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日期:2025-02-08 考试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运用 (共13分)
-
1. 2024年7月 27 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 59处世界文化遗产。班级组织了“一脉传‘城’——北京中轴线文化探访”研学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撰写了研学报告。现在请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报告。
请你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一脉传‘城’研学报告”八个字。
2. 活动背景7 月 27 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北京中轴线始建于 13 世纪,形成于 16 世纪。此后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秩序井然、 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它以独俱匠心的选址,展现了传统都城的规划格局,见证了影响中国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市秩序。
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表达的是“地理上南北向,与‘横’相对”的意思,所以“纵贯”一词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演变进化”的意思,所以“演进”一词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雄伟、宏大”的意思,所以“气势恢宏”一词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的意思,所以“独俱匠心”一词有错字。3. 研学内容北京中轴线城市景观序列长达 7.8公里,是不同历史时期生命印记层叠的产物。城市漫步不仅要打卡体现古都风貌的历史建筑遗产,如天坛、故宫;还要关注新增的空间节点,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北端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沿街的车辆川流不息 , 充满生活气息。中段北部的皇家宫苑金碧辉煌,房屋雕梁画栋,装饰富丽堂皇。中段南部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核心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民族崛起而舍生取义、百折不挠的精神。南段繁华热闹的街市与古柏掩映的祭
祀建筑构成鬼斧神工的景观形态。
(1)、同学们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层叠”。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层层展开 B、重叠增加 C、重复不变 D、覆盖重构(2)、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川流不息 B、富丽堂皇 C、百折不挠 D、鬼斧神工4. 我的中轴故事①暑热难熬,每天放学,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就去地安门的门洞儿里乘凉。穿堂风一吹,热意顿消。后门桥那有“大葫芦”宝瑞兴油盐酱菜店。小时候母亲总要我到这儿来买东西。
——王作楫
②看到永定门外逶迤而来的骆驼队,使我记忆犹新。那历历在目的场景,还有老天桥形形色色的“八大怪”,地安门内大街热热闹闹娶亲的队伍,鼓楼后平民市场上百味飘香的餐饮摊群。
——方砚
同学们提出上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5. 在征集北京中轴线logo创意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挖掘并广泛传播中轴线文化,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以下【甲】【乙】【丙】三幅北京中轴线logo设计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请简要说明理由。
我最喜欢图,因为
北京中轴线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北京中轴线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甲】 【乙】 【丙】
6. 研学心得①北京中轴线宛如一位历史智者,静静伫立在京城大地。②当我们回过身来,再从南往北巡看中轴线,蓦然发现,它宛若一部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从永定门到正阳门,节奏和缓;从正阳门到景山,贯穿天安门广场和整个紫禁城,旋律激昂;从景山到钟鼓楼,是高潮后的收束。③大美中轴,美在何处?美在建筑,美在布局,美在节奏,美在文化,美在城市的品格,美在人间的秩序,美在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谐……一脉传“城”续华章,壮美中轴启新程。④让我们读懂中轴历史,讲好中国故事!
文段是小组成员的研学心得,请你判断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二、古诗文阅读 (共20分)
-
7. 默写(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其五) 》)(4)、古诗文中那些闪耀着爱国情怀的名句,每每读来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如“ , 。”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歌除外)8. 阅读《春望》,完成下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根据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春望》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沦陷,杂草丛生,展现了一片①之景;颈联写出战事持久和②之苦,表达了诗人③之情;尾联写出诗人内心的愁苦难以排解,导致④。
(2)、本诗颔联与白居易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两句,同是写花和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9.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喻”与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理喻 B、喻之以理 C、家喻户晓 D、引喻失义(2)、对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要居安思危,时刻关注本国的内部问题和外部威胁。 B、忧患意识可以促使国家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自身的不足。 C、忧患意识提醒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潜在的危机。 D、忧患意识对于国家来说很重要,对于个人没有太大意义。(3)、根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取材于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中列举了文王等七位人物及《诗》创编的例子,强调了①对人的磨砺作用,与原文中“②”的观点相呼应。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体现出了③的精神品质。
三、名著阅读
-
10. 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耀眼夺目,引人遐思。请结合你阅读过的红色作品,任选一位英雄人物,写出“永垂不朽”的原因和你的感悟,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06 年 9 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文化“走出去”确定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后,文化“走出去”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大报告明确指示,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任何文化输出国都可以通过调试内部因素来不同程度地适应外部环境的现状和变化,并借助外力促进外译传播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异质文化间的良性交流和共生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保障。
材料二
把现代传媒方式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形式创新,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成功尝试。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布并迅速登顶世界最大国际游戏平台 Steam热玩榜,位居多个全球各平台游戏热销榜冠军,创下首日总销量超过450万份,总销售额超过15亿元的国产游戏新记录,激发了海外玩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兴趣,____。《黑神话:悟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动漫、游戏相结合,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出口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海外玩家看到了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优秀传统文化,领略了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
材料三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游戏本身,还在于其对文化旅游、数字娱乐、传统文化传播、影视动画、教育培训以及周边产品等多个产业和行业的积极影响,为其他文化产品提供了借鉴。同时,多产业联动也将为《黑神话:悟空》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在文化输出和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表1 《黑神话:悟空》促进国内多产业发展
产业
具体表现
功能
文化旅游
山西旅游热度环比上涨超 700%,飞猪平台上
带动了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与旅
“西游记”线路游搜索量翻倍。
游的融合。
数字娱乐
Steam在线人数突破百万,首周销量突破68万份。
提升了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国产游戏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传播
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亿次。
有效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影视动画
华谊兄弟等多家影视公司有意与游戏开发方合作,将游戏改编成影视作品。
为影视动画产业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灵感,促进了跨界合作。
教育培训
多所教育机构推出了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文化课程和夏令营活动。
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推动了相关教育课程的开发。
周边产品
游戏周边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增长超过30%。
带动了游戏周边产品的销售,如手办、服装等,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发展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黑神话:悟空》依托中华传统文化,采用年轻人青睐的动漫、游戏形式,成功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市场,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B、《黑神话:悟空》不仅在游戏领域取得了成功,还促进了文化旅游、数字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C、《黑神话:悟空》国际影响力显著,有效推动中华文化、游戏、影视动画和教育课程的国际传播。 D、《黑神话:悟空》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广泛传播。(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A、激发了全世界人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 B、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游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 C、促进了中国游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际的主流。 D、揭示了中国游戏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有遥遥领先的优势。(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输出,可以从①、②、③三方面下功夫。12. 阅读《绽放的梨花》,完成下题。绽放的梨花
①春风轻抚,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
②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③我试探着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前阵子不是刮大风又低温嘛?我们几个老头子担心错过果树最佳的授粉时机,这不就来人工帮一下忙嘞!我们这不算啥,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④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⑤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躬身细描,一会儿立身审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在与时间对话。周围一群年轻人,聚精会神地围拢着他。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无限热情,仿佛能够燃烧整个空间。他们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想要更近一些。有的人手中紧紧握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有的人则拿出手机,开启录像功能,想要将这一刻的每一个细节都捕捉下来。看着老人头上的银发,我担心地问:“您多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⑥“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⑦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⑧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⑨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⑩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⑪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 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处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也开枝散叶啦,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我们也时不时聚在一起研究。”
⑫“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 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 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⑬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引发了我的好奇:村里全是老房子?
⑭老陈点点头:“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 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⑮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
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轻柔地穿透了雪白梨花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芒,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取材于李汀的文章)
(1)、文章通过描述梨花盛开的美景,引出村里老人授粉和老陈制作水泥画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美。老陈的水泥画技艺和、一起构成了村庄的三件老物件,是村庄的宝贵文化遗产。(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⑪段中“开枝散叶”一词的表达效果。(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⑮段“满眼是画,满眼是光”的理解。(4)、“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五、作文(共40分)
-
1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富春江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南京车站饱含朱自清对父亲的深情回忆;苏州园林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每一个地方因人留恋,因景生情。请你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作文。
⑵一个“勤”字,照见了朱德母亲聪明能干的勤劳本色;一个“真”字,照见了周亚夫刚正不阿的铮铮硬骨;一个“闲”字,照见了苏东坡夜色赏月的豁达心胸……一个字,足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性情品格。你读过的文字,或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么一个人,或“趣”,或“严”,或“柔”……请以“你是那么 ▲ 的人”为题作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在 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