使大夫二人 使:
庄子持竿不顾 顾: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吾 闻 楚 有 神 龟 死 已 三 千 岁 矣 王 以 巾 笥 而 藏 之 庙 堂 之 上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同样是说理文章,甲乙两文表现出的道理不一样。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题。【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鱼之乐也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C、①神变则鱼逝矣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 ②目似瞑,意暇甚(2)、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3)、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有删节)
【注】①大隗(wěi):虚构的人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秋水时至( )
②河伯始旋其面目( )
③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⑤适遇牧马童子(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②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4)、从甲、乙两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二人的共同点。(5)、黄帝的做法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意义?6.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北冥有鱼》
【乙】马骇舆① , 则君子不安舆;庶人②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③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④。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⑤ , 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选自《荀子·王制》,有删改)
【注】①骇舆:惊车。舆,车。②庶人:平常的人,老百姓。③莫若:不如,没有赶得上。④惠之:使动用法,使他们得到恩惠。⑤孝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发怒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海水运动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
D、其视下也视下:从天空往下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甲】文中,庄子讲述“大鹏变化”的故事意在突出什么?(4)、从【乙】文中能够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5)、【甲】文和【乙】文在主题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②。 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③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④。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
【注释】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③寥廓:辽阔的天空。④藩篱:本义指篱笆,这里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怒而飞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
④于是乎大鹏许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4)、甲文主要展现了大鹏怎样的形象? 乙文用什么手法展现了大鹏怎样的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