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夯实基础训练
试卷日期:2025-04-23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佁然不动(yǐ) 水尤清冽(liè) 悄怆幽邃(qiāo) B、为坻(chí) 参差披拂(shēn) 往来翕忽(xī) C、如鸣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 犬牙差互(chā) D、俶尔远逝(chù) 蒙络摇缀(zhuì) 日光下澈(chè)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B、潭中鱼可百许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以其境过清 回清倒影 D、不可久居 居无何,上至4. 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B、心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D、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5.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景,点面结合。如写石,以“全石以为底”为面,以“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点;如写鱼,先以总体介绍为面,再采用特写镜头为点。 B、文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鱼在水中自由欢快游乐的情景。 C、文中运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小石潭溪流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 D、本文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境。二、填空题
-
6. 柳宗元(773-819),字 , 河东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任 ,故亦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并称“”,同位于“”之列。7. 文常填空。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 字 , 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著有多篇山水游记。
8. 词解过关。(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画线字词的解释)从小丘西①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③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④,为屿 , 为嵁⑤,为岩。 青树翠蔓⑥,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潭中鱼可⑦百许⑧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⑨,影布石上。佁然⑩不动,俶尔⑪远逝,往来翕忽⑫,似与游者相乐。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⑬,不可知其源。
⑬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⑭,悄怆⑮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⑭
⑮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⑯,曰恕己,曰奉壹。
⑯
9. 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呼应,又为下文的“”埋下伏笔。(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和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10. 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内容填空。(1)、柳宗元,字 , (朝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本文选自《》。(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 , 。(3)、《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 , 。(4)、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 , , 。(5)、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 , 。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水尤清冽 冽:
影布石上 布:
隶而从者 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之 马之千里者 B、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D、乃记之而去 乃石性坚重(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