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联考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试卷日期:2025-04-15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 1. 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会淹没一些土地,人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来测量这些土地的面积,来确定当年的赋税。因此“几乎古埃及人都会画各种直线的图形,每个人都是拉绳定界的先师”。这表明(     )
    A、农业经济阻碍科技进步 B、君主专制促进科技发展 C、古埃及人民有高超智慧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 2. 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 3. 根据“《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苏格拉底”等关键词,可以概括的单元主题是(     )
    A、希腊的古典文化 B、罗马的古典文化 C、亚非的古代文明 D、雅典的民主政治
  • 4. “多层分封且土地零散,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所以,封土即采邑实际成为可继承、可转让、可买卖的私人财产和世袭领地。”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日本的幕府统治 D、印度的种姓制度
  • 5. 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化改新的影响 B、君主立宪的建立 C、幕府统治的强化 D、全盘西化的推动
  • 6. 11世纪晚期,西欧佛兰德斯地区的一名骑士因在市集上复仇闹事被一位伯爵扔进沸水里;法王路易六世(1108-1137年在位)将大量时间花在镇压那些掠夺商人的人身上。这(       )
    A、抑制了城市自治 B、助推了商品经济活跃 C、强化了专制王权 D、增强了民族国家意识
  • 7. 这一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人性的光泽。“这一时期”指的是(     )
    A、中世纪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8. 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率领17艘大船,搭载了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还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以及牛、马、驴、猪、羊等家畜,还携带了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说明哥伦布航海(     )
    A、根本目的是推动美洲建设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促进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D、主要致力于农副产品的推广销售
  • 9. 1688年,英国议会邀玛丽和威廉继位,詹姆斯二世出走,史称“光荣革命”。关于这次“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B、推翻了国王专制统治 C、国王从此控制了议会 D、革命主力是农民阶级
  • 10. 参与美国宪法制定的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监督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1787年宪法(     )
    A、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 B、贯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恢复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维护了国家统一
  • 11. 棉纺织业是手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们对棉纺织品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下列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发明是(     )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 12. 西蒙·玻利瓦尔在《牙买加来信》写到:“我们不再是印第安人或欧洲人,而是独立于原籍的新民族……委内瑞拉已成为祖国,她的利益必须高于一切。”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玻利瓦尔领导组织(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埃及华夫脱运动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 13. 彼得一世推行剃须易服、学习西方礼仪,但农奴被排除在“文明化”进程之外,法律明确规定,贵族不得与农奴同桌用餐,违者受罚。这意在强调彼得一世改革(     )
    A、开启俄国近代化 B、主张向学习西方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强化俄国农奴制
  • 14. 林肯1862年2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中写道:“我将拯救联邦……如果我能通过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拯救联邦,我就会这样去做;如果我能通过解放所有奴隶而能拯救联邦,我也会去做;如果我能通过释放部分奴隶而不管另外一些人而拯救联邦,我还会去做。”这表明林肯作为总统在内战中的最高目标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废除奴隶制度 C、打击南方势力 D、维护国家统一
  • 15.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马克思意在肯定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社会生育率增长 B、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C、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16. 19世纪末起,全球风起云涌,冲突不断:英俄在波斯和阿富汗对抗;英法在暹罗对抗;英德在东非对抗;德法在摩洛哥对抗。这些冲突反映出(       )
    A、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B、经济竞争引发了殖民对抗 C、亚非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D、美国的世界优势地位动摇
  • 17. 列宁在1921年演讲中说:“我们必须先让农民吃饱,才能让工厂运转。”为此,苏维埃俄国(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保障物资供应 B、实行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开展农业集体化,实现规模经营 D、确立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
  • 18. 1932年美国退伍军人向政府请愿:“我们曾为民主而战,现在却像垃圾被抛弃。”此言论反映了(     )
    A、胡佛坚持自由放任主义 B、罗斯福新政尚未取得成效 C、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D、法西斯势力煽动民众情绪
  • 19. 英国社会改革家贝弗里奇指出,“贫困是拦在战后重建道路上的五大猛兽之一”。为制伏这头猛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建立了(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社会保障制度
  • 20. 近年来,美国一方面主导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又陆续退出《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等。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 B、冷战思维限制国际组织履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发展遭受挫折 D、生态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二、综合题(共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俄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0%,90%的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当时的农业生产仍普遍使用木犁,粮食产量往往只有种子的一二倍。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下,1801—1861年农民暴动达2000多起。而在工业方面,英国生铁产量超过俄国11倍。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因此,在19世纪60—80年代,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社会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一谈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公认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到了19世纪末,内燃机崛起,成为交通工具乃至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源,加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是内燃机的燃料来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运用高科技武器进行过多次残酷较量。可以说,石油资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格局演变的重要推手。

    ——摘编自观察者网《实业强国:中国制造自强之路》

    材料二   国际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体系(如图)。所有国家都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转。随着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实力越大的国家就越向中心接近,获取世界霸权。反之则向边缘移动,成为弱小国家,被强国霸凌。

    ——摘编自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和论据源自材料,逻辑清晰,结论高度升华)
    (2)、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过程,说明材料二中两种相反的运动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
    (4)、上述材料为当今国家治理或全球治理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