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城关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试卷日期:2025-04-14 考试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36分)
-
1. 书法与文化(1)、右图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秋夕》,这种字体叫做 , 是一种在的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提高书写速度的字体。(2)、“秋夕节”又名“中秋节”,你还知道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有:、。2. 读下列语段,根据读音写上相应的词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腊八这天人们大口大口地吃着nóng chóu的腊八粥,嚼着腊八蒜,期盼来年五谷丰登;阵阵biān piào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人们会吃jiǎo zi , 走qīn qi访朋友,互相zhù hè新春快乐。正月十五晚上,城市被万家灯火所fù gài , 大家吃过美味的yuān xiāo , 便走上街头观赏一盏盏líng lóng tī tòu的花灯,希望未来的生活美满光明。
3. 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聚精会神 倒霉 焖(mèn)面 藤蔓 (màn) B、奄奄待毙 摊贩 道观(guàn) 间(jiān)断 C、狼吞虎咽 书藉 掺(cān)和 一钹(bó) D、头晕目眩 抵御 日晷(guǐ) 火炽(chì)4.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烟散入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B、终日不成章(文章) C、焜黄华叶衰。(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D、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的思绪)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火灾事故不再发生。 B、通过这次班会,使我们明白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6. 下下关于名著阅读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读书时,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已的感触。 B、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下来,并标注出内容的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名著,可以不用理会人物的关系,往下读就行了。 D、读完书后,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全书的结构,还可以写一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7. 下面选项中对课文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以“俗白”的风格、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其中,详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这五天人们的活动。 B、《腊八粥》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八儿的馋样。 C、《鲁滨逊漂流记》是一篇回忆式的冒险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读来亲切真实。 D、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8. 词句段运用。(1)、加点词“很专心”有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语境替换,让语段的表达更丰富。为完善官网专题页面,同学们正在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书架旁,一位男同学正捧着一本书很专心地读着;书桌前,一位女同学一边很专心地读着一本书,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还有一位戴眼镜的同学则靠着窗台很专心地读着一本《民俗常识》。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照样子,仿写句子)他走起路来慢吞吞的,我的嗓子很干,
9. 日积月累。(1)、(古诗中的美景)古诗中的美景让人神往。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柳絮飞舞,皇家花园里的柳枝被东风吹拂着:“ ,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 。”园中的冬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飞升“ , 。”(2)、(经典中的智慧)朋友的一番话让我幡然醒悟,真是“ , 。”人与人的相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为“ , 。”作家们写的文章常常爱人称赞,那是因为他们读书时肯下功夫,正所谓“ , 。”10. 口语交际。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即兴发言。2024年3月,学校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你积极参与,表现突出,被评为校级“追锋少年”。在升旗仪式的颁奖典礼上,校长亲自为你颁奖,请你发表获奖感言。
二、阅读与鉴赏。(34分)
-
11. 古文阅读
刮骨去毒
羽①/尝为②/流矢③所中,贯④/其左臂,后/创⑤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医劈之。时/羽适⑥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⑦ , 盈于/盘器,而/羽/割炙⑧饮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蜀志》
注释:①羽:关羽。三国时蜀国的大将。②为:被。③流矢:没有确定目标的箭。④贯:穿透。⑤创:创口,创伤。⑥适:刚好,正好,恰好。⑦流离:(鲜血)淋漓。⑧炙(zhi): 烤肉。
(1)、关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用原文回答)。(2)、解释加点的字。①羽尝为流矢所中
②盈于盘器
(3)、说说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①贯其左臂
②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4)、从“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中,你感受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此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12. 课内阅读《腊八粥》(节选)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①“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②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③“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八儿和两件事。其中这件事写得很详细,共呈现了个生动的场景,分别是、、、。(2)、从选段中画想的三处对八儿的描写中选择一处批注。批注:我选第处,这是对八儿的描写,让我感受到。
(3)、判断。①课文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②课文通过对八儿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了脾气急躁、嘴馋的小孩儿形象。
(4)、课文中四次写到“锅中的粥”的“叹气”,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腊八粥的情状?(5)、课文结尾两段,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侧重描绘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谈谈你的体会。13. 课外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选段一】
汤姆拿起刷子,吹着口哨,左一下,右一下,一下一下又一下地刷着院墙,显得十分轻松,仿佛从刷墙这活儿里得到了无穷的乐趣。不过,他一边刷着墙一边用眼角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选段二】
远处,炎热的阳光下,延绵的山峦在蒸腾的热气中微微颤动,高耸的山峰仿佛罩上了一层淡紫色的纱幕;几只鹰在高空懒洋洋地翱翔,好一会儿才将翅膀扇动两三下;近处的草地上,几头牛一动不动地侧卧着,偶尔甩甩尾巴驱赶那些讨厌的苍蝇,连牛都在睡觉。汤姆不知道该怎样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他东摸摸,西掏掏,忽然他摸到了那个盒子,他想起了早上与哈克交换的那只小爬虫,不禁脸上露出了喜色。哈!谢天谢地,有东西玩了。汤姆悄悄地掏出盒子,把那只小爬虫放了出来。那爬虫一到书桌就一拱一拱地欢快地爬了起来,它也在体会从憋闷的盒子里解放出来的快活。爬虫高兴得太早了,当它快爬到桌子边的时候,汤姆用根别针将它的头一拨,使它不得不改变爬行方向。
【选段三】
惊慌从一张嘴巴传到了又一张嘴巴,一群人传到了又一群人,一条街传到又一条街,很快不到五分钟,钟声疯狂地响了起来,于是整个镇子都骚动起来!加迪夫山的插曲一下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盗贼们则被遗忘了,此时马备好了鞍,快船配好了水手,渡船接到了出动的命令,于是就在这个恐慌(汤姆和贝琪迷失在山洞里)发生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就有两百个人挤向了那通往岩洞的公路和河流。
【选段四】
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阅读以上选段,判断对错。①读了【选段一】【选段二】汤姆勤劳能干、活泼快乐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选段三】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惊慌情绪的传播。
③【选段四】去掉加点词语也不影响内容和情感的表达。
(2)、比较阅读【选段三】和【选段四】,我发现它们都是描写,不同之处在于(3)、回顾整本书,汤姆从波莉姨妈眼中淘气的孩子成长为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其间经历了哪些事呢?请简要写出其中重要的三件事。(4)、从汤姆的成长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5)、读了以上外国名著后,六年级的同学们在各班级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的名著阅读推荐会活动,作为一名“小书虫”的小明,想和大家分享他读过的一本中国四大名著。请帮他填一填。读书卡
书名:
作者
读书收获:
三、笔下生花(30分)
-
1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赛龙舟,过端午”“新年到,真热闹”……一个个传统节日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请你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传统节日活动的经历。
要求:①要写出传统节日的主要特点;②能从不同方面或亲身经历表现家乡的传统节日的特点;能在表达中融入体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④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