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六、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试卷日期:2025-01-20 考试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近代学者认为黄花岗起义“军事上虽失败了,心理上则大成功,因为革命精神从此深入 国民的脑际。”这表明该起义( )A、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 钟南山院士称其为“英雄城市”,在历史上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这座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上海3.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民间很快出现了“人人皆知航运之利,各省商民闻风而起创办轮船公司”的兴旺景象。这表明洋务运动( )A、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运输方式 B、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激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潮4.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变法图强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5.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强调:“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能体现洋务运动“制器为先”的是( )A、
B、
C、
D、
6.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发动“文学革命”,提出要“自铸新词”等,他直接批判虚伪、矫饰、华而不实的贵族文学,意图破除古典传统的限制、束缚,推动文学革新。据此可知,胡适意在( )A、推崇西方国家民主科学思想 B、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 C、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实用性 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7. 1914年2月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颁布国币条例13条,以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11条,由此符合现代标准的银两制逐渐代替了传统落后的银两制,中国跨入了现代币制国家的行列,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正式问世,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此举( )A、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D、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8. 民国元年,为紧踉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 权利、义务等理念。“民国元年”是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9年9.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一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10.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25年他临终遗言中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表述。他没有完成的任务应该是(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创办黄埔军校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1. 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这本杂志是( )A、《民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新华日报》12.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13.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材料体现出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意义( )A、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社会习俗14. 孙中山写道:是役也……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役”是指( )A、安庆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15.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次尝试,其核心内容是开办了一些现代性的工矿和交通企业,开启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这表明洋务运动的作用是(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使中国走向富强 C、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 D、启发了人们的思想16. 左宗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收复新疆 ②签订《北京条约》 ③主张实业救国 ④开展洋务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
-
17.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多,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他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维新变法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
(5)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