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同步试卷

试卷日期:2022-03-27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科学立法内涵的是( )
    A、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B、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C、满足全体公民的需求,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D、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 2. 为促进落实家庭保护责任,某区人民检察院对发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并联合区妇联、区关工委和社会帮教人员对3个家庭集中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筑牢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保护防线。这一创新探索表明(    )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广大未成年人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社会共治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政治权利

    ④法律监督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连日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司法为民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好评,对人民法院努力践行司法爱民、为民、利民、亲民宗旨充满期望。这要求法院( )
    A、坚持司法为人民 B、做到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C、司法接受人民监督 D、加大力度惩罚违法者
  • 4. “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习近平法治思想中“100-1=0”的法治公式启示我们(   )

    ①科学立法,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自觉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③规范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④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机关上下一体推动。“河长制”所调动的主要是行政资源和行政系统,此外还主要通过“党政同责”将各级党组织纳入生态环境的治理体系。“河长+检察长”制度则在此基础上纳入了司法系统。设立“河长+检察长”制度有利于( )

    ①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综合治理体系

    ②司法机关领导行政机关开展系统环境保护

    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司法责任和司法保护

    ④司法机关与党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6. 经试运行 ,某市市民云 APP已正式上线"12309"检察服务 ,今后 ,群众通过 APP就能直接使 用"12309"检察服务线上平台的服务功能 ,具体包括:控告 、刑事申诉 、民事申诉 、行政申诉或 自行收集证据材料 、要求听取意见 、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 。 该举措( )

     ①为市民新增了一条法律监督服务渠道 

     ②有利于全面提升行政办事效率和服务品质 

     ③切实解决了司法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④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翁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海南省高院2021年5月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院建设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自贸港法院未来五年的远景进行全面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新型法院管理体系全面形成,以智审、智执、智管、智服、智警为重点的智慧法院全面建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智慧法院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 B、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会提高工作透明度,提高司法公信力 C、智慧法院的建设为新时代诉讼服务提供了物质和制度保障 D、智慧法院能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审判权
  • 8.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   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警示我们要(   )

    ①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②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④科学立法,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明代张居正上书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曾提出,“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制定出来的法律只存在于纸上和墙上而不能严格去落实,这样的法律岂不变成“没有牙齿的老虎”。下列古语蕴含的政治道理与题干一致的是(    )

    ①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②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③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④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2021年8月23日,云南省检察院邀请19名全国、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玉溪市,调研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未成年人保护、护航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情况,零距离感受检察“温度”。这体现了(   )

    ①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监督权

    ②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

    ③检察机关不断推进阳光、开放司法

    ④检察机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 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纪律作风建设、智慧检务建设,着力打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司法公正、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新时代基层检察院”的目标任务。为此,需要人民检察院(   )

    ①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加强检察官职业建设,扩大检察官职业权力

    ③提升检察队伍专业能力,提高行政监管效能

    ④推进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 深圳打破政法各部门信息壁垒,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流转平台,以电子卷宗为载体,将分散、独立的涉案数据有机融合、研判共享、深度应用,推动刑事案件全流程网上流转和办理,各工作环节的信息公开共享,有效避免案卷丢失和信息篡改的隐患,实现办理期限、办理结果的可追溯、可监督。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提高司法的透明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②提升执法办案质效,维护法律公平正义

    ③扩大司法执法范围,创新执法办案模式

    ④完善基层司法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培根这句话主要强调(   )
    A、法院要独立行使职权 B、审判过程要平等正当 C、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D、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 14.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良好的法律需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要求是(  )

    ①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③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可以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④立法应当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 202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及七个典型案例。强调防止受“人死为大”心理的影响,将原本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认定为防卫过当,决不能为了所谓的“息事宁人”牺牲法律原则。这强调的是(   )

    ①司法机关要勇于担当,公正司法    ②司法机关办案要保证程序的公正

    ③要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正确导向    ④司法机关确保办案做到有法可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6. 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屡有发生,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如对于欺诈发行,修正案将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上述举措(   )

    ①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调整人们的民事关系

    ②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③能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7.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法院均开展了针对“老赖”的专项行动,取得丰硕成果。“老赖”现象由来已久,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不能严格执行法院判决,那么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减少“老赖”现象需要( )

    ①公众提高守法意识,自觉执行判决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法律实施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加大打击力度

    ④人大领导司法机关,实施责任追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当前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法官员额制意味着国家对法官资格的一种制度确认,对法官数量进行员额控制,真正从制度上保障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的必由之路。这一举措旨在推进( )

    ①司法公开,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与效率

    ②司法权力的规范行使,维护法律公信力

    ③法官依法独立判断是非曲直、守护公正

    ④法律监督机关提升职业素养和司法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9.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北和中国政法大学新增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国家立法工作中,截至2020年底,各联系点已对16部法律草案提出1300多条意见建议,许多好的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     )

    ①体现了科学立法必须坚持民主立法     

    ②有利于凝聚共识,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③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④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 2021年5月7日,对部分影视行业协会等倡议的抵制短视频侵权问题,国家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电影版权是维护电影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激发创新创作活力、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   )

    ①完善了著作权及相关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②为著作权保护相关案件提供了司法指导

    ③提高了政府相关工作的行政执法水平   

    ④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1.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法治乡村基本建成。下面是小郭同学提出的关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正确的有(   )

    ①立法方面:科学立法,不断完善乡村建设法律服务体系

    ②执法方面:赋予基层自治组织执法权并提高其执法水平

    ③司法方面:依法打击和处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④普法方面: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2.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党的十八大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一变化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环节上,均呈现新的特点和要求。其中法律设置也即立法,需要努力朝着科学方向发展,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立法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指出,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粮食浪费问题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仍不同程度存在。调研报告还指出,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方式、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缺乏节俭意识是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

    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会议审议。草案规定: 餐食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如果消费者造成明显浪费,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国家为什么要推进反食品浪费立法?
    (2)、有人认为,通过科学立法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约束,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关键措施。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24. 百年建党伟业,法治同频共振。

    追溯百年建党史,清晰可见的是与党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法治探索之路。

    建党百年的法治探索,见证了宪法不断发展、成熟的历程。从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孕育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到解放战争时期创制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1954年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问世,到1982年新宪法的诞生,再到 2018 年完成第五次修宪,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建党百年的法治探索,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1979年7月诞生的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拉开了新时期的立法序幕。经过漫漫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到2010年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2020年5月,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完成编纂,成为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的标志性事件。从重铸法制到形成法律体系,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已成为保障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磅礴之力。

    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使法治成为保障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磅礴之力?