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历史卷(二)

试卷日期:2025-04-10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尼日利亚学者费米·阿科莫莱夫在2006年提出,丢掉“没有西方我们注定灭亡”的心态,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外国人发展起来的。这一言论折射了非洲(       )
    A、受到西方殖民 B、经济发展缓慢 C、广泛参与竞争 D、自强意识增强
  • 2. “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够救美国,无外乎是政府在生产过剩条件下,直接把过剩劳动力和国家工业化过程所创造的设备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去做国家投资的基础建设,开发中西部。”体现这一内容的措施是(     )
    A、积极扩大生产 B、抑制消费需求 C、实施以工代赈 D、恢复银行信用
  • 3.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文字说明了
    A、诺贝尔为发明炸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炸药被广泛应用 D、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 4. 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该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该学者评价的成就(     )
    A、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B、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C、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D、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创论”
  • 5. “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     )
    A、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 B、东方大国   经济发达 C、文化昌盛   封闭自守 D、民主共和   法律完备
  • 6. 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坎坷。下图所示是美国某一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C、图中b处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图中c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 7. 1633年,贵族巴洛的庄园里有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交地租数额却接近巴洛庄园地租收入总数的二分之一,16年之后,在同一个庄园,租地农场主达到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42%,所缴纳地租却占总额的67%,而耕种着58%土地的46%户农民,所缴纳贡赋只有29%。上述材料表明(        )
    A、粗地农场发展标志着西欧庄园经济完全衰落 B、租地农场促进了市民阶级的产生 C、农民是租地农场的主要生产者 D、租地农场在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 8. 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
    A、  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 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
  • 9.  19世纪40年代起,伦敦的报纸可以及时送往全国各地,铁路公司为液态奶打开了城市市场,铁路还需要标准时间来制定时刻表,火车还改变了邮政服务。材料表明(    )
    A、英国掀起了建设铁路的热潮 B、近代交通改变了社会生活 C、蒸汽机车广泛运用到运输业 D、铁路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
  • 10. 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48%

    A、“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战地记者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时写道:“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

    1944年6月6日,即进攻日,英国和美国军队……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这一新的威胁连同原子弹带来的灾难使得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战争正式结束。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开辟第二战场”分别指的是哪次战役?“战争正式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材料二中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是哪次会议提出的?德国分裂与冷战的关系是什么?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世界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 12.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米埃尔兄弟受爱迪生改进的“电影摄影机”和埃·雷诺的“光学剧场”的启发,萌生了一种想法:将电影在银幕上放映。1894年底,卢米埃尔兄弟经过试验制成了第一部样机,并将其命名为“电影放映机”。1895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进行了电影史上第一次公映 后来,具有经营意识的卢米埃尔公司逐步创建了生产、制片、放映、销售一体化的“电影工业体系”,电影产业逐步兴起。

    ——摘编自[俄]勃·塔拉索夫《电影技术百年发展纵横谈》

    材料二   20世纪美、苏部分电影简介

    电影中文名称及上映

    国家

    上映时间

    简介

    《摩登时代》(美国)

    193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人查理(卓别林饰) 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 都与当时人们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有着密   切联系。

    《她在保卫祖国》

    (苏联)

    1943年

    巴莎本是苏联的一个家庭主妇,1941年6   月,眼见丈夫和儿子接连战死,巴莎在悲恸 中拿起武器,誓死保家卫国。

    《核子战争》 (美国)

    1964年

    在追查可疑目标的过程中,美国载有核弹的 轰炸机由于指令故障在莫斯科投下核弹,为 了防止苏联报复,美国又在纽约投下核弹。

    材料三 一直以来,欧美国家通过科幻片将他们的价值观传递给其他国家,最常见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一个或几个超级英雄承担着拯救世界的重任。……从这个角度看,《流浪地球》无疑比美国大片多了几分现实意义。无论是影片中组成联合政府、发动全球数千个救援队抢修“行星发动机”,还是最后各国救援队集体手动推撞针,都让人们看到,当危机来临时,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都是渺小的。关乎地球和人类存亡之时,美国做不到,中国也做不到,唯有集中所有力量形成共同体才有希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电影产业兴起的历史条件。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部电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电影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与欧美国家科幻片体现出的价值观有何不同?并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如何践行这种价值观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小论文。
  • 13.

    经济发展、思想变化和制度创新三者相互交织,共同推动欧洲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在①和②处分别填入合适的内容。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但丁(1265—1321)

    “人生来不是像野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知识和美德。”

    彼特拉克(1304—1374)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达·芬奇(1452—1519)

    “和其它科学一样,绘画是一门科学。”

    莎士比亚(1564—1616)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体现的核心思想。

    材料三   下面是近代以来部分绘画代表作品

    (3)从以上图1、图2中任选一幅绘画作品,写一份作品简介。(包括时间、事件、地位或影响)
    (4)以上材料分别从经济、思想、政治三个角度反映出欧洲社会变化,请你任意选择两个角度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归纳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