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试卷日期:2024-07-07 考试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下列关于“四个伟大成就”与其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B、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C、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D、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到翻雪山、过草地,90年来,长征故事广为流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广大中国共产党员( )
①传承长征精神,保持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 ②坚守革命信仰,把长征精神作为党的精神之源
③赓续红色基因,坚定政治立场永葆初心使命 ④锤炼政治品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2024年,某市把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最微观、最末端,组织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该市做法( )①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②体现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旨在通过为人民服务,树立党员的光辉形象 ④有利于党员锤炼党性,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这表明( )①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基,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②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③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④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 2024年4月,我国公安机关将135名中国籍涉赌诈违法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押解回国,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这说明( )①全过程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要推进科学立法,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③要坚持专政职能,维护人民利益,规范社会秩序
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切实履行国家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 202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到安徽检查农业法的贯彻实施,指出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推动农业法的有效实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法治基础。这告诉我们( )①人大代表要提高履职的水平,助力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③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
④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农业建设中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2024年5月,某市政协开展“委员面对面:走进检察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协商活动,为各方建言资政提供新平台,促进“检察院+相关部门+企业”联动交流,推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活力。这体现了人民政协( )①搭建富有特色协商平台,凝聚共识多向发力 ②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开创了协商民主新路径
③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科学民主决策 ④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提升民主监督实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新时代以来,民族地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 )①我国以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②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方针
③民族地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我国法治的人民性,充分体现了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求( )①把握党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②必须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保证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 2024年5月,某县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走进乡村,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活动。在活动现场,法庭干警结合侗乡古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宣传《民法典》,并解答群众关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民间借贷、赡养老人等法律问题。该活动( )①弘扬侗乡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②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实现行政执法效果最大化
③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④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 “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民。某市聚焦基层群众法治需求,把“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截至目前,该市已实现了行政村“法律明白人”全覆盖。这一工程有利于( )①构建阳光司法机制,维护人民正当权益
②促进乡村法治人才培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③化解基层矛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见右图)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会徽的设计表明( )①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
③艺术形象根源于创作者独特的理想与情感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 为构筑“区域法治共同体”,2024年3月某省四地市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守法普法、机制保障等6方面重点工作提出21项具体措施,着力构建跨区域、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共享工作体系,助推四地高质量发展。这需要( )①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②共推严格执法,促进各地政府坚持依法执政
③全面普法守法,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加强司法合作,推进跨区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关,以科技创新为特征,以高效能、高质量为特点,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这蕴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前提
②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抓住主要矛盾,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③新质生产力作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其形成依赖多种条件
④应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 2024年5月,我国科技工作者尊重科学、大胆创新,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送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完成了形貌探测、地质背景勘察和取回岩石和土壤等科研任务,但依然面临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等诸多难点。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②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④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6.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近年来,国际社会时有动荡,但是中法关系总体稳定,双方仍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S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强村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典型引领,推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离任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威望高、人缘好、地缘熟优势,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化解邻里纠纷;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让守法观念深入人心,进而争取群众对法治的认可和理解,为基层法治治理扫除思维障碍;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更加主动地谋划和引领科技手段的应用,推动智慧乡村、美丽乡村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S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举措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75年来,中国科技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为探究科技成就背后的制度“密码”,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整理出如下图轴: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分析我国科技成就背后所体现的制度“密码”。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材料一 要坚守好“两个结合”,我们就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智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形势,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问题导向、守正创新、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材料二 要坚守好“两个结合”,我们也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虽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根本上依然有其相通之处与契合之处。马克思主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相契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唯物主义传统相契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想相契合。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契合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2)、结合材料二,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的。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黄浦江和苏州河岸线贯通开放,岸线公共空间持续优化,产业能级逐步提升;“道路+”的宜人街区、“生活圈+”的便捷服务、“公园+”的多彩天地,见证城市宜居水平持续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改革,让城市治理更加智慧。上海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是新时代中国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注入强劲动能。然而,当下中国不少城市的建设擅长“照抄照搬”,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千城一面”严重降低了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削弱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上海经验谱写了新时代城市发展新篇章,全国其他城市的“学习借鉴”不应成为“照抄照搬”的幌子。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该条例对于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体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未成年人在通过网络丰富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为其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刻不容缓。
立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公众期待,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共同努力下,通过《条例》的贯彻实施,网络空间更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法治国家的内涵”“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围绕“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