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试卷日期:2025-02-11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阅读文段,读拼音写词语。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古代,人们看到夜空中jiǎo jié的明月、阁楼上kū qì的妇人、大树上qī xī的wū yā……总会挥毫泼墨,有感而发。诗歌是心灵的独白,徜徉诗海会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美。让我们走进诗歌,开启语文学习新piān zhānɡ , 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 2. 读准古诗中的字音。\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日暮汉宫(chuán  zhuàn)蜡烛,(轻  青)烟散入五(hóu  hòu)家。
    (2)、(xiān qiàn)纤擢素手,札(zhā zhá)札弄机杼。
    (3)、(yínɡ yín)盈一水(jiān jiàn),(mài mò)脉不得语。 
    (4)、中庭地白树(qī x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3. 读好古诗的节奏美。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4. 读懂古诗的意思。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春城无处不飞花(    )
    A、指云南昆明。 B、指春天的京城。
    (2)、终日不成(    )
    A、文章。 B、花纹。
    (3)、中庭地白树栖鸦(    )
    A、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B、地面变白了。
    (4)、泣涕如雨(    )
    A、落下。 B、凋零。
  • 5.  下图对应的诗句是(    )

    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6. 很多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请把诗句的序号填写在对应节日的方框里。

    A.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B.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请在第1题的时间轴上再补充一个传统节日,并写出两句与之相关的诗句:“。”与该节日有关的习俗有:。 

二、拓展提升

  • 7. 课文解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 诗人抓住“”“”来描写春天的景色。
    (2)、“飞”和“斜”体现了花和柳树的(动态  静态)之美。
    (3)、发挥想象,根据诗句的描述,把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象描绘出来。
  • 8.  课文解读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两句诗中涉及的传统习俗是
    (2)、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    )图。
    A、灯火通明 B、走马传烛
  • 9.  诗中描写织女因思念爱人而备受折磨的诗句是:
  • 10.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诗描绘的画面是(    )
    A、 B、 C、
  •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 B、这首诗开篇先描绘了仰望星空所见之景,进而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随后便沉浸于对织女的想象中,进而发出感慨。 C、诗中对织女的描绘非常细腻,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零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织女对天宫的生活十分厌倦的心情。 D、诗中大量运用叠字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这些叠字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叠字都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 12.  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中庭地白树栖鸦, , 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