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一)
试卷日期:2025-04-10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自古书简,多编以竹简,其用缘帛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酸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材料中的这项技术( )A、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B、开启了人类征服海洋的篇章 C、过年时烟花爆竹的材料 D、为政府增加了赋税2. 下图是发生在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战争形势图。这场战争( )A、缘于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 B、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最高峰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 小明研学时看到下面的文字介绍。据此判断,他参观的应是( )
展陈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生动呈现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B、殷墟博物馆 C、长平之战纪念馆 D、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 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5.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高峰的时期之一,下列诗句反映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A、“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6.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中国历史
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 ▲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世界历史
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 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 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二、材料分析题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表 1952-1957年我国工业年增长率(部分)
(1)、根据材料一,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我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的发展状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我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8.回望中国近代百年史,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次携手】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材料一: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吾所著《建国大纲》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国事遗嘱》
(1)“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哪一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为了完成尚未成功的革命,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兄弟阋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材料二:1936年10月27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急。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摘编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2)1936年,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使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该事件对当时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同仇敌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内战烽火】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指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与图片宣传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之间的联系。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