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四)

试卷日期:2025-02-19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 2.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     )

    A、土地改革 B、改革开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
  • 3. 下图思维导图的“结论”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C、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开启 D、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
  • 4. 二战后,国际贸易增长迅速,这意味着各国生产的产品需要有更大一部分投入国际市场。为适应这一情况,经过众多国家的努力,最终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原因是(     )
    A、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D、计划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 5. 2022年2月,为纪念中美双方签署的一份重要历史文件发表50周年,一位篆刻家雕刻了一枚红印(如图),这枚红印上的历史文件的发表(   )

    A、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B、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D、标志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6. 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基辛格这番话的内涵是(   )
    A、认为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不是明智之举 B、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C、指出了解中美文化观念差异的重要性 D、强调世界多极化过程中中国参与的必要性
  •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材料反映出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
    A、积极开展与邻近国家的外交 B、积极开展区域性外交 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 8.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这个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被称为轰动当时国际社会的“外交核爆炸”。这是因为,中法建交(   )
    A、奠定了新中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 B、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C、直接推动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引发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交的新高潮
  • 9. 2023年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我们愿同洪都拉斯方面加强高层交往,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和相互了解,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同洪都拉斯方面共同推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处理中洪关系要坚持(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一国两制”方针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0.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曾被作为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1957年

    1965年

    1972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8年

    1980年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尚未建交 B、外交重心已转向西方 C、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日先后与中国建交
  • 11. 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的说明(   )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的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 12. 1997—202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99万亿港元。1999—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502.7亿澳门元增加到3794.78亿澳门元。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控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
  • 13.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这一“良好态势”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港珠澳大桥的修建
  • 1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港澳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其解决方针对于台湾问题的意义是(   )
    A、有利于促进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B、台海形势紧张的根源是国际反华势力 C、增强综合国力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 D、人民渴望统一是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
  • 15. 分析原因下表来源于《2022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7%左右

    消除返贫风险4467户18597人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74%

    A、“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
  • 16. 2024年1月13日,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籍参选人赖清德当选,其后瑙鲁、图瓦卢宣布“断交”,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仅剩余12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 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 17. 如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局面。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上图是照片——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进行考察,七十年代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观的始终捍卫,如对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等原则始终如一的传承。

    ——摘自白卫东、刘常真《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分别指什么。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年代尺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年代尺(局部),写出其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重大史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的特点及原因。

  • 20. 科技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要领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为科技合作主体,特别是同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经济合作。同时,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亚非国家也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摘编自吴贻康《60年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8年,中国开始与西方主要国家陆续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尤以1979年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为最大的框架协定,拉开了与西方进行官方合作的序幕。到80年代末,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中国》解说词等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过去十几年,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摘编自徐冠华《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几点建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与外国科技合作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发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一项史实,论证“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
  • 2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以下基本点:(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一国两制”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的基本脉络和经验》

    材料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三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当前,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和严峻挑战,根本原因是“台湾当局”和美方不断改变现状。“台湾当局”一再“倚美谋独”,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推行“渐进式“台独””。而美方企图搞“以台制华”,不断歪曲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加强美台官方往来,为“台独”分裂活动撑腰打气。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行动,玩火者必自焚。

    ——摘编自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2022年8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国两制”的含义。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并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请你向新闻记者阐述新时代,党和国家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