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第四次模拟化学试题

试卷日期:2023-06-24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发射取得成功。来自常德的航天员张陆在“神舟十五号”执行的下列任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柜解锁 B、收集水样 C、点火返回 D、出舱活动
  •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图示“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试管破裂

    B.pH试纸污染待测溶液

    C.蒸发食盐水,液体蒸不干

    D.液体飞溅

    A、A B、B C、C D、D
  • 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盖后瓶口形成白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变红。
  • 4.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 5. 前不久,“布洛芬操”收到追捧走红网络,“我可能得的是干饭株”“宝娟嗓子疼”等一些有关疫情的“梗”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单,说明年轻人以诙谐的方式,为时下的防疫带来了一种新的态度。人们正在消除对于新冠疫情的病耻感,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布洛芬C13H18O2化学名为异丁苯丙酸,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洛芬属于氧化物 B、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D、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6. 习近平发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化学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不可以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做钡餐 B、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效 C、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变质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胆上的水垢
  • 7. 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微粒符号为O2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表示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 8.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将铁丝插入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 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Cu+2AgCl=CuCl2+2Ag C、铝制品有较好抗腐蚀性的原因:4Al+3O2=2Al2O3 D、将硫酸钡和碳酸钠溶液混合:BaSO4+Na2CO3=BaCO3+Na2SO4
  • 9. 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证明物质是碳酸盐

    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B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

    品尝味道

    C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点燃

    D

    硬水变软水

    过滤

    A、A B、B C、C D、D
  • 10. “无土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新技术。以下四种物质是某实验小组的一种营养液的配方。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物质是
    A、KCl B、KH2PO4 C、MgSO4 D、CaSO4
  •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a+、Mg2+NO3-、OH- B、Na+NO3-CO32-、Cu2+ C、Na+SO42-、Ba2+、Cl- D、K+NO3-、Cl-、Na+
  • 12.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检验纯度
  • 13.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表各组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类型与组成

    B.化学与生活

    ①纯碱、烧碱都是碱

    ②干冰、可燃冰都是冰

    ①小苏打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②汽油清洗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

    C.化学史话

    D.化学与健康

    ①道尔顿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②张青莲测定了相对原子质量

    ①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②霉变大米用水清洗后就可以食用了

    A、A B、B C、C D、D
  • 14. 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
  • 15.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可能是单质 B、反应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 C、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1∶16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本题共30分)

  • 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一个氢原子:
    (2)、2个硫酸根离子:
    (3)、五个铜原子: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5)、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17. “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气体排放;
    (2)、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钛合金车架属于(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小明同学发现自行车铁制部分极易生锈,请你帮他出出主意,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答一种方法即可)
    (4)、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①这三种金属活动性从弱到强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选取其中哪两种金属?并选用下列哪种试剂就可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填字母)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5)、合成橡胶轮胎属于合成材料,合成材料还包括
  • 18. 常德石门柑橘鲜美可口、脆嫩香甜,荣获“中华名果”称号。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环境——某地土壤的pH为4.6~5,欲种植柑橘(适宜生长在pH为5.5~6.5的土壤),应采取的改良措施是
    (2)、病虫防治——种植过程可适时喷洒农药波尔多液(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液),配制波尔多液时不宜用铁桶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营养价值——柑橘富含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
  • 1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t1℃时,甲、丙的溶解度大小比较:甲丙(填“>”或“<”或“=”)。
    (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至少还需要g水才能将溶液中剩余的甲完全溶解。
    (4)、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的方法。
  • 20.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取镁和氯气的工艺流程图:

       

    (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写出氯化镁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 如图是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若D与E能发生反应,则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C为氧化铁,写出C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E为碳酸钠,将二氧化碳通入E溶液时,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反应物有种;

    (4)若甲+乙→盐+水,从初中化学知识的角度,根据图判断,一定符合条件的组合是(填序号)。

    ①A+B     ②A+C     ③C+D   ④A+E   ⑤A+D ⑥D+E

三、实验与探究题(化学方程式书写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本题共20分)

  • 22. 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 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C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混有的水蒸气,C装置中应盛放一定量的 , 气体应从C装置的端进入(填字母代号)。
    (4)、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可以看到试管中的液面上升,实际上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NaOH反应,反应方程式是。(写出二氧化碳让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方程式即可)
  • 23.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有:转移、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计算、、装瓶保存。
    (3)、利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正确的操作应是
  • 24.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

    (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

    (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 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 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

    (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4)猜想1: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

    (5)猜想(填“1”或“2”或“3”)正确。
    (6)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

  • 25.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计算含氧化铁480t的赤铁矿理论上最多可炼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