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之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试卷日期:2025-02-19 考试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高峰的时期之一,下列诗句反映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
    A、“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2.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

    A、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 C、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D、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 3. 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 4. 下列能够证明秦朝速亡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三字经》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B

    秦朝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C

    《汉书·武五子传》

    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轻弱骨肉,显重异族,废道任刑,无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矣!

    D

    范文澜《中国通史》

    秦二世之后,于这一年九月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

    A、A B、B C、C D、D
  • 5. 以下是一位同学搜集的史料,可用于(     )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疾病),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A、全面分析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的原因 B、从多角度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C、说明三国鼎立局面中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D、说明淝水之战以后北方陷入混战的状态
  • 6. 多学科研究表明,大致在仰韶文化半坡阶段旱作农业经济成熟起来,形成了固定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家畜饲养模式,至距今5000年前后扩展到了东北地区的西辽河流域、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半坡文化时期诞生了最早的国家形态 B、仰韶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基础 C、仰韶文化时期氏族没有出现阶级分化 D、半坡阶段是仰韶文化成熟的关键时期
  • 7.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 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 8. 图1、图2是在新疆地区发现的两枚汉代印章。它们共同证明(  )

    A、西域各族人民与汉朝交往密切 B、新疆地区已经归属汉政府管辖 C、西汉重视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 D、汉朝与少数民族进行政治联姻
  • 9. 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 10. 如图表反映出的社会特征是(  )

    A、黄巾起义的队伍不断壮大 B、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两汉之际的社会政治动荡
  • 11.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两个核心抓手, 一手抓军事,能打胜仗,另一手抓 种粮,发展农业生产,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的方面。 他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
    A、实施的背景 B、遇到的阻力 C、成功的原因 D、深远的影响
  • 12. 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下列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考古资料

    文献记载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耙地图(嘉峪关)

    “(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常饭鲫鱼 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 

    ——《洛阳伽蓝记》

    连坐胡床壁画(莫高窟)

    蕃人旧日不耕犁,

    相学如今种禾黍。 

    …… 

    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摘自《凉州行》

    A、发达的农耕文明 B、持续的民族交融 C、多元的饮食文化 D、辉煌的艺术成就
  • 13.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上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14. 小史指着一张形势图说:“北方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闽等九个政权。”这张形势图应该是( )
    A、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B、唐末藩镇割据 C、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 D、南宋偏安江南
  • 15.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评价了(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由来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 D、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