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试卷日期:2025-02-11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 1. 看拼音写词语。

    渭水之南的华山绝壁千rèn , 高耸mó tiān。被称“xī yuè”。华山东峰上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荒废,现仅存yí zhǐ

  • 2.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组是(     )。
    A、不破楼兰终不。(  归来  ) B、王师又一年( 向远处看   ) C、却看妻子愁何在。( 妻子和孩子    ) D、青春作伴好还乡。(  春天  )
  • 3. 根据句子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却:  A.后退;  B.推辞,拒绝;  C.再。

    看妻子愁何在。(

    ②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

    ③山高路险,令人望而步。(

    (2)、漫:A.到处都是,遍;  B.广阔,长;  C.不受约束,随便。

    卷诗书喜欲狂。(

    山遍野开放着映山红。(

    ③我们度过了一个长的暑假。(

  • 4. 写同音字组词。

     留

    怀

     表

     为平地

     

     头

     身

      

     师

     云密布

     陷

  • 5.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百战:    金甲:     

    句意: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  

    (3)、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    青春:

    句意:

  • 6. 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孤城/遥望/玉门关 B、五千/仞/岳上摩天 C、剑外/忽传/收/蓟北 D、南望/王师/又一年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还”读“huán”,意思是“回还”。 B、“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穿金甲”是指战士征战时穿着金甲衣。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将晓”的意思是“将要天亮”。
  • 8. 我们在表达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9.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句子是:。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戌边的时间之长,边塞战斗频繁的句子是:。  
    (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采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河的壮阔、雄奇的特征的诗句是:。 
    (3)、《从军行》中以戌边战士的口吻,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二、【综合提升】

  • 10. 课文内容梳理。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这首诗被称为诗人“生平”。本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 , 后半部分写诗人 , 凸显了诗人之情。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代诗人的作品。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祖国山河的 ,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第三句中的“泪尽”二字将宣泄无遗;第四句中的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 , 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 11. 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边塞诗描写了“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等富于边疆特色的景物,写景壮阔悲凉,有一种压抑感,表现了边塞的荒凉艰苦。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 12. 关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 B、第三句“泪尽”二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可谓度日如年。 C、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D、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三、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 13.  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
    (3)、解释字词的含义:  

    涕泪:   却看:   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 , 诗人“涕泪”是因为。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四、【拓展探究】

  • 14. 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4)、最后两句采用的是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的修辞方法。
    (5)、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 ;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 。全诗富有主义色彩。

五、综合实践。

  • 15.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 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1)、上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 ( 答出一点即可)
    (2)、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 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下面的诗歌中, (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 (单选)

    A.崔颢《黄鹤楼》           B.汉乐府《江南》    C.王翰《凉州词》

    D.王维《使至塞上》         E.《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

    F.《当小学生遇见苏轼》     G. 《葡萄美酒-从唐诗看古代的物种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