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之选择题专项训练(二)
试卷日期:2025-02-19 考试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它”指的是( )A、抗日根据地建立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解放区土地改革 D、三大战役的胜利2. 国民党将领白崇禧读完《论持久战》后,认为“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认为《论持久战》一部“绝妙的教科书”。党史资料和抗战回忆录反映许多人阅读《论持久战》后“一扫多日来隐晦的心情”,心里“一下子感觉亮堂”,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这反映《论持久战》(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C、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促使全中国空前团结和统一3. 历慎思同学正在写一篇征文,文中包括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内容。下列最符合他征文的标题是( )A、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笔锋力量 B、五四之声:挺起民族脊梁 C、觉醒与使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召唤 D、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胜利的智慧灯塔4. 仔细观察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选出对①②③三处战役名称及战果表述正确的一项( )A、①处为辽沈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B、②处为平津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C、③处为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D、③处为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5. 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的利益。这些举措( )A、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标志着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立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使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6.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逼蒋抗日”的主张;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决定“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B、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共两党在政治立场上已经没有分歧7. 将下面四位历史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历史要素是( )A、五四风潮 B、中共建党 C、抗战守土 D、国共决战8. 下图是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创办的部分刊物。这些刊物的出版说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帮助9. 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
①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了洋务运动;
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
③参加八国联军侵华,使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 中共中央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明确规定:“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人民解放军进行了(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解放南京11. 某位同学在查阅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看到这样一段残缺不全的话:“……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省略号处应补上(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古田会议 D、长征转移12.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指出:“这一次事件是永远使中国本土与满蒙脱离关系,确保帝国利益的唯一大好机会”材料中这一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机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13.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受到全国人民的欢呼和全世界舆论的赞赏。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 B、划分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势力范围 C、满足了国民党方面的所有要求 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14. 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15. 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缩影,《李有才板话》是山西近代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成名之作,根据下面的内容介绍,可看出该作品( )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
A、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B、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C、体现了革命文学的通俗化 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6.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近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这表明在抗日战争中( )A、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日本战败具有必然性 C、国民党始终采取消极抵抗政策 D、国民党政权不得人心17. 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打开中国市场 C、广州商品经济发达 D、资本家受到璞鼎查的煽动18. 1894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这评价的是A、日本出兵朝鲜 B、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C、黄海海战 D、旅顺大屠杀19. 1927年初,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举办祝捷大会,赴会者手持小旗,旗上最有可能出现的标语是(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D、“德先生”“赛先生”20. 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可能都涉及到的内容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北上“逼蒋抗日” C、开展国共合作 D、纠正“左”的错误21. 下图《时局图》,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22. 观察下列这组图片,与其所反映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3. 《吴玉章回忆录》中记载: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利,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这种转变是基于( )A、进步青年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D、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