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日期:2025-02-08 考试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 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开展以“庆祝·礼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学子情长 告白祖国

        ①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七十五载风云激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发展史。风雨中不改信念,激流中不進热情,艰苦时不忘初忠 , 创造了引人注目的辉煌成就。

        ②从满腔赤诚守山河到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我们坚毅无畏;从三峡大坝的巍然屹立到高铁网络的纵横交错 , 我们斗志昂扬,从“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到载人航天的高度刷新,我们开拓进取。每一个瞬间,都是对____、____、____的最好诠释。如今,我们各领域的建设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 自信豪迈的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判断正确的项是(   )
    A、“艰苦卓绝”中的“卓”应读作“zhuō”。 B、“载人航天”中的“载”应读作“zǎi”。 C、因为表达的是“最初的想法、心愿”的意思,所以“初忠”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实现突破”的意思,所以“跨越”一词中有错字。
    (2)、请检查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B、引人注目 C、巍然屹立 D、纵横交错
    (3)、对应文段②中的前三个分句,将一组短语依次填在句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爱国情怀   拼搏精神   创新理念 B、拼搏精神   爱国情怀   创新理念 C、爱国情怀   创新理念   拼搏精神
  • 2. 每一次的国庆群众游行,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时代印记。校通讯社的同学采访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游行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游行的群众,完成了一份盛况回眸的访谈记录。

    访谈目的

    回眸盛况, 了解国庆群众游行活动

    访谈对象

    群众游行方队总导演(北师大肖向荣教授)

    参加国庆游行的80后范海

    访谈记录

    问题1:肖教授,____

    肖教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最大的特点是唤醒人们的记忆,回归群众本位 , 让全体人民和游行者一样,都有参与感。10万人的游行,通过小故事、小画面,辅助的音乐的串联,形成70年间中国人民建设奋斗的壮美画卷,尤其凸显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责任与自信。

    问题2:范叔权,参加2019年国庆群众游行活动,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范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游行中出现曲子,我几乎每首都跟着唱,36个方阵游行时走过的是我成长的印记。每一个带有时代特征的道具都在表达特定社会时期的记忆。

    (1)、根据访谈记录的内容,补全问题1.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游行活动中,群众游行想表现的是什么? B、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游行活动中,群众游行中发生哪些故事? C、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游行活动中,群众游行题材选择标准是什么? D、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游行活动中,群众游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通讯社的同学们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本位”。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充实感 B、有责任感 C、有自豪感 D、有参与感
  • 3. 初二年级开展了主题诵读活动。活动结束后,校宣传部的同学针对此次活动撰写了一则消息,将其分享给同学们。

    标题:____

        2024年9月30日下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初二年级“中国梦·爱国情”诗歌诵读展示活动在学校大礼堂成功举行。九十分钟的时间,十二个班级的学生轮流登台展示,齐诵古今爱国诗篇,表达爱国之情。青春洋溢的莘莘学子用嘹亮的声音、清澈的爱国心表达对祖国美好的祝福。

    (1)、请你为上面这则消息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
    (2)、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 4. 默写,完成下题。
    (1)、 ,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3)、古诗文中有许多描绘壮美景色的句子,如:“① , ②”。(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 5. 阅读《饮酒》(其五)和《野望》,完成下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饮酒(其五)》一诗,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虽建造房舍“在人境”,却感受不到“①”;接着自问自答,转换叙事角度,用“心远地自偏”做出回答;然后描绘田园美景,表现②心境;最后一句强调一个“真”字,表明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真谛。

    (2)、《饮酒(其五)》和(野望))都是田园诗。两首诗中的画线句都是对田园景色的描绘,但所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其不同之处。

    野望

    王绩

    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6.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 , 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要且号且诟 , 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 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取材于张夷令《迂仙别记》)

    【注释】①迂公:姓于的老年男子。②诟:责骂。③适:嫁。④延:请。⑤雨兆:下雨的征兆。⑥适:刚刚。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项是(   )
    A、九十   焉置土石 B、杂然相许     一百 C、惧其不已   死而后 D、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借您的气力,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妻子对移山存有疑虑,担心愚公年老力微,移山有困难,也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忧,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换季之时,才往返一次。

    理解:愚公一家移山运送土石时天气恶劣,路途又非常遥远,写出移山之难。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智叟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3)、阅读【甲】【乙】两文,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愚公和迂公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三、名著阅读

  • 7.  生命因坚韧而闪光。从《红星照耀中国》与《昆虫记》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体现坚韧,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 8. 阅读《首都国际交往“金名片”——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完成下题。

    首都国际交往“金名片"

    ——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①在雄伟的燕山脚下、雁栖湖东北侧,远远地就会望到一座通体红色的圆形建筑。它就是首都国际交往“金名片”——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②会展中心的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天坛祈年殿的倒影,整体设计上秉承了“汉唐升华,天地飞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汉唐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庄重典雅的特点。

    ③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总高度31.9米,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包含大会议厅和精品酒店,地下包含宴会厅、多功能厅和后厨系统。

    ④会展中心分A、B、C、D四个区,从B区大门的36个台阶拾阶而上,登高的过程既充满了仪式感,也表达了对三十六天罡(又称三十六天将)的敬畏之心。

    ⑤台阶之上,便是富有特色的大会议厅,它由两层环廊环绕。外环廊的48组方形立柱,静静地矗立于大会议厅最外围,支撑起主体建筑的三重飞檐。内环廊天花板图案是由中国策体字“春夏秋冬”四个字组成的,巧妙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外环廊的48组方形立柱与内环廊的48 根圆形立柱巧妙地构成了“方圆相济”的设计理念,代表了二十四节气交替推进,也寓意空间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延续。

    ⑥穿过两道环廊,推开“三交六椀”菱花的大铜门,便进入了亚洲最大的可分割式的圆形无柱大议会厅,又名天目厅。大议会厅总面积5500平方米,直径84米,平均高度15米,最高处可达17米。从顶部到地面的一体式隔板,可将大议会厅分为4个扇形区域和1个700平方米的圆形天目厅区域,能同时容纳5000人开会。

    ⑦天目厅是因大厅中央有一个直径24米的“天眼”而得名。【甲】“天眼”的造型就像一只底部透明内侧带螺纹的扣放敞口白瓷碗。最下层的花格造型是借用日冕的设计理念,阳光透过花格营造出不同效果的阴影,与顶部构成虚实呼应的效果。既能充分利用自然光,又可节省用电。同时“天眼”与圆形大会议厅自为一体,很好地展现出传统美学中“天圆”概念。

    ⑧既然有“天圆”,那就一定会有“地方”。乘下行电梯进入地下一层便可来到大宴会厅。大宴会厅里“方”的设计理念无处不在,大宴会厅整体就是一个2000平方米的正方形。从头顶上的组灯 到脚下的地毯,也都有着“方”的精美设计。屋顶上100块方形组灯,每一组方形灯由99盛小灯构成,全厅共计9900益。数字“99”与回纹图案的地毯相映衬,都表达出吉祥之意。

    ⑨圆形大会议厅和方形大宴厅,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 圆规方矩”等理念完美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⑩因为会展中心圆形的建筑形式和大空间的功能要求,加之圆形主会场屋盖跨度为84米,所以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上置放射状鱼腹式空间椼架体系,大大增强建筑承重能力、抗震性能,同时实现了减材节能。

    ⑪会展中心作为中国首个国际首脑峰会“零碳”场馆,首个会展类的绿色三星级建筑,【乙】场馆设施运用各种高新技术,使其整体节能率接近7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35%。如:运用国内领先的太阳能供电储电系统、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30多项前沿节能技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低碳环保、科技创新”的场馆。

    ⑫自2014年成功承办第22次APCE领导人峰会后,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已成功接待了很多国际大型活动。如:北京国际电影节、G20能源部长会和科技创新部长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全球社会生态企业家论坛、第五届国际食品安全峰会等,共计1000 余场会议会展活动。

    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在造型设计、结构布局、内部装饰,甚至是图案、用色等细节都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加之与前沿科技相融合,在各个重要国事活动上都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形象,由此成为首都一张靓丽的国际交往“金名片”。

    (1)、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会展中心的地理位置、①和总体规模;接着采用②顺序,依次介绍了正门的36阶台阶、圆形大会议厅、方形宴会厅;最后介绍了会展中心的③和承办的各类会议会展活动。由此会展中心成为首都国际交往“金名片”。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的外形设计灵感源于天坛祈年殿的倒影。 B、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设36节台阶,寓意着传说中的三十六天罡。 C、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于一体的场馆。 D、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交往“金名片”是因为承办国际会议多。
    (3)、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其作用。

    【甲】“天眼”的造型就像一只底部透明内侧带螺纹的扣放敞口白瓷碗。

    【乙】场馆设施运用各种高新技术,使其整体节能率接近7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35%。

    (4)、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师刘方磊被网友称为“最红的‘中国风’建筑师”。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谈谈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是如何体现“中国风”的。(不少于两点)
  • 9. 阅读(白发的先生一记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完成下题。

    白发的先生

                  ——记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

    ①2023年10月15日,为了庆祝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南开大学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的近 200位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华诗教的传承与弘扬,以学术研讨交流的方式向叶嘉莹致敬。

    ②百岁高龄的叶嘉莹亲临会场,讲述自己的诗教情怀。地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 

    ③在近80年的教书生涯里,叶嘉莹为不计其数的人传道授业解惑。听过她讲课的学生,无不从她的讲授中感受古典诗词之美,赞叹中华文化之博大深远,还有很多人因她而爱上诗词研究,将之作为自己一生的爱好甚至追求。

    ④叶嘉莹的课,教室里永远“爆满”,能容纳的300人的阶梯教室不仅座无虚席,连讲台旁、教室门口也都是听课的学生,甚至有一次,连叶嘉莹自己也挤不进教室。后来,南开大学中文系想出了一个发听讲证的办法,只允许有证的学生进入教室。但热情的学生依然会挤满阶梯教室的阶梯和窗边,听叶嘉莹讲解古典诗词,听得不肯下课。叶嘉莹讲课时永远旁征博引,各种例子信手拈来。她笑着把自己的讲课风格形容为“跑野马”,事实的确如此。有年轻教师听究她的课感叹道:“叶先生‘跑’了一大圈,最后还能“跑’回来。”

    ⑤近些年,叶嘉莹身体已大不如前,能登上讲台的次数越来越少,因此她也愈发珍惜站在讲台上的时光。几年前,她不顾一场大雨,按照约定时间前来为南开大学师生作讲座。习惯站着讲课的她婉拒了中途学生搬来的椅子,颤颤巍巍地站了130 分钟。讲座结束后有学生发现,她的腿肿了。还有一次演讲中,有学生在台下高呼:“先生坐下讲!”满头白发的叶嘉莹笑着回应道:“我教书已经70年, 70年我都是站着讲课。”

    ⑥在教学生们读诗、学诗的过程中,叶嘉莹非常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内涵。一次在给学生上课时,她讲杨万里的诗《过扬子江》,诗中最后一句是“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她说,有人不理解这句诗——煎茶有什么功可言? 其实这是缺少历史视野的表现。“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记录的是当时外交的重要事件。叶嘉莹告诉学生:“一首诗虽然可以衍生出来很多意思,但我们首先应该读懂这首诗,然后再衍生出自己理解的意思。”

    ⑦为了鼓励学生们勤奋学习,叶嘉莹从不吝惜身外物。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捐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2018年,她将京津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 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19年,她再次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两次累计捐赠3568万元。有人对此感到不解,叶嘉莹则用《论语》中的句子来回答:“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我一生中作过的唯一一次主动选择,就是回到祖国教书!”南开大学90周年校庆典礼上,当叶嘉莹用她特有的清朗音色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台下已是掌声雷动,很多师生泪水湿了眼眶。

    ⑧众人皆知她多年来致力于教授本科生,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博士后,却不知她还非常重视对幼儿和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熏陶。上世纪90年代,她曾呼吁在幼儿园开设“古诗唱游”课,并最终促成了赵朴初、张志公等九位先生联名签署政协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近些年,地将大量精力放在古典诗词岭诵的整理和传承上,还亲自参与吟诵教学活动并将之录制整理出版。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古典诗词吟诵教学正在多地幼儿园和小学中逐步推广。因为她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幼年时代,学会古诗的诵读和吟唱,这样不仅能陶治他们的情操,更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就像她的那句名言:“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⑨2016年3月,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获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领奖词中写道:“从漂泊到归来,从传承到播种。有人说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穿裙子的‘士’。她替未来传承古典诗调命脉,她为世界养护中华文明根系。千年传灯,日月成诗。”

    ⑩“我觉得应该让年轻人在这美好的文学里,汲取到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营养,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愿意把古典诗歌里崇高的思想与修养传下去。”这是百岁学者叶嘉莹的毕生夙愿,也是这位诗词的女儿发出的铿锵誓言。

    (取村于陈欣然同名文章)

    (1)、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围绕着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情怀展开叙述:她讲课旁征博引、生动有趣, 教室永远爆满;①;她教诗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背景及内涵;②;她重视对幼儿和青少年传统文化熏陶。
    (2)、第⑤段中“习惯站着讲课的她婉拒了中途学生搬来的椅子,颤颜巍巍地站了130分钟”一句中的加点词“颤颤巍巍"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理由。
    (3)、文章第⑦段中叶嘉莹先生引用《论语》中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来回答“有人对此感到不解”的疑问。请你说说叶嘉莹先生引用的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4)、“从漂泊到归来,从传承到播种。有人说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穿裙子的‘士’。”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作文(40分)

  • 10.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朱德不会忘记勤劳的母亲,因为她铸就了自己革命的品格;茅盾不会忘记西北顽强的白杨,因为它的力争上游值得礼费;汪曾祺不会忘记昆明的雨,因为那是他过往岁月的珍贵记忆 ……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也会有让你内心受到触动, 难以忘记的人、景、事、物。请以“我不会忘记    ▲    ”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⑵同学们,假如你拥有一座可以会飞的房子,它能带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开启奇妙的旅程。请以“会飞的房子”为题,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