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八)
试卷日期:2025-02-19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
中国历史
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 ▲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世界历史
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 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 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论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文物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赵秉忠的状元卷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阎立本的《步辇图》 D、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3. 伴随着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来自西方的机器制品夺走了中国小生产者的饭碗,来自西方的轮船火车夺走了船夫、纤夫、脚夫、驿站夫、水手、店员的饭碗。因此,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的举动说明( )A、抵制西方器物成为国人共识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C、朴素反帝爱国主义情绪浓厚 D、义和团旨在建设农民政权4. 以下是一位同学搜集的史料,可用于(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疾病),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A、全面分析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的原因 B、从多角度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C、说明三国鼎立局面中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D、说明淝水之战以后北方陷入混战的状态二、材料分析题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在他身后实现。此时在马其顿大军的身后,已经是一个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然而,与此同时,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影响。(2)、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他们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矛盾? 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古代中外文明交往交流的看法。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某班级同学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学习。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一】识图明义,叙述过程同学们根据收集到的研究材料,绘制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过程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什么条件?
(2)、【探究二】注重时序,归纳观点同学们列表归纳了毛泽东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主要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8年10月
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认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1938年
撰写《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
根据探究二,指出1927年2月毛泽东针对中国革命现状提出了什么论断?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造了怎样的局面?
(3)、【探究三】依托教材,建构知识体系根据探究三,概括此探究的标题。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识
7. 历史的路,既是回望,更是前行。它提醒我们,时光流转中,真挚情感与不朽精神永照人间征程。(1)、材料一图一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图二青藏铁路
结合所学知识,图一描绘了什么场景?谈谈它与图二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材料二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请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两例史事。
(3)、材料三 各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要以相互尊重超越恃强凌弱,以公平正义超越霸凌霸道,以合作共赢超越以邻为壑,对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念予以扬弃,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21世纪应该走出一条怎样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8.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夯实了政党根基。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体现的任意两个历史事件,写出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地位或作用。(2)、中共中央发表的抗战宣言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联系所学,补充材料三图表中①②两处的内容。(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事件或现象,并说明理由。【示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由: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分配方式和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