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拓展提升训练

试卷日期:2025-04-23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文言文阅读。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弱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魏学洢《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入定①于龛②中者,荫树跌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④曲拳,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纸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谤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sù),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陶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节选自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

    【注释】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②龛(kān):供奉佛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跌(fū)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④袒跣(tǎn xiān):袒胸赤足。⑤茶奁(lián):茶具。⑥狻(suān)猊(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1)、请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释画线词的含义。

    方法

    示例

    画线词

    含义

    成语推断法

    比翼双飞

    ①其两膝相比者

    a

    查阅字典法

    “属”的义项:A.类似。B。群。C。隶属。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b

    语境探究法

    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探究

    ③经卷毕具

    c

    课内迁移法

    勾画了了

    ④不甚了了

    d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4)、在《核舟记》中,作者称赞工匠“技艺灵怪矣哉”,《记核桃念珠》选文末也感叹“可谓艺之至矣”。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两文中匠人技艺的精湛表现在哪里。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A )。

    通计一舟, 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B )!

    (节选自《核舟记》)

    【乙】

    予所见奇技:云间①潘君仲以纸制弈子②,状如滇式③,色莹亦然,且敲之有声;英为五瓣梅花香盒蒙之以锦不可觅其联缝之迹。又于友人方无违家见竹根制一蟹一蝉,情态毕肖,置之几上,蠕蠕欲动,出金陵濮仲谦手。一花篮,竹丝所织,纹细于发,潆回④百状,相传岭南一青衿⑥手造。竹扇坠仅盈寸许,刻画玲珑,二老须眉衣摺⑥皆如白描,立松树下指点,山间月出,山石凸凹,石理细皴, 为嘉定朱三松作。

    小道⑦可观,至此已极。虽仿之者众,相较悬绝(C )。今之刻核舟者多,而未必尽出王叔远手。真赝之间,巧拙大异,非识者谁与解之?

    (选自《媚幽阁文娱》)

    【注释】①云间:上海松江的古称。②弈子:围棋子。③滇式:云南出产的棋子,色泽柔润,广受喜爱。④潆回:回旋的样子。⑤青衿:青色交领长衫,代指秀才。⑥摺:同“褶”。⑦小道:指技艺。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尝贻余核舟一

    联系常见成语

    情态毕肖

    迁移课内字词

    竹扇坠仅盈寸许

    根据语境推断

    真赝之间

    (2)、请将“矣”“云”“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B.  C.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其为五瓣梅花香盒蒙之以锦不可觅其联缝之迹。

    (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一蟹一蝉”“竹扇坠”这两件作品。
    (6)、同样是使用数词,乙文用在事物之前,甲文却多用在事物之后。甲文这样使用好在哪里?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

    刻木巧匠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两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注释】①壶觞:盛酒的器具。②饾饤(dòu dìnɡ):盘碟中堆垒的食品。③欹(qī):斜,倾侧。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右/不可久 B、如有所/此中人 C、一乐工能刻木舟/武陵人捕鱼 D、有机能动/若空游无所依
    (2)、下面对《核舟记》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穿着、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二人,一人悠闲,一人专注,突出了舟中轻松的氛围。 C、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执”“抚”“指”等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具画面感。 D、本文结尾计算了整个核舟所刻的人物、窗户、箬篷、器物、文字的数量,写出了雕刻内容之多,最后用“技亦灵怪”作结。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4)、[甲]文前三段介绍核舟运用了“船头”“舟尾”“其船背”等词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表达效果?
    (5)、[甲][乙]两文都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请将下面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甲]

    [乙]

    使用材料

    桃核

    人物刻画

    细致入微,生动可感

    主旨情感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贻余核 , 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核舟记》)

    【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 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 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 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 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父。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 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 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 , 以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市一花片叶也。康熙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

    【注释】①恍惚:捉摸不定。②幽隽:幽静美丽。③喋:吸。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⑤妍妙:美丽精妙。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而计其长不盈寸

    ②卖画以

    ③毕集毫端

    ④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3)、补全对话。

    小语:文段中两个人的共同点是“技艺高超”,而恽寿平有他独特的地方,该如何分析他的独特之处呢?

    小文:要抓住细节来分析,从“而南田意气如常”可知恽寿平 ;从“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可知他 ;从“创‘常州画派’”可见其 。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两句中的“简”意思不相同。 B、乙文中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C、“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D、“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 5. 阅读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沪《核舟记》)

    【乙】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般舟⑦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⑧。

    山顶月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节选自宋起凤《核工记》)

    【注释】①雉(zhì);城墙上的操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峡(zhi):书卷,这里指佛经。⑦般(yǐ)舟:停船靠岸。⑧乃尔:如此这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余核舟一    右臂支船

    卷帙踉跄行   有客几假寐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山 顶 月 晦 半 规 杂 疏 星 数 点 下 则 波 纹 涨 起 作 潮 来 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4)、【甲【乙】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 6. 文言文阅读。

    【甲】核舟记(节选)

    [明]魏学洢

    ㅤㅤ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ㅤㅤ……

    ㅤㅤ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论书法与人品

    [明]李日华

    ㅤㅤ姜白石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徵老自题其米山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②笔下 , 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 , 争巧拙于毫厘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米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子友仁,皆善画山水,所作疏秀脱俗,自成一派,世称米家山,简称米山。这里指山水画。②〔凑泊〕会合、聚集。③〔澡雪〕清洗、洗涤。④〔髹采圬墁之工〕指漆匠、泥水匠等工匠。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方法的整理。以下是“寻宝”小分队的发现,分享给大家。

    (1)、请参考下表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方法

    文言词语

    解释

    查阅字典法:A声音小。B精致。C细微;细小。

    大非

    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

    对丘壑

    结合语境法

    佛印绝弥勒

    勾连成语法:历历在目

    珠可历历数也

    (2)、翻译要注意特殊句式,如翻译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请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

    (3)、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

    (4)、艺术是相通的。小分队队员们对【甲】文“技亦灵怪矣哉”的评价有不同看法。请联系【乙】文论述,谈谈核舟的作者王叔远仅仅是“技法”高超吗?
  • 7. 阅读所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

    黄子履庄 , 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 B、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C、观者以为神    异:怪异 D、不能载    悉:全、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观者异为神    卷石底 B、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博学笃志 C、中轩敞者舱     不足外人道也 D、石青糁    所作奇俱如此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B、甲文作者最为详细的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表现了核雕品的主题。 C、乙文中黄履庄的作品活灵活现,不仅能行动自如,还可以发出声音,以“活”取胜,让人难辨真假。 D、甲文主要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乙文主要按照空间顺序行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 8.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魏钟繇 , 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 , 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 , 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 , 最妙者八分。(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礼愈(  )         ②厕终日忘归 (  )
    ③诞惜不(  )     ④皆象之 (  )

    (2)、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 B、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C、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 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钟繇身上有何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